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协议之CRC

CRC

计算过程:

1.生成多项式,得到除数;

2.为发送数据补齐(位宽)个0,使用模2除法计算CRC;

3.将发送数据与CRC组合,生产新的数据。


CRC-16中表示位宽为16,实际数据17;

由位宽可知多项式的最高位肯定为1,故在简记式中,将最高的1统一去掉了,如CRC32的生成多项式简记为04C11DB7实际上表示的是104C11DB7;





CRC为校验和的一种,是两个字节数据流采用二进制除法(没有进位,使用XOR来代替减法)相除所得到的余数。其中被除数是需要计算校验和的信息数据流的二进制表示;除数是一个长度为(n+1)的预定义(短)的二进制数,通常用多项式的系数来表示。在做除法之前,要在信息数据之后先加上n个0.


常用CRC(按照ITU-IEEE规范)

名称多项式表示法:正常或者翻转
CRC-1x + 1
(用途:硬件,也称为奇偶校验位
0x1 or 0x1 (0x1)
CRC-5-CCITTx^{5} + x^{3} + x + 1ITU G.704标准)0xB(0x??)
CRC-5-USBx^{5} + x^{2} + 1(用途:USB信令包)0x5 or 0x14 (0x9)
CRC-7x^{7} + x^{3} + 1(用途:通信系统)0x9 or 0x48 (0x11)
CRC-8-ATMx^8 + x^2 + x + 1(用途:ATM HEC)0x7 or 0xE0 (0xC1)
CRC-8-CCITTx^8 + x^7 + x^3 + x^2 + 1(用途:1-Wire总线0x8D
CRC-8-Dallas/Maximx^8 + x^5 + x^4 + 1(用途:1-Wirebus0x31 or 0x8C
CRC-8x^8 + x^7 + x^6 + x^4 + x^2 +10xD5(0x??)
CRC-10x10 + x9 + x5 + x4 + x + 10x233(0x????)
CRC-12x^{12} + x^{11} + x^3 + x^2 + x + 1
(用途:通信系统)
0x80F or 0xF01 (0xE03)
CRC-16-Fletcher参见Fletcher's checksum用于Adler-32 A & B CRC
CRC-16-CCITTx16 + x12 + x5 + 1(X25,V.41,Bluetooth,PPP, IrDA0x1021 or 0x8408 (0x0811)
CRC-16-IBMx16 +x15 + x2 + 1 (用途:Modbus)0x8005 or 0xA001 (0x4003)
CRC-16-BBSx16 + x15 + x10 + x3(用途:XMODEM协议)0x8408(0x????)
CRC-32-AdlerSee Adler-32参见Adler-32
CRC-32-MPEG2See IEEE 802.3参见IEEE 802.3
CRC-32-IEEE 802.3x^{32} + x^{26} + x^{23} + x^{22} + x^{16} + x^{12} + x^{11} + x^{10} + x^8 + x^7 + x^5 + x^4 + x^2 + x + 10x04C11DB7 or 0xEDB88320 (0xDB710641)
CRC-32C(Castagnoli)x^{32} + x^{28} + x^{27} + x^{26} + x^{25} + x^{23} + x^{22} + x^{20} + x^{19} + x^{18} + x^{14} + x^{13} + x^{11} + x^{10} + x^9 + x^8 + x^6 + 10x1EDC6F41 or 0x82F63B78 (0x05EC76F1)
CRC-64-ISOx^{64} + x^4 + x^3 + x + 1
(use: ISO 3309)
0x000000000000001B or 0xD800000000000000 (0xB000000000000001)
CRC-64-ECMA-182x^{64} + x^{62} + x^{57} + x^{55} + x^{54} + x^{53} + x^{52} + x^{47} + x^{46} + x^{45} + x^{40} + x^{39} + x^{38} + x^{37} + x^{35} + x^{33} + x^{32}
+ x^{31} + x^{29} + x^{27} + x^{24} + x^{23} + x^{22} + x^{21} + x^{19} + x^{17} + x^{13} + x^{12} + x^{10} + x^9 + x^7 + x^4 + x + 1
(as described in ECMA-182
 
p.63)
0x42F0E1EBA9EA3693 or 0xC96C5795D7870F42 (0x92D8AF2BAF0E1E85)
CRC-128IEEE-ITU标准。被MD5 &SHA-1取代 
CRC-160IEEE-ITU标准。被MD5 &SHA-1取代 

