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频编码原理
视频由一系列连续图像帧构成,帧间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视频编码旨在去除冗余,实现高效存储与传输,其技术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
帧内图像数据压缩(Intra-frame Compression)
- 定义:针对单帧图像空间冗余进行压缩。
- 技术:运用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等减少内部冗余。
- 示例:JPEG 编码属典型帧内压缩技术。
-
帧间图像数据压缩(Inter-frame Compression)
- 定义:利用相邻帧相似性减少时间冗余。
- 技术:采用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预测帧间差异。
- 示例:H.264/AVC、H.265/HEVC 等标准采用高效帧间压缩技术。
-
熵编码压缩(Entropy Coding)
- 定义:基于数据概率分布编码,减少符号冗余。
- 技术:使用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提高效率。
- 示例:H.264 中的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是先进熵编码方法。
二、帧率
帧率(Frames Per Second, FPS)指每秒显示的图像帧数,是影响视频流畅度的关键。人眼在约 16FPS 以上会因视觉暂留认为画面连续,继续提高帧率,流畅度改善渐不明显。
- 标准帧率:电影常为 24FPS,电视和网络视频常见 30FPS 或 60FPS。
- 高帧率:电竞游戏或动作捕捉系统可达 120FPS 及更高。
比如,常见电影 24FPS 提供流畅观影体验,电竞游戏为捕捉细腻动作可高达 144FPS 以上。普通视频 30FPS 通常满足需求。
三、分辨率
分辨率以像素数表示图像宽高,常见标准有:
- 720p(1280×720):标清。
- 1080p(1920×1080):全高清。
- 2K(2048×1080):近影院放映标准。
- 4K/UHD(3840×2160):超高清。
- 8K/UHD(7680×4320):极高分辨率。
分辨率越高,细节越丰富,数据量越大。
如观看风景纪录片,4K 展现细微处,720P 则较模糊。
四、码率
码率是每秒传输比特数,单位比特/秒(bps),影响视频质量和文件大小。固定带宽下,需权衡质量与流畅度选择码率。
- 低码率:带宽受限环境下可能致质量下降。
- 高码率:提供高质量,但需高带宽支持。
在线播放时,带宽有限选高码率会缓冲频繁,码率过低则出现马赛克、模糊。
五、帧率、分辨率与码率关系
- 压缩前数据量:
帧率 × 分辨率 × 每个像素位深
。 - 压缩比:
压缩前数据量 ÷ 码率
。 - 压缩比与视频质量:压缩比越高,质量越低,更多数据被丢弃或简化。
六、分辨率、码率与清晰度关系
- 码率一定时,分辨率与清晰度取决于像素密度和码率分配。分辨率越高,每个像素码率越少,可能细节丢失。
如有限码率选 4K 可能致清晰度下降,选 720P 因像素少而码率分配多,可能更清晰。
假设 10Mbps 码率,4K 可能运动场景模糊,720P 相对静止场景可能更清晰。
- 分辨率一定时,码率越高清晰度越高。
固定 1080P,高码率更多描述细节,低码率致信息丢失、出现锯齿等。
但实际非绝对,码率一定时分辨率、分辨率一定时码率在一定范围都可能保证清晰。
七、视频压缩特殊概念
- I 帧:独立帧,含完整图像信息。
- P 帧:预测帧,存相对最近 I 帧或 P 帧变化信息。
- B 帧:双向预测帧,参考前后帧预测。
- 量化参数:影响质量关键因素,越小压缩比越低,质量越高。
P 帧非独立,视为差值序列,熵编码用量化参数有损压缩,质量由其决定,影响压缩比和码率。
八、视频质量评估方式
分主观和客观评估。
- 主观评估:观众观看体验评价。
- 客观评估:用量化参数、压缩比、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指数等指标。
客观参数在相同视频源和压缩算法下有比例关系。
九、分辨率重新采样
- 下采样:高转低,通常质量损失小。
- 上采样:低转高,需插值补信息,可能模糊或有伪影。
如 4K 下采样为 1080P 可保持主要特征和清晰度,720P 上采样为 4K 易模糊。
十、实际应用案例
以 1080p 电影为例:
- 原码率:10Mbps,1080p
- 调整码率:5Mbps,1080p 可能轻微模糊或有色块。
- 调整分辨率:10Mbps,720p 保持清晰且减少数据量。
- 综合调整:5Mbps,720p 保持一定清晰并大幅减少数据量。
综上,码率、帧率、分辨率和清晰度关系复杂且相互影响,深入理解对优化视频质量、利用存储空间及选择合适参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