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究竟“试”什么?

大学生求职路上遇尴尬:面试究竟“试”什么?

  再见到师兄时,他已全无先前的那种意气风发、激情澎湃了。瘦了一圈的脸上满是消沉和沮丧。问他几次,他才痛苦地说,害怕面试--

  3月下旬,我参加了北京的一家大报的招考。不几日,报社电话通知我第二天面试,我冒昧地问一下自己的成绩,对方说:“祝贺你,第一名。”我便立即乘特快火车赶往北京,一路上还精心地设计着面试的问题。面试是按从低分到高分的顺序进行的,我便成为最后一个走进考场的人。那时已经是下午2时多了,虽然饥肠辘辘,我还是自如地回答着编辑老师们的提问。从他们赞许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希望。过了几天,我打电话询问,一位女士告诉我:“对不起,我们只有两个进京指标,可能轮不到你。”我说,我不是第一名吗?对方说:“那只是笔试第一,还有面试呢。不过,把你的户口留在驻省记者站,你本人到北京来工作,你愿意吗?”我只好说也行。第二天,一位专版主编约我写一篇专稿传过去。我急忙赶写好稿子,传了过去。然后打电话询问,被告知又不行了。我问面试的成绩,对方说,不好说。

  这种结果对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月中旬,参加另一家大报的招考,近200人中,我的成绩排在前面。面试之前,一位报社内的熟人在告诉我面试的技巧之后说,你认识某某或某某吗?只要他们的秘书打个电话,你就不用面试了。我不认识他们,结果就栽在面试上了。

  其实这种遭遇许多人都有过。我们班一位同学7次招考都是栽在面试上。后来他进了一家行业报,没有参加面试,而是“找”了一下关系。《中国青年报》4月3日第7版刊登文章《招聘结果可以告诉我吗》,文章说:为什么不告诉招聘结果?问题在于:如果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可用人单位就是不能或不愿录用你,他该怎样对你说?倘若你不知趣地追问,对方只好拉“用人自主”来对付,要不就用面试成绩来搪塞。因为面试哪能如笔试那样白纸黑字?《中国青年报》近期正在讨论大学生求职材料的包装问题。实际上,那些有门路的,甚至根本不需要材料,也就无所谓包装了。然而,对于无门无路的大学生的一点包装,有些人就愤愤不平,这难道公平吗?

  如今,许多人总结求职成功的两个要件:一是笔试成绩别太不像话;二是要有很铁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至于面试,确实不好说。面试的内容,成绩的判定,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灵活得没有边际,甚至根本就不是“试”你的语言表达、随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