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DeepSeek帮我改论文,结果编辑却说‘学术不端’?这些AI红线千万别踩!

“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改论文,效率翻倍,结果编辑却说‘学术不端’?” 

最近,随着DeepSeek火爆、GPT-4.5的上线,AI在论文润色、逻辑梳理方面的能力让人直呼“真香”。与此同时,多所高校或期刊发布警告:过度依赖AI可能触碰学术不端红线!

图片

“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外,在少数学生中出现的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也引发了大家的担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AI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边界,以及如何合规使用AI工具,避免“踩雷”。

AI工具:学术圈的“新宠”还是“雷区”?

“AI工具用得好,论文发表没烦恼;用不好,直接‘学术不端’警告!”虽然这句话在调侃,但是也道出了AI工具的两面性。

AI的“真香”时刻

语言润色:AI可以帮助非母语学者提高英语表达水平。比如用AI将中式英语修改为地道表达,以前写论文改语法非常费时间,用AI几分钟就搞定了。

逻辑梳理:AI可帮助优化论文结构,突出研究亮点。用AI重新组织段落逻辑,不仅可以帮助学者修改语言,还能理清思路,简直是写作的好帮手。

文献综述:AI可快速提取文献核心观点,节省时间。用AI快速提取文献的核心观点,效率提升50%。以前看文献看的头晕眼花,现在用AI一键生成核心观点,省时省力。

以上几点都是使用AI的“真香”时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AI的便利性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雷区’。如果不小心踩到,可能会被期刊编辑直接贴上‘学术不端’的标签。”

图片

图源:潇湘晨报

AI的“踩雷”风险

虚假数据:用AI生成虚假数据或实验结果,属于学术不端。某学者用AI生成实验数据,结果被期刊编辑发现,直接撤稿。

缺乏原创性:完全依赖AI撰写论文,缺乏原创性,也会被拒稿。用AI生成全文,结果被审稿人指出“缺乏深度”,直接被拒。

既然AI工具既有便利性又有风险,那么期刊编辑对AI使用的‘红线’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触碰这些红线呢?

期刊编辑的“红线”:以下这些事千万别做!
 

期刊对AI工具的使用有哪些限制?以下是几条“红线”。

(1)明确禁止的行为

数据造假:用AI生成虚假数据或实验结果,直接‘学术不端’警告!某期刊编辑表示:“我们会对投稿数据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发现造假,直接撤稿。”

全文代写:完全依赖AI撰写论文,缺乏原创性,也会被拒稿。编辑一看是AI直接生成的,拒稿没商量。

(2)需声明的情况

*语言润色:“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或格式调整,需在投稿时声明。”

《科学》杂志(Science):该期刊要求作者声明AI工具的使用情况:“Authors who use AI-assisted technologies as components of their research study or as aids in the writing or presentation of the manuscript should note this in the cover letter and in the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of the manuscript. Detailed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in the methods section: The full prompt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work, as well as the AI tool and its version, should be disclosed. ”同样的声明也存在于自然杂志中,AI的使用要在cover letter以及正文的方法部分注明。这些声明的目的是确保研究的透明度和学术诚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布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

图片

*文献综述:“使用AI辅助文献综述或数据分析,也需提供详细说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也发布相关声明,建议作者在参考文献、致谢等文字中对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如:ChatGPT等)的情况予以说明。

图片

(3)相关的检测手段

工具检测:期刊编辑可通过工具检测AI生成内容

中国知网 AIGC 论文检测服务

是高校和期刊检测中文论文中的AI生成内容的主流工具。基于知网海量学术数据库和预训练大模型算法,结合“知识增强”的检测技术,从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两个层面识别AI生成文本。

图片

同时保存修改记录:保留修改记录,以备核查。应对不时之需~

实用建议:如何合规使用AI工具?

该如何合规使用AI工具,既能提高效率,又避免触碰‘红线’呢?
AI的使用需要明确边界,核心研究还是应该由作者完成:“AI可用于辅助写作,但核心研究必须由学者完成。

如若在写作中使用了AI工具,需在投稿声明:本文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所有研究内容均为作者原创。

总之,AI是工具,不是答案:虽然AI可以帮我们写得更好,但不能替我们思考。AI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语言表达、梳理逻辑结构,甚至快速生成文献综述,但它无法替代我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数据的严谨分析,以及对研究领域的创新探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