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90’到00’

2005年3月1日10:24:04

80年代的中国男篮看得不多,那个时候也不懂篮球,就从很古老的《篮球》杂志上知道了些事情,那个时候的中国队应该算真正的亚洲梦之队,亚洲最佳二中锋张斌、最佳后卫孙凤武、最佳篮板王刘健力,被亚特兰大鹰队相中的中锋宋涛以及亚洲最佳中锋,拥有后卫般身手,摸高3.65米的王立彬,那时候玩韩国那真跟玩儿似的,尽是30几以上的赢,放在xba里面人家电视台都不给你转播了。好了言归正传,说90年代和现在的男篮。

成绩
90年代是中国男篮辉煌的十年,第12届世锦赛第八名,掌门人是带国家队四年的蒋兴权,紧接着1996 第26届奥运会再获第八名,老大是宫鲁鸣。这是中国男篮首次在世界大赛上进入八强。

阵容
大致上分一下这两个时代的中国队阵容

90年代的中国队
中锋:单涛、吴乃群(多谢提醒,忘了这个)***
大前锋(二中锋):刘玉栋、巩晓彬、马健****
小前锋:郑武、孙军、李楠*****
得分后卫:胡卫东、张勇军/吴庆龙****
组织后卫:阿的江、李晓勇、闵鹿蕾***(90年代国家队还不怎么分组织和得分两个位置,所以很模糊这里只是硬分的)

现在的中国队:
中锋:姚明、巴特尔、唐正东 *****
大前锋:易建联、杜峰、莫克、李可 ***
小前锋:朱芳雨、陈可 **
得分后卫:李楠、张劲松 **
组织后卫:刘炜、郭士强、范斌 **

人员配备和打法
90’小快灵
90年代中的那两届中国男篮,在高中锋奇缺的情况下,靠的就是坚决打“小快灵”,那时的外线有张勇军、胡卫东、孙军、吴庆龙等超级射手,打身材高大的欧美球队时战术非常坚决:以快速扯动对方防线,再由外围的射手发炮。那个时候的中国队阵中真是射手如云。除了阿的江篮子稍微弱了一点外,后卫线上几乎全是炮手。胡卫东、孙军就候在外面,郑武能突也能投,巩晓彬和战神就像俩巴克利一样蹲着内线强打也可,中投也可,两人甚至三分也能投,张勇军和吴庆龙不需要突很深就可以把球权交出去让内外做挡拆或无球跑动,这帮人体力又好,几个对手在比赛中都很痛苦不知道该防谁,shet怎么这帮人投篮都这么准。那个时候看中国队的比赛就有这么一个感觉,很少有倒球超过4次的进攻,节奏非常快,一拿到球后卫就奔到前场或者传到前场(那个时候也很少有球队采用全场紧逼)两三个传接就出来空当然后就投,阵地战很少。

现在:除了中锋还有什么?
内线是中国队最强的,但姚明不能打全场,对手明显会采用包夹或者协防,巴特尔防守问题比较大。

大前的位置上除了李可这个排骨稍微稳定一点外,杜锋的急躁、莫克的小动作和职业素养、易建联的软都不能让人放心。

小前锋实际上只有一个朱芳雨可用,陈可就是一个废柴,心理素质一点都不像个军人。

分卫上李楠伤病真的太多了,不否认他是目前最好的得分后卫之一,但是真的太多伤了,跟张劲松一样,不复4年前之勇。

组织后卫:90年代的组织后卫群起,结果现在一个合适的都没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刘伟一些,在CBA独撑大鲨鱼的过程中这个家伙成长了不少。

基于以上阵容中国队无非有两个特点可玩,一是把球交给姚明,这是最稳妥的,但不得不考虑到当姚明打不出来的时候由谁去协助处理,现在比较稳定的得分点就是朱芳雨;二是由郭士强/刘伟-朱芳雨-杜锋组成快攻线,冲击力还是很强的,要命的是郭士强有时候对战局的判断跟SF3有得一比,非要往人多得地方扎,而杜锋的单打技术看上去总有些让人提心吊胆。

心理
心理素质是个问题。90年代的中国队全都跟出生牛犊一样,跟人僵持也好,落后也好,基本上都始终贯彻自己的布置和打法,穿插,掩护,扯动和远投,不折不扣。到了2000年以后老的老了,少的少了,阵容打法有所变化了,心理素质陡然变了,领先人家安哥拉20分能给人追回来了,领先法国20几分给人三分投蒙了(居然教练木有布置专门的战术来防-_-b),打韩国要不是老范关键时刻灵光一闪估计也危险了这都是什么啊!2002年跟人俄罗斯打完之后,有人问主教练王非:“你觉得中国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球员的士气如何?”王非很轻松地答:“不错啊!你要知道我们打的都是世界强队,一旦落后了就很难扳回来。”连教练都这个样子,球员就不说了。

从CBA看球员培养
从训练体系和技战术方法来讲,宏远第一,举个例子,积臣刚来CBA的时候就一傻黑个儿,连跳投都木有弄清楚怎么玩,现在这个2米08的家伙背筐面筐篮板盖帽顶防协防中距离跳投掩护跑动技术之全面让人叹为观止,俨然就是CBA的莫宁。从梯队建设来讲,江苏第一,江苏每年都会听到一两个很有朝气的新星,虽然都还没有挑国家队的大梁,但是二三线培养体系很健全,也敢给新人机会。后一点广东就比不上,易建联在进入CBA之前在同龄人中那个牛,自信心之足,可在宏远一队给弄得到现在还是软趴趴的,跟没给他培养信心的机会有关。奥神培养新人也很有意思,花钱找来些陪练整天陪着孩子们玩,好像还有专门的球探机构,但是这个私营业主就是跟做官的过不去,那没办法,你在中国玩你就得讲中国的规矩啊!最差的要输八一跟辽宁,这俩排名不分先后。前者是培养机制有问题,李可是块料,莫克整个就是从人家那儿弄来的,球风很脏,素质不高,陈可是王非想培养的人,所以王非在位时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虽然这个人身体素质中等偏上,但脑子和心理素质…经常看见他给替换上场时还两眼发蒙,紧张得就差同手同脚,拿到球犹豫不决,投个篮全身僵直…sigh,这哪象个军人哪!

