NameNode和SecondaruNode的工作机制------edits和fsimage工作机制

什么是edits,什么是fsimage?

edits日志文件中存放的是操作,fsimage镜像文件存放的是最终文件状态的元数据。
为提高可靠性,先写入编辑日志中,再进行操作。

HDFS启动过程(edits和fsimage工作机制)

1)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直接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

(2)客户端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的请求

(3)namenode记录操作日志,更新滚动日志。

(4)namenode在内存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2)第二阶段:Secondary NameNode工作(检查点机制)

(1)Secondary NameNode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checkpoint触发条件,1.定时(每隔1小时定时请求)或者2.edits文件满了【100万次操作】)

(2)Secondary NameNode请求执行checkpoint。

(3)namenode滚动正在写的edits日志

(4)将滚动前的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拷贝到Secondary NameNode

(5)Secondary NameNode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并合并。

(6)生成新的镜像文件fsimage.chkpoint

(7)拷贝fsimage.chkpoint到namenode

(8)namenode将fsimage.chkpoint重新命名成fsimage

 

为什么要分成fsimage和edits?

fsimage是存于硬盘的元数据检查点,Hadoop不会对每个文件操作都写出到fsimage,这样是很慢的,但是每个文件操作都会在提交后运行前先写入edits编辑日志,这样在namenode出现故障后,就会将fsimage和edits编辑日志结合读入内存,重建元数据信息。为了避免edits编辑日志的无限制扩大,secondary namenode 就回按照时间阈值(比如1小时)或者按大小阈值(edits编辑日志文件大小超过64M,这些参数都可以设置)“周期性”的读取namenode中的edits和fsimage重构fsimage检查点,同时在namenode中进行edits的滚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fsimage和edits为什么要合并?

在NameNode运行期间,客户端对HDFS的写操作都保存到edits文件中,久而久之edits文件会变得很大,虽然这对NameNode运行的时候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在NameNode重启的时候,NameNode先将fsimage中的内容映射到内存中,然后再一条一条执行edits编辑日志中的操作当edits文件非常大的时候会导致namenode启动的时间非常漫长,而在这段时间中HDFS处于安全模式,所以需要在Namenode运行的时候将edits和fsimage定时进行合并,减小edits文件的大小。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