具体来说,CRC校验的实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先选择(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标准选择,具体在后面介绍)一个用于在接收端进行校验时,对接收的帧进行除法运算的除数(是二进制比较特串,通常是以多项方式表示,所以CRC又称多项式编码方法,这个多项式又称生成多项式)。

2)看所选定的除数二进制位数(假设为k位),然后在要发送的数据帧(假设为m位)后面加上k-1位“0”,接着以这个加了k-1个“0“的新帧(一共是m+k-1位)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上面这个除数,所得到的余数(也是二进制的比特串)就是该帧的CRC校验码,又称FCS(帧校验序列)。但要注意的是,余数的位数比除数位数只能少一位,哪怕前面位是0,甚至是全为0(附带好整除时)也都不能省略。

3)再把这个校验码附加在原数据帧(就是m位的帧,注意不是在后面形成的m+k-1位的帧)后面,构建一个新帧发送到接收端,最后在接收端再把这个新帧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前面选择的除数,如果没有余数,则表明该帧在传输过程中没出错,否则出现了差错。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一定可以理解CRC校验的原理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CRC校验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预先确定一个发送端和接收端都用来作为除数的二进制比特串(或多项式);二是把原始帧与上面选定的除进行二进制除法运算,计算出FCS。前者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国际上通行的标准选择,但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均为“1”,如在IBM的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中使用CRC—16(也就是这个除数一共是17位)生成多项式g(x)=x16+x15+x2+1(对应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0000000000101);而在ISO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ITU的SDLC、X.25、V.34、V.41、V.42等中使用CCITT—16生成多项式g(x)=x16+x15+x5+1(对应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0000000100001)。

2.CRC校验码的计算示例

由以上分析可知,除数是随机或者按标准选定的,所以CRC校验的关键是如何求出余数,也就是校验码(CRC校验码)。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整个过程。现假设选择的CRC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要求出二进制序列10110011的CRC校验码。下面是具体的计算过程:

1)首先把生成多项式转换成二进制数,由G(X)=X4+X3+1可以知道,它一共是5位(总位数等于最高位的幂次加1,即4+1=5),然后根据多项式各项的含义(多项式只列出二进制值为1的位,也就是这个二进制的第4位、第3位、第0位的二进制均为1,其他位为0)很快就可得到它的二进制比特串为11001。

2)因为生成多项式的位数为5,根据前面的介绍得知,CRC校验码的位数为4(校验码的位数比生成多项式的位数少1)。因为原数据帧10110011,在它后面再加4个0,得到101100110000,然后把这个数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生成多项式,得到的结果为0100,如图5-10所示。注意参考前面介绍的“模2除法”运算法则。

3)用上步计算得到的CRC校验替换帧101100110000后面的4个“0”,得到新的帧101100110100。再把这个新帧发送到接收端。


4)当以上新帧到达接收端后,接收端会把这个新帧再用上面选定的除数11001以“模2除法”方式去除,验证余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证明该帧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否则出现了差错。