研究和训练体系
90年代的研究和训练体系比较集中,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就是不平衡,比如可考的有关身体训练的研究论文中84%集中在力量训练上。另外一组统计数字就更有意思了:如果我们把篮球训练的研究分为趋势、基本功、技术、战术、身体、意识、心理、智力、比赛、恢复、位置、理论和手段这13类的话,居然战术、意识、智力和恢复这四个部分的研究成果连10%都不到,可见重视程度的偏差。(数据来自1995-2002年我国篮球训练科学研究状况分析)实际上到了2000年以后这种重基本功而轻战术的情况依然存在。当然这也说明了本身我们的教练们自己就没有多少有关这些方面的墨水,想倒也倒不出来。王非给我们带回来了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太超前,以至于除了姚明没人能听明白王非都说了些什么;银狐再来,我并不指望他就能一步登天,把他的墨水全都倒过来,但这个头是开好了,接下来需要更多的有墨水的教练带来更多战术,让我们摆脱越打越没有特色的尴尬,也带来更多运动辅助类训练,不要让下一个胡卫东到了30岁就被人认为是该退休的老胡。

                                    ----转载自hoopCHINA,我是兜兜
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高效的多载波通信技术,它将高速数据流拆分为多个低速子流,并通过多个并行的低带宽子载波传输。这种技术具有高频谱效率、强抗多径衰落能力和灵活的带宽分配优势。 OFDM系统利用大量正交子载波传输数据,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可有效避免码间干扰(ISI)。其数学表达为多个离散子载波信号的线性组合,调制和解调过程通过FFT(快速傅立叶变换)和IFFT(逆快速傅立叶变换)实现。其关键流程包括:数据符号映射到子载波、IFFT转换为时域信号、添加循环前缀以减少ISI、信道传输、接收端FFT恢复子载波数据和解调原始数据。 Matla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研、工程和数据分析的高级编程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在OFDM系统设计中,首先需掌握Matlab基础,包括编程语法、函数库和工具箱。接着,根据OFDM原理构建系统模型,实现IFFT/FFT变换、循环前缀处理和信道建模等关键算法,并通过改变参数(如信噪比、调制方式)评估系统性能。最后,利用Matlab的绘图功能展示仿真结果,如误码率(BER)曲线等。 无线通信中主要考虑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其在频带上均匀分布且统计独立。通过仿真OFDM系统,可在不同信噪比下测量并绘制BER曲线。分析重点包括:不同调制方式(如BPSK、QPSK)对BER的影响、循环前缀长度选择对性能的影响以及信道估计误差对BER的影响。 OFDM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数字音频广播(DA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无线局域网(WLAN)以及4G/LTE和5G移动通信,是这些通信标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深入研究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设计与仿真,有助于加深对OFDM技术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仿真得到的关键性能指标(如BER曲线)对评估系统可靠性至关重要。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复杂信道条件下的OFDM性能及系统优化,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51单片机是电子工程领域常用的入门级微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子设备,例如电子时钟。本项目将介绍如何利用51单片机设计一款简单的电子时钟,并通过Keil软件进行程序开发,同时借助Proteus仿真工具进行电路模拟,帮助初学者掌握51单片机的基础应用。 51单片机基于Intel 8051内核,集成了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和I/O端口等功能模块,具有易于编程和性价比高的优势。在电子时钟项目中,主要利用其定时器实现时间的精确计算。Keil μVision是51单片机的常用开发环境,支持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开发时,需编写代码以控制单片机显示和更新时间,包括初始化时钟硬件、设置定时器中断、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以及与LCD显示屏交互等步骤。关键环节如下:一是初始化,配置时钟源(如外部晶振)设定工作频率;二是定时器设置,选择合适模式(如模式1或模式2),设置计数初值以获得所需时间分辨率;三是中断服务,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定时器溢出时更新时间并触发中断;四是显示控制,通过I/O端口驱动LCD显示屏显示当前时间。 Proteus是一款虚拟原型设计软件,可用于模拟硬件电路,帮助开发者在编程前验证电路设计。在Proteus中,可搭建51单片机、LCD模块、晶振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形成电子时钟电路模型。运行仿真后,可观察程序在实际电路中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实际项目中,51单片机电子时钟还涉及以下知识点:一是时钟信号产生,定时器通过计数外部时钟脉冲实现时间累计,可通过调整晶振频率和定时器初始值设置不同时间间隔;二是LCD接口,需理解LCD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协议,以及如何控制背光、显示模式、行列地址等;三是中断系统,了解中断概念、中断向量及程序中中断的启用和禁用方法;四是数码管显示,若使用数码管而非LCD,需了解其显示原理及段选、位选的驱动方式。 本项目融合了单片机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