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项目的评审及其标准

技术项目的评审及其标准

(摘要)

 

一、概要说明

 

   

二、评审步骤

 

  (一)预立阶段
  (二)调研阶段
  (三)规划阶段
  (四)重大方面评估阶段
   

三、评审流程

 

  (一)项目的技术评审
  (二)项目的市场评审
  (三)项目的投入产出评审
  (四)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可控制性评审
   

四、评审标准

 

  (一)项目总体评审标准
  (二)技术评审标准
  (三)市场评审标准
  (四)投入产出评审标准
  (五)风险因素及及其可控性评审标准

   

概要说明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地创新,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且许多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然而,如何创新、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往往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实际中,绝大多数企业始终处于不断创新追求中,但同样面临失败。可见,“创新”本身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如何结合社会及市场发展趋势、产业环境、企业自身条件和能力而实现“有效创新”。

  据统计,在电子信息领域,创新(具体体现为项目的研发)失败概率约为50%,如果将未能按时完成研发任务或后续因问题不断而面临系列改进的项目归为失败类型,则高达70%。

  导致项目失败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在项目定位阶段即面临失败的隐患。所以,为项目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显得尤其重要。

  按照现代项目管理体系的常规操作模式,这个良好的基础建立在严格而科学的评审基础之上。因此,建立有效合理的评审机制成为项目成败与否的重要一环。

  以下仅仅针对项目立项所需要的评审过程及环节进行规划。

  备注:

  (1)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同样包括一系列评审,使整个项目从一开始就置于完全的可控制状态。

  (2)这种评审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淡化了从立项到实施再到结果的过程中每一步的风险。因为评审的目的在于强化可行性并控制风险,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通过评审而迅速改变策略,甚至停止项目的发展,使相关投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有关项目在立项以外的评审步骤、流程及标准,后续进一步完善。本处仅仅针对立项评审给予规划。

 

二、评审步骤

  项目的评审步骤指项目从选题或预立项开始,一直到获得批准并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之间的所有需要评审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预立、调研、规划、重大事项评估,分别说明如下。

  (一)预立阶段

  项目预立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公司的基本发展规划拟定项目原则性规划;二是在原则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品或技术项目。

  (1)项目原则性规划的拟定

  “原则性规划”主要是针对待开发的项目必须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并切合企业的实际状态,在这个基础上拟定选择项目的前提。

  “原则性规划”体现为宏观规划,不涉及任何具体的项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及人文发展趋势(实质上为市场趋势)、企业现状与社会趋势之间的步调分析等。因为任何产品的最终用户是人,所以社会及人文的发展趋势成为产品项目选择的关键一环。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项目,实际上就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人文发展趋势的原则性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这个步骤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状态(包括产业定位、产业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研发及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明确创新的方向。

  原则性规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具体的产业领域和投入产出相关的数据。

  其二,明确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策略,包括每一阶段的投资计划、产出率、企业状态及环境的改变(包括具体可考量的数据)。

  其三,拟定实现目标的宏观策略。这种策略不涉及具体的项目,但需要就项目的基本特征(例如实施周期、市场规模、项目生命周期、投入产出等)作出基本规划。

  其四,拟定实现宏观策略的具体措施。这种措施从粗的角度对实现宏观策略进行规划,针对具体的产业领域,但不针对具体的项目。

  (2)根据原则规划选择符合目标定位的产品项目

  拟定创新原则规划后,再结合宏观的规划原则和项目各类信息初步选定一批待立项目供进一步筛选。

  (二)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所针对的目标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则性规划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二是初步选择项目的相关信息。

  (1)因宏观原则性规划仅仅建立在有限意识和客观信息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就其中的基本原则专项验证与客观状态的符合程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市场发展趋势的预计符合程度。在实际调研中专项结合各类市场特征对规划原则给予印证,确定规划符合客观实际。具体操作方式通常为咨询模式,即向专业机构进行专题咨询,根据咨询报告与规划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