通过以上对CRC校验原理的剖析和CRC校验码计算示例的介绍,大家应该对这种看似很复杂的CRC校验原理和计算方法比较清楚了。






  • 4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作  者:李小文 等 编著,超星格式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技术。与其他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专著不同的是,本书把介绍的重点放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所涉及的信令体系和实现方法方面。或者说,本书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描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而对其涉及到的诸多算法并不作深入的介绍。全书按其自然结构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介绍了3GPP定义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接口规范。下篇(从第6章开始)详细介绍了用户终端设备协议栈的开发流程以及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希望读者通过对协议栈开发流程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无线空中接口信令规范的理解。 本书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协议栈开发的角度来阐述3GPP规范,因而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学参考和毕业论文参考。 作者简介 目录 上 篇 第1章 概述 3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3 1.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历史 3 1.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4 1.1.3 国际电联关于3G的频谱划分计划 5 1.1.4 3G系统的无线接口标准 6 1.2 IMT-2000介绍 6 1.2.1 TD-SCDMA(IMT-2000 CDMA TDD) 7 1.2.2 WCDMA(IMT-2000 CDMA DS) 9 1.2.3 CDMA 2000(IMT-2000 CDMA MC) 10 1.3 3GPP规范 11 1.3.1 IMT-2000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标准化情况 11 1.3.2 IMT-2000标准化组织结构 11 1.3.3 3GPP2的标准化情况 13 1.3.4 3GPP的标准化进展 14 1.3.5 3GPP文档协议总体介绍 14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8 1.4.1 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 18 1.4.2 Turbo编/译码(Turbo Encode/Decode) 24 1.4.3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26 1.4.4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28 第2章 网络结构及接口 32 2.1 网络结构 32 2.1.1 UMTS的通用协议结构 32 2.1.2 UTRAN 33 2.2 Iu接口 38 2.2.1 概述 38 2.2.2 Iu接口协议的功能 41 2.2.3 Iu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44 2.2.4 Iu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47 2.2.5 服务区广播协议 52 2.3 Iur接口 54 2.3.1 概述 54 2.3.2 Iur接口的协议结构 55 2.3.3 Iur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56 2.3.4 Iur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59 2.4 Iub接口 61 2.4.1 概述 61 2.4.2 Iub中Node B的逻辑模型 63 2.4.3 Iub接口的协议结构 65 2.4.4 Iub接口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66 2.4.5 Iub 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0 2.4.6 Iur/Iub DCH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71 2.5 Uu接口 74 2.5.1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74 2.5.2 UE在空闲模式下的任务 74 2.5.3 UE在连接模式下的任务 81 2.6 呼叫建立过程中的网络信令流 81 2.6.1 寻呼过程 81 2.6.2 RRC连接的建立过程 83 2.6.3 DCCH的直接传输过程 87 第3章 物理层规范 89 3.1 物理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89 3.1.1 控制信道 90 3.1.2 传输信道 91 3.1.3 物理层测量 94 3.2 物理信道 97 3.2.1 帧结构 98 3.2.2 时隙结构 99 3.2.3 物理信道的分类 103 3.3 信道的编码与复用 107 3.3.1 CRC校验 109 3.3.2 传输块的级连和分段 109 3.3.3 信道编码 110 3.3.4 无线帧长度均衡 115 3.3.5 第一次交织 115 3.3.6 无线帧分割 116 3.3.7 速率匹配 117 3.3.8 传输信道的复用 123 3.3.9 物理信道分割 124 3.3.10 