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创业到产品创业

身份的转变

        第一次创业(2008~2020),我是以技术人员的身份作为合伙人去创业的,进入的赛道是移动通讯(企业短信),后面三年逐渐向产品身份转变。关于第一次创业的总结,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第二次创业(2020~至今),我是以产品人员的身份作为合伙人去创业的,进入的赛道是企业软件服务(撮合交易类业务平台的低代码)。

        这一次,身份的转变(从原先的执行者转变为现在的策划者),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层面的成就感。对比第一次创业,这次我是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以产品思维去思考公司的发展,为公司贡献产品规划方面的智慧。在企业软件服务这个赛道上,为了生存,我们首先探索了完全定制开发这种软件开发模式,结果发现:一来企业客户的项目标的较小但开发成本不低,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本;二来政府客户的项目标的较大但前期投入过大,一旦未能签单则损失很大。如此一来,完全定制开发模式被彻底否定。

产品思维+极限“复用”思想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另外两个模式--成品模式和低代码模式。对于成品模式,我们首先需要找到适合我们的业务方向,然后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开发出成熟产品并推广销售。但是,我们的困难是我们没有单一业务方向的客户资源积累和项目经验积累,而且也缺少资金。对于低代码模式,我们又有两种选择:一是基于别人的低代码做二次开发,这样的话,我们仍然是在赚劳动力的钱,依然会面临完全定制开发模式所遇到的问题;二是基于自己的低代码做二次开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我们就是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的钱。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研发出自己的低代码平台呢?我们有没有某一类(不是某个单一的业务方向)的客户资源积累和项目经验积累呢?答案是有,那就是撮合交易类的业务平台。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出撮合交易类业务平台的低代码产品呢?作为一个曾经的后端开发人员,我认为应该可以。随后,作为产品经理,我梳理了我们之前的客户项目(充电桩工单管理系统、电力零售平台、环保撮合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研究了大量的身边可以接触到的业务平台(共享打车平台、家电维修平台、快递收发平台、外卖平台、知识付费平台、O2O平台......),惊喜地发现这些业务平台都存在如下的共同点:任务发布、双方信息匹配、任务处理、在线支付、打分评论等,尽管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界面和业务流程。既然如此,作为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我完全有能力把后端能力模型和前端业务界面隔离开。紧接着,我将以上想法付诸实践,将后端程序的工作做了切分,让后端只专注于处理“原子业务功能单元”,把业务逻辑拆分开,交给前端程序去处理。这是第一步,实现了后端程序的标准化。接下来,我们又遇到数据库设计的兼容性问题,即该如何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任务”的存储呢?当然是采用非关系数据库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想清楚之后,我们的低代码产品就应运而生了。当然,研发过程中,还需要克服其它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比如:模糊搜索、标签设计、权限设计等等。在我们逐步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我们的低代码平台(它仅适用于垂直方向--撮合交易类业务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公司内部的前端工程师可以方便地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个个客户委托开发的业务平台,实现了整体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由此,我们不但帮助企业客户大大缩短了交付周期,并且保证了客户最想要的个性化功能。当然,我们的模式(在低代码平台上搭建个性化业务需求)也是极具性价比的。

一波三折的过程

        虽然这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实际上,我们团队经历了大量的激烈的讨论。一开始,团队成员中有人不明白何为低代码,它有什么用?还有人认为这个低代码产品听起来很玄妙、很虚幻,不具备可行性。更多的人认为,这个低代码产品的开发周期肯定会很长,研发成本很高,可能还没开发完公司的资金就撑不下去了。对于第一类疑问,我类比了建筑行业的“装配式建筑”、餐饮行业的“预制菜”以及玩具行业的“积木”,通过形象的比喻,团队成员明白了低代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第二类疑问,我经过由浅入深层层分析,让技术人员清楚地知道这是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对于第三类疑问,我详尽地描述了产品的功能列表、产品原型、流程图、产品需求文档,比较精确地估算了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说服了大家。

        这个产品,不是闭门造车,也没有推高研发成本,是目前市场上企业客户所急切需要的。我们的产品,在一个垂直领域打开了一扇窗。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希望我的产品能被更多的客户发现,被更多的客户使用,为更多的客户创造价值。这要比我上一次创业时更有成就感。当然,产品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产品是运营出来的,我们也根据客户运营反馈来持续迭代我们的产品,让产品更具生命力。

在低代码上“长”出一个自运营平台

        基于这个低代码产品,我们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个灵活就业平台,在平台需求确认之后,后端工程师几乎无需参与,前端工程师仅仅花费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平台的开发上线(相对于完全定制开发的一个月预估时间,节约了75%之多)。有了灵活就业平台,我们就可将手中的现成资源(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软件行业中小企业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互联网高级人才)导入平台,让双方在平台里自由对接。这样,我们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临时用工的燃眉之急,又缓解了很多人才的35岁焦虑以及大学生就业的普遍问题。在疫情起起伏伏的当下,也算是用一技之长为社会尽了绵薄之力。也许将来,平台会扩展到更多行业,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和高级人才提供服务,那将是对一个产品经理的最大奖赏了。

        欢迎喜爱低代码的产品经理或者技术人员留言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结合教育改革和技术创新的产物。该方案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旨在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互动且环保的教育环境。方案强调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和按需服务,实现校园业务的智能化管理。 方案的总体设计原则包括应用至上、分层设计和互联互通,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角色的需求,并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框架设计涵盖了校园安全、管理、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校园应用生态系统。这包括智慧安全系统、校园身份识别、智能排课及选课系统、智慧学习系统、精品录播教室方案等,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评估。 建设内容突出了智慧安全和智慧管理的重要性。智慧安全管理通过分布式录播系统和紧急预案一键启动功能,增强校园安全预警和事件响应能力。智慧管理系统则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员和设备的智能管理,提高校园运营效率。 智慧教学部分,方案提供了智慧学习系统和精品录播教室方案,支持专业级学习硬件和智能化网络管理,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和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旨在提升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智慧环境建设则侧重于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通过智慧教室管理系统实现教室环境的智能控制和能效管理,打造绿色、节能的校园环境。电子班牌和校园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将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和入口,提供教务、一卡通、图书馆等系统的集成信息。 总体而言,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先进技术,不仅提升了校园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优化了教学和管理流程,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