  其二,技术发展趋势的预计符合程度。技术趋势包括产业现状及环境发展趋势、企业技术与生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等。该方面的具体操作方式通常采用专项咨询与企业规划部门共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

  (2)初步选择的项目通常具有一些模糊特征,需要在具体调研中加以甄别。

  (三)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是指本着原则性规划的基础,针对预立项目进行技术、市场、投入产出、实施风险及控制等方面的规划,使项目的可行性在规划中趋于明朗。

  (四)重大方面评估阶段

  事实证明,几乎每一项目都具有某类关键环节(或技术或市场),往往需要将这些关键环节提取出来专项审核。必要时还必须有针对性地从事专项技术试验或市场实际调研。

  重大评估往往需要权威专家的参与(主要包括技术专家和市场专家)。

 

三、评审流程

  上述四个环节或步骤在执行过程中,每一步骤在形成相关文件后均需要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评审。

  评审流程包括如下过程:

  (一)项目的技术评审

  项目的技术评审主要包括如下以技术为核心的方面:

  (1)技术的新颖性。技术的新颖性是未来市场的保障基础之一。这种新颖性体现在具体技术项目本身所蕴涵的技术特征点和系统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关键技术特征应具有充分的时效性质——即当前正处于某种流行状态的技术应用。导致流行的本质在于社会文化的形成,也是基本市场需求的保障。

  (2)技术的创造性。技术的独创性,是保障未来利益的前提之一。非独创的技术不仅面临侵权的风险,而且无法保障未来市场利益。技术的创造性还在于相关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形成技术壁垒。

  (3)技术的可持续性。产品技术的实施,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市场需求,更需要着眼于一个可持续生机和发展的空间。在可以预见的周期内(通常为十年),具有跟随产业技术状态和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技术本身具有完善地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构造状态,能够随着不同的市场需求状态而通过简单升级即可达到目的。

  (4)技术的关联性。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不仅要与社会其它产业之间形成密切的价值链,还必须与本企业之间形成价值链。通过一项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整个企业的相关产业或系列技术带来深入的发展。

  (5)技术的可垄断性。实现技术的垄断,不仅是未来利益的保障,也是确保企业逐步按规划和战略发展的前提之一。否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没有预料的市场竞争而导致企业发展战略在被迫下的重大调整等)。技术的可垄断特征可以保障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中获取最大利益。

  (6)技术的标准性。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项目往往与行业技术标准联系密切。许多脱离标准的技术项目,虽然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却无法面对竞争,一旦其它企业将自己的技术产品上升到行业标准,则必然面临淘汰和无奈下的被动。

    技术的标准性还包括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已经制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

  (7)技术的可实施性。技术项目的可实施特征,是确保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并获取利益的前提。不仅需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实施资源状态来审视技术的可实施性,而且必须审视整个产业领域状态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确保企业基本上不存在悬而未决的实施条件。

  技术的可实施性还包括整个产品工程过程的实施处于完全的可控制状态,不存在过多的人为或无法预见的问题环节。

  (8)技术方法的最优特征。技术的本质是利用产品的程式集约性质来代替人工来达到某项应用目的。因此不同的设计者会采用不同的实现方法。在可预见和可评审的范围内是否最佳方法,往往是技术发展生命周期的关键一环。因此,技术项目所实现的功能方法必须具有当前阶段和可预见未来阶段的最优特征。审视技术方法的最优特征必须充分结合社会人文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9)技术的兼容性。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状态的今天,许多产品技术都是应用在某个系统平台之上,因此呈现相互兼容特征,任何企图独霸整个行业领域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

  (10)技术的政策性。许多技术项目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但由于种种原因,政府相关产业管理部门不仅不予以支持,而且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这类技术项目便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对技术项目的长期回报不构成影响,但可能因为行业标准的不明确而导致投入过大。