第二次交织 124 3.3.11 子帧分割 125 3.3.12 物理信道映射 125 3.3.13 信道编码和复用举例 127 3.4 物理层控制信息的编码 131 3.4.1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 131 3.4.2 前向物理接入信道(FPACH) 134 3.4.3 寻呼指示信道(PICH) 134 3.5 扩频、扰码和调制 135 3.5.1 比特到信号星座图的映射 135 3.5.2 扩频 136 3.5.3 扰码 137 3.5.4 SYNC-DL、SYNC-UL和Midamble码 139 3.5.5 脉冲成形滤波器 139 3.6 物理层过程 140 3.6.1 小区选择 140 3.6.2 UE的功率控制过程 142 3.6.3 上行同步建立-随机接入过程 143 3.7 信道配置举例 146 3.7.1 传输信道信息 148 3.7.2 物理信道信息单元 150 第4章 链路层规范(RLC/MAC) 153 4.1 介质接入控制(MAC)子层 153 4.1.1 MAC子层提供的服务和MAC子层的功能 153 4.1.2 MAC子层的逻辑结构 154 4.1.3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155 4.1.4 MAC实体 157 4.1.5 层间通信 163 4.1.6 对等层通信 165 4.1.7 基本过程 165 4.2 无线链路控制(RLC)子层 168 4.2.1 RLC子层的总体模型 169 4.2.2 RLC子层支持的功能 169 4.2.3 RLC子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 170 4.2.4 RLC子层与高层(RRC、PDCP、BMC)的层间通信原语 171 4.2.5 透明模式(TM)实体 172 4.2.6 非确认模式(UM)实体 175 4.2.7 确认模式(AM)实体 177 4.3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子层 188 4.3.1 协议结构 188 4.3.2 PDCP子层的功能 189 4.3.3 层间通信 190 4.3.4 对等层通信 191 4.4 广播/多播控制(BMC)子层 192 4.4.1 BM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2 4.4.2 BMC子层的服务和功能 193 4.4.3 层间通信 193 4.4.4 基本过程 195 第5章 空中接口层3规范 197 5.1 无线资源控制(RRC)子层 197 5.1.1 RRC子层的协议模型 197 5.1.2 RRC子层的状态和状态转移 200 5.1.3 RRC连接管理 203 5.1.4 无线承载控制 210 5.1.5 RRC连接移动性管理 212 5.1.6 测量过程 215 5.1.7 RRC连接建立过程的消息流图 218 5.2 非接入层 224 5.2.1 移动性管理(MM) 224 5.2.2 连接管理(CM) 235 5.3 空中接口的层3消息结构 243 5.3.1 基于字节的表描述 243 5.3.2 基于比特流的表描述 244 5.3.3 ASN.1描述 245 下 篇 第6章 UE任务描述 253 6.1 TSM标准 253 6.1.1 系统简介 253 6.1.2 TSM规范的结构 254 6.1.3 TSM规范与TD-SCDMA的差异 255 6.2 空闲模式 256 6.2.1 PLMN的选择过程 257 6.2.2 小区选择/重选过程 258 6.2.3 位置登记过程 261 6.3 RR连接建立 261 6.3.1 接入允许判断 262 6.3.2 上行同步的建立 262 6.3.3 随机接入 262 6.3.4 主信令链路的建立 263 6.3.5 RR连接建立过程中的其他任务 263 6.4 专有模式 264 6.4.1 SACCH过程 264 6.4.2 信道指派 264 6.4.3 切换 265 6.4.4 信道模式改变 265 6.4.5 加密模式设置 266 6.4.6 类标改变 266 6.4.7 类标询问 266 6.4.8 RR连接释放 266 6.4.9 服务小区/邻近小区的测量 267 第7章 原语及状态描述 268 7.1 系统结构 268 7.1.1 系统模块组成 268 7.1.2 系统接口 270 7.2 物理控制层(HL1) 271 7.2.1 原语定义 271 7.2.2 物理控制层的状态划分 272 7.3 数据链路层(DL) 277 7.3.1 原语定义 277 7.3.2 数据链路层的状态划分 278 7.4 无线资源管理(RRM)子层 282 7.4.1 原语定义 282 7.4.2 RRM子层的状态划分 283 7.5 移动性管理(MM)子层 292 7.5.1 原语定义 292 7.5.2 MM子层的状态划分 293 7.5.3 MM子层的状态跃迁及原语 294 7.6 连接管理(CM)子层 302 7.6.1 原语定义 302 7.6.2 CC子层的状态划分及跃迁 303 第8章 规范描述语言(SDL)描述 315 8.1 SDL的基本概念 315 8.1.1 SDL结构 316 8.1.2 数据处理 321 8.2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的SDL描述 322 8.2.1 概述 322 8.2.2 功能 322 8.2.3 与3GPP RLC的比较 323 8.2.4 接口原语定义 324 8.2.5 UE端RLC的状态 325 8.2.6 SDL的实现 325 第9章 仿真及测试 363 9.1 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 363 9.1.1 协议测试概述 363 9.1.2 协议一致性测试 363 9.1.3 互操作性测试 365 9.2 TSM终端协议测试的模型 365 9.3 TD-SCDMA终端协议测试参照的标准和主要的测试项目 367 9.3.1 CC子层的测试 367 9.3.2 MM子层的测试 367 9.3.3 RR子层的测试 368 9.3.4 L2层的测试 369 9.3.5 HL1层的测试 369 9.3.6 整体测试 370 9.4 树表结合表示法--TTCN 370 9.4.1 测试目的 371 9.4.2 测试流程 371 9.4.3 TTCN的实现 372 9.5 SDL和TTCN协仿真的结果 373 9.6 在线测试 377 9.6.1 测试环境 377 9.6.2 有限状态机实现 381 9.6.3 测试过程 383 9.6.4 测试过程举例 384 附录A SDL使用指南 387 A.1 SDL软件安装 387 A.2 操作介绍 388 A.3 生成运行代码 393 附录B TTCN使用指南 400 B.1 概述 400 B.2 几个概念 400 B.3 测试模型 401 B.4 TTCN的Test Suite结构 401 B.5 TTCN Suite的组成 402 B.6 TTCN测试例的构造过程 405 B.7 一个假想的X协议和其IUT 405 B.8 基于X协议IUT的TTCN Test Suite的实现 408 B.9 SDL到TTCN-LINK自动转换步骤 423 B.10 TTCN和SDL的协仿真 424 附录C OMAP1510简介 426 C.1 概述 426 C.2 硬件结构 426 C.2.1 OMAP1510结构 426 C.2.2 OMAP1510外围接口 427 C.3 软件结构 430 缩略语 431 参考文献 437
