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服务。
1.
《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
为行业指明方向
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正式发布。“指南”从概念内涵和现状趋势、业务需求与建设要点、技术路线、建设运营模式、规范合规、建设指引等方面对智慧社区建设运营中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关案例分析参考。
“指南”指出,我国智慧社区发展呈现三个明显特点:应用场景丰富、侧重各有不同、社会力量活跃。在满足社区安全防护、人车物管理、物业服务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智慧社区场景持续丰富,逐步拓展到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消费、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各个社区根据自己的建设基础、特色和居民需求,展开了各有侧重、亮点纷呈的建设和运营项目。围绕智慧社区发展,涉及主体包括政府、通信运营、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商、金融机构、经销商、社区物业等,这些主体通过单独合作或者跨界合作,初步形成智慧社区生态圈。
2.
智慧社区四大投资运营模式
运营的可持续性是考核智慧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实践中探索的重点。在投资运作模式上,“指南”认为主要有四种模式,政府投资建设模式、市场投资运营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委托经营模式。
政府投资建设模式主要面向智慧社区建设中公共基础类、纯公益类等不适宜市场化运作或者明确缺乏商业模式的项目,由政府出资并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其主要应用场景有智慧党建、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网格信息管理、政务服务、社区矫正等。其资金来源主要为智慧社区专项资金、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城市更新专项资金等。
市场投资运营模式主要面向智慧社区建设中具有较好盈利性的项目,通过政府授权,由企业完成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项目的所有权归企业所有,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收费服务来回收投资并获得回报。其主要应用场景为智慧梯控、智能快递柜、共享场地、社区创客空间等。投资运营主体则为房地产开发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物业公司等。
政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一般企业负责市场化运营,政府负责缺口进行补助付费。其主要应用场景为智慧安防、智慧梯控、智慧消防等。
委托经营模式则是指委托方在一定条件下,依法委托特定主体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经营活动,向委托方支付相应的费用。委托方一般包括政府部门、物业、房地产商等具有产权的主体,这些主体可有向被委托方主体授予特定的经营权,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以及委托期限和范围。其主要应用场景为智慧养老、智慧停车、智慧物业、垃圾分类回收、数字便民生活圈等。
3.
智慧社区六大清晰的盈利模式
智慧社区已经写进十四五规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其盈利回报机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增值利用服务、广告收益、可行性缺口补助、使用者付费、场地租赁收入、渠道收入等方式。如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通过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加工、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增值利用可获得相应的收益。利用运营过程中获得的各类数据,通过数据输出、数据分析等方式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业数据公司、市场调查公司等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可获得相应收益,这是典型的利用增值服务获得回报的智慧社区盈利模式。
“指南”同时也对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认为现阶段智慧社区建设难以形成有效盈利模式,建设运营长效机制尚需探索;社区形态多样,共性需求有待进一步明确;智慧社区服务碎片化,整合联动不足。但不可否认,随着国家政策和社会的大力投入,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大力推动下,智慧社区将开辟数字产业价值蓝海,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热点,智慧社区必将成为打通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智哪儿“公众号(smartanywhere)后台回复“智慧社区”可加入智慧社区交流群,免费领取68页完整版《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