  (二)项目的市场评审

    项目的市场评审主要包括如下以市场为核心的方面:

  (1)(2)社会经济意义。具有明确的社会经济意义,是项目得到从政府到社会认同的基本前提。许多产品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社会经济意义并不明确,这种产品通常呈现昙花一现的状态,不适合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发展。

  明确的社会经济意义还是直接利用政府及社会资源间接扩展市场空间的有效保障。

  (3)市场的可拓展特征。产品项目的市场推广,应具有明确可行的操作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操作模式,都不存在不符合社会、政策或法律所不允许的方面。

  (4)市场的可规模组织特征。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产品项目不仅需要具有合适的可规模经营的市场空间,而且可利用企业既定市场资源进行相关的市场组织和营销。

  (5)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只有建立在市场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产品项目才具有基本的生命保障。这种可持续发展周期,是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障,通常以可遇见的十年周期为基本特征。少数特别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至少也需要建立在五年的持续发展基础之上。

  (6)市场与技术之间的良性循环特征。几乎任何具有相当市场生命力的产品项目,都具备明确的市场和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即:技术的诞生促进市场的扩展,市场的发展及新的需求又反归来促进技术的更新与升级。

  这种市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是具有强生命力产品项目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产品是否充分迎合市场需求的基本判断依据之一。

  (7)市场的垄断特征。实现对产品项目的垄断,不仅仅意味者未来利益的最大化,也意味者企业后续系列经营的价值空间(包括品牌经营、融资等),还意味者企业从一开始就处于稳定发展的模式之下,不会产生因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而打乱企业的既定发展战略。

  (8)市场的关联特征。通常而言,独立的产品领域不具备生命力,几乎每项畅销产品的普及都与某种类型的社会文明紧密联系,处于社会文明潮流的推动状态下。因此,产品项目的推出必须密切结合这种社会文化所形成的市场趋势。

  市场的关联特征之意义,还在于确定的产品项目之市场营销可以充分地建立在企业既定市场经营平台之上,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市场资源。或者稍有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资源调整或补充而达到目的。

  市场的关联特征也是市场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前提之一。

  (9)市场的新颖特征。面临竞争的畅销产品固然是许多企业追逐利益的热门,但充分切合市场或社会发展趋势脉搏的新颖产品则是更高产品阶层的利益保障。任何产品的使用者都是人,因此只要产品本身具有充分迎合人性需求的特征,则必然能够形成畅销格局。

  (10)市场的政策特征。政府直接支持的产品市场具有常规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情况在中国尤其明显。因此,对于具有政策优势的产品项目因特别关注。

  (三)项目的投入产出评审

  项目的投入产出评审主要包括如下以利润为核心的方面:

  (1)技术实施投入和技术成果产出。技术立项、实施等所有过程所产生阶段性结果不会产生直接的利润,但会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包括建立的技术文档资料和可共享的技术资源。评审的重点在于相应的技术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弥补企业现有资源的不足。

  (2)技术成果产品化投入和产品工程资源构造产出。技术项目完成研发阶段后的成果还无法进入直接赢利状态,但已经构成企业的无形资产,重点体现在提高企业的产品工程的综合实施能力,并可通过技术转让而获取利润。该阶段的评审重点在于:阶段成果是否能够从产品工程资源角度形成对企业技术能力的补充。

  (3)产品工程实施投入和市场经营产出。该方面的评审重点为产品的研发成果一旦投入批量,相应的工程投入大小和预计的市场空间和规模大小。

  (4)市场经营投入和市场利润产出。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市场经营模式,因此相应的市场组织经营投入和由此而导致的经营产出之比是不同的。合适的经营模式将导致利益的最大化。但很多时候,市场的经营模式受限于产品的需求模式。因此必须对相应的模式之间进行对比。

