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体验《大数据时代》

66 篇文章 0 订阅
15 篇文章 0 订阅

图片

这是一本2013年出版的书,当时是大数据的预测;在5年后的中国,已经变成了大数据的事实。

书的作者为英国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和美国人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 Cukier)。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体现于其完整的书名:《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BIG DATA –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阅读本书,再结合自身的生活、工作案例,结合“未来简史”,正如作者所言,我们已经进入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快速、持续地影响我们现在的方方面面。

1. 自动化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有一句名言: “文明的进步, 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Civilization advances by extending the number of important operations which we can perform without thinking of them.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自动化。

人不是地球上唯一有意识通过劳动获得收获的动物,但应该是唯一有意识的想“不劳而获”的动物。所以,自古就在训练其他动物或借助自然之力为我们所用,马和牛提供劳力,历史悠久;借用风力、水力,也有局部体现。(中国有文字记载古代鲁班的木制飞鸟一天一夜不落地,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永动机,应属于幻想类描述,不足为凭)

真正让自动化能大规模释放人力,是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从此,机器、机械化开始为人服务,跳出了生物的体力限制和自然的不确定性。自带动力的自动化工具,再加上文艺复兴的思维引导,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书中引用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这个案例也经常在计算机发展史中被引用),IBM的创始人德裔美国人赫尔曼·霍尔瑞斯(Herman Hollerith),1889年发明穿孔卡片制表机,来替代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工普查工作,把计划13年的工作,缩短为1年。(从自动化开始,IBM一直就是世界的弄潮儿)

图片

The 1880 census took 8 years to tabulate by hand. With this punch-card tabulating machine, the 1890 census was tabulated in just 1 year.

21世纪,很难想象离开自动化的日常生活:汽车火车飞机让我们缩短移动距离的时间,电梯让我们向上延伸空间,成倍地扩大城市规模;家用电器让我们节省生活必须的劳动时间,计算机让我们开启数字化的学习和工作。

从环保、自然、艺术、哲学等角度看,自动化带来的不一定是好事;从解放人力角度,特别对广大平民而言,自动化是好事,让我们也有机会空出自由时间。

希腊时代哲学大师的睿智和洒脱让人崇拜,小说电视剧中帝王的雄韬伟略也令人热血沸腾。但对平民而言,我更想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

2. 数字化

20世纪中发明计算机后,自动化进一步扩展,从自然世界进入了数字世界。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就是发明鼠标,开启人机交互的那位牛人),有一句名言:“数字化革命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书籍和印刷术的发明。”(The digital revolution is far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or even of printing.

我的理解,数字化让人类突破时空限制。

如果说自动化是对外扩展人类的宏观能力,如建造摩天大楼利用空间,发明飞机高铁缩短时间,制造几万马力推动火箭离开地球,…这些成就很了不起。从某种角度,这还在自然世界的范畴内。

数字化则赋予人类对内使用微观世界的能力,创造了一个数字世界,让人类的时间运用粒度,从秒级,扩展到秒的十亿分之一;把自然信息数字化,用硅芯片能无限量存储(相对自然世界成本而言)。

毫无疑问,21世纪,自动化给我们腾出来的自由时间,大部分被数字化占据了。这里有一个“数字化率”小测试,简单了解数字化对你的影响(请扫描/长按识别,进入小测验):

图片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化、数字世界已经靠近并超过以前的自动化网络,如电网、水网、气网、交通网,让我们减少了自然世界中接触,转而通过数字世界更快、更方便的联络。

作为现代平民,数字化占用了我大半的时间,但也帮助我改进了自然世界中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我仍然愿意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

3. 数据化

21世纪后,随着数字化的进程,大量数据被创造出来。这些原来离散的数据,正在不断被创新地应用;这些创新的应用的趋势和引发的思考,就是作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本书的大数据,我理解就是数据化。

书中,作者把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按“思维、商业、管理”描述。英文版中,描述比较常规。而中文版译者盛杨燕、周涛,在意译时还总结了核心点,还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把这本书的核心概念标识出来。点赞。

图片

对于作者的其中的几个观点,确实很受启发。

  • 一切皆可“量化”,用数据来测量

最原始的财富、时间,距离、面积、体积,重量;科学革命后的电流、气压、温度、声频;现代的考试分数、GPS定位、个人健康指标、国家增长率、企业财务及管理数据;如今,个人消费、金融等隐私、各种数字账号,更是“量化”的最好来源。

现代社会的构成,某种角度上,就是通过不断量化各种数据构架而成的。现实中,通过量化来总结、沟通、管理的个人和组织,也会表现的更有成果。

  • 数据的关联,比因果更重要

以前工作方式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假设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设;因为量化方式和数据收集方式非常原始,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多少物理化学生物诺贝尔奖,都是这种途径获得的)

现在一切可量化、数据类型、收集方式,数据不是不足,而是爆炸。大量的数据,可以让研究者从原来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角度,找出关联点,再去推断因果关系(或者有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找出因果关系)。这种反向思维,在实践中特别有用。(如果有数据足够大,“蝴蝶效应”的因果关系就可以通过关联方式找出来)

各种个人、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和实际操作,无不依赖于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解决、关联、标准/预防、目标。并且,在水平关系上,要完成后一个,必须有前一个的数据支持;在竖直关系上,每个底层的高级数据,到上层就是基础数据。上层目标计划的落地,下层执行的结果检验,都需要系统工具来支持,通过数据来量化反馈。我大概画了一个图示如下:

图片

从政府企业组织角度,是数据的收集者、分析者、使用者。

从个人角度,我们是数据的提供者和分析关联结果的使用者,我们放弃了部分隐私,换来了大数据对自己的个性化。再享受便利的同时,思考个人的得失和定位。而相比保护隐私,我们更愿意享受便利性。毕竟,隐私一直都是公开的秘密。所以虽有部分担忧,但我仍然愿意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

4 小结

自动化,替换重复劳动

数字化,突破时空限制

数据化,量化关联一切

作者的观点,与我们休戚相关;行文通俗易懂,在奇闻轶事中表达犀利观点;中文版还配有思维导图总结。根据大数据显示,这是大数据科普的最佳书籍。我们可以同意,也可以反驳,唯独无法回避。最佳方式,也许是阅读书籍,再结合实际自行思考。

五星强烈推荐!

图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