RC500系列MIFARE卡读写器/读写模块是本公司研制生产的智能卡读写器/读写模块系列产品之一。它独立完成对MIFARE系列非接触卡的读写及控制操作,广泛应用于需以MIFARE卡作为存贮媒体的系统中。   它可以作为用户系统中的一部份,受控于主控制器,完成用户系统设定的对MIFARE卡片的所有操作。用户应用本模块,能够简便地构成自己的智能卡应用产品。   1.1MIFARE系统简介   近几年来,IC智能卡中的非接触式射频卡的安全保密、使用简便等特点使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中异军突起,特别在民用系统(自动电表抄表系统、公交/地铁自动售票系统、企业“一卡通”、巡更保安系统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人们己愈来愈多开始接收和使用智能卡。相信该领域的发展将越来越大。       MIFARE智能卡系统的核心是PHILIPS公司的MIFARE1S50系列晶片,该技术已被制定为国际标准:IS0/IEC14443TYPEA。目前许多较大的IC卡卡片制造商的非接触卡制造均以MIFARE技术为标准。MIFARE卡中包含一块ASIC微晶片和一个高频天线,其工作原理是:   读写器中的MIFARE 基站向MIFARE卡发一组固定频率(13.56MH2)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基站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卡片内具有电荷,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卡片中芯片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基站对卡片的操作。   MIFAREIC卡具有较强的数据通信加密并双向验证密码系统,且具有防重叠功能,能在同一时间处理重叠在读写器天线内的多张重叠的卡片。   MIFAREIC卡与基站通信使用握手式半双工通信协议;卡片中有高速的CRC协处理器,符合CCITT标准。   MIFAREIC卡在制造时具有唯一的卡片序列号,该序列号无法复制,在市面上不会有重复的两张MIFARE卡片,因此它具有更高的防伪装性。   用户根据自身系统的不同要求,可以采用存贮容量不等的MIFARE卡片,以保证用户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MIFARE卡片上还提供具有高安全的电子钱包,及具有增值/减值的专项命令,非常适合于公交/地铁等行业的检票系统以及作为电子铁包的应用场合。   MIFARE卡片上的数据的读写操作时间《100ms,读写距离可到10cm,读写操作可超过10万次,数据保存期可达10年,且卡片抗静电保护能力达2KV以上。   MIFARE卡系统可在以下领域中得到有效地应用:   ·IC卡收费系统:停车场IC卡收费系统   ·IC卡售饭系统,POS系统,会员卡消费系统   ·预付费IC卡电表、水表、煤气表、加油机等系统   ·考勤、门禁等“一卡通”系统
MODBUS协议中的CRC是一种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一个固定长度的值。在MODBUS协议中,CRC一般是使用CRC16算法计算得出的。根据文献的描述,可以参考基于CRC16的代码来实现MODBUS的CRC校验。文献中提到,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在数据中减去2个字节的CRC校验码,而在接收数据后需要连同CRC一起计算。根据文献中的描述,CRC的计算规则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一个16位暂存器(CRC暂存器)为0xFFFF。 2. 对每个8位的字节进行异或操作,将结果存入CRC暂存器。 3. 右移CRC暂存器一位,并将高位补0。 4. 检查右移后的值,如果为0,则将步骤3的新值存入CRC暂存器;否则,将0xA001与CRC暂存器进行异或操作,将结果存入CRC暂存器。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到所有8位的字节都进行了计算。 6. 最后得到的CRC暂存器的值即为CRC校验码。 总结来说,MODBUS协议中的CRC是通过对数据进行CRC16计算得出的校验码,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MODBUS协议CRC16 Delphi 源程序](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rwyf/10416486)[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2* [【原创】关于Modbus中的CRC的使用(包括主机和从机)](https://blog.csdn.net/fogota/article/details/128590163)[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3* [MODBUS协议中的CRC校验](https://blog.csdn.net/qq_35358125/article/details/106296169)[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33.333333333333336%"]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