  (5)投入产出的综合评审。在上述四个方面评审的基础上,对项目从立项到实现规模市场收益进行评审。

  (四)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可控制性评审

  (1)人为风险因素评估。人的风险永远是项目实施的最大风险。不同的产品项目需要不同的实施群体,需要不同侧重面的具体组织者和具体的实施者。如何实现有效组织与实施、监控,与具体的项目密切相关。

  (2)产品工程资源环境的可把握性。产品工程的实施环境,包括企业自己所拥有的环境和所处产业环境。自身实施环境是否具备充分支持的条件,所处产业环境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如何把握实施的可靠,是该项评审的重点。

  产品工程资源的风险因素还包括技术保密的可控制特征、环境资源的可控制特征、环境资源利用失败的损失最小化特征等等。

  (3)企业制度的风险因素。企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制度性规定,这些规定往往如同宪法般不能轻易打破。因此,必须充分结合企业的现行制度来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4)项目实施的市场风险因素。项目实施的风险 包括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市场组织和营销过程中是否存在影响产品市场拓展的因素。

  (5)综合风险因素评审。综合风险因素评审的重点在于充分结合社会发展、产业领域技术和环境状态发展、市场趋势发展等方面进行审视,明确其中的风险环节。

  风险因素评估主要体现如下形式:

    第一步:风险识别

    第二步:风险影响程度分析

 

    第三步:风险应对计划

    第四步:风险应对控制

 

四、评审标准

  (一)项目总体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如下表:

 

项目名称

 

技术评审

 

市场评审

 

投入产出评审

 

风险及可控性评审

 

项目分值

 

30

 

30

 

20

 

20

 

  说明:
(1)项目评审终结总分满分为100。其中技术、市场、投入产出、风险及可控性四个方面按权重分别各占30、30、20、20。
(2)技术和市场分值之所以较高,是因为评审过程中已经分别融合进了一定成分的投入产出和风险评估因素。
(3)鉴于上述关于权重值的分配缺乏直接依据,为避免决策失误,在四个评审项目的单独评审中,出于增加评审项目及增加可操作性考虑,依然以100分作为总分值,只是最后综合到项目整体评估分值时才分别按30%、30%、20%、20%折合,而将独立评审值作为直接参考依据。
(4)四个方面的单独评审时的因素权重及分值分配如下。

 

项目名称

 

新颖性

 

创造性

 

可持续性

 

关联性

 

可垄断性

 

标准性

 

可实施性

 

方法最优

 

兼容性

 

政策性

 

项目分值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备注

 

(1)鉴于上述评审项目权重无直接依据,故按均值设置。
(2)为增加可操作性,上述每一项目在实际评审中将进一步细化,满分为10分。

 

 

(三)市场评审标准

项目名称

 

社会意义

 

经济意义

 

可拓展性

 

可规模组织

 

可持续发展

 

良性循环性

 

垄断特征

 

关联特征

 

新颖特征

 

政策特征

 

项目分值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备注

 

(1)鉴于上述评审项目权重无直接依据,故按均值设置。
(2)为增加可操作性,上述每一项目在实际评审中将进一步细化,满分为10分。

 

 

(四)投入产出评审标准

项目名称

 

技术实施投入
与成果产出

 

成果转化投入
与工程资源产出

 

产品工程投入
与市场经营产出

 

市场经营投入
与利润产出

 

投入产出综合评审

 

项目分值

 

20

 

20

 

20

 

20

 

20

 

备注

 

(1)鉴于上述评审项目权重无直接依据,故按均值设置。
(2)为增加可操作性,上述每一项目在实际评审中将进一步细化,满分为20分。

 

 

(五)风险因素及可控性评审标准

项目名称

 

人为风险因素

 

工程资源风险因素

 

企业制度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因素

 

综合风险因素

 

项目分值

 

20

 

20

 

20

 

20

 

20

 

备注

 

(1)鉴于上述评审项目权重无直接依据,故按均值设置。
(2)为增加可操作性,上述每一项目在实际评审中将进一步细化,满分为20分。

 

 

  • 0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