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当哲学课上老师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电的时候,不要觉得这些问题搞笑。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就是追究终极问题,寻找那些不言自明只有小孩子会问的但是你却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让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居然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摘要:
模拟是水声网络(UAN)协议开发和实证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信网络模拟模型的关键特征是一个逼真的信道模型。模拟逼真的水声信道(UWA)的常见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波束追踪软件,如BELLHOP。然而,BELLHOP和类似的建模软件通常需要UAN协议设计者具备海洋声学知识,并投入大量编程工作将其集成到他们的研究中。本文是关于UWA信道建模的精简教程,重点关注网络模拟,提供了通过波束追踪进行低级信道建模与通过世界海洋模拟系统(WOSS)进行自动化信道建模之间的权衡。可与BELLHOP接口生成UAN仿真的信道数据。作为教程的一部分,我们描述了两种将这种信道数据纳入网络仿真的方法,包括每种方法的案例研究:1)直接将数据导入为查找表,2)使用数据创建统计信道模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UAN协议研究人员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源和建模工具。本文介绍的统计信道建模方法对UAN协议设计和性能的初步见解表明,它具有成为未来UAN研究的强大建模工具的潜力。
近期水声调制解调器性能的发展[1]–[4]将使得大规模水声网络(UANs)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这种大规模UAN部署将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水质监测[5]、地震监测[6]、海洋动物跟踪[7]、近海资产监测[8]以及利用自主水下车辆(AUVs)进行海洋探索[9]。然而,与陆地无线电系统相比,UANs的性能受到水声(UWA)通信介质的不利特性严重限制[10]:极慢的传播速度(声速通常在1450–1550 m/s之间)、低可用带宽(通常为几kHz的量级)、大的多径延迟扩展和多普勒效应。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信道特性需要专门为UANs设计协议[11],[12]。
UAN协议的开发、测试和验证涉及两个主要步骤:模拟和海上实验。除了规避进行海上实验所涉及的高成本和物流挑战外,基于模拟的研究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受控、可重现的条件下测试他们的网络协议,并获得更全面、统计有效的结果,例如通过参数扫描、蒙特卡洛模拟等。相比之下,在海上实施和测试网络协议更适合作为验证步骤,以证明它们在真实部署中可以工作。在海上通常不具备进行参数扫描、基准比较和获得大量统计样本的网络协议性能的条件。相反,UAN海上实验通常是网络在特定环境中运行的演示。因此,在进行彻底的实证评估中,模拟具有特殊重要性。
在开发可信网络模拟模型中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对UWA信道特性进行逼真的表征。一般来说,在UAN协议文献中找到的信道模型可以分为三类:
二元距离模型。模拟UAN通信环境的最简单方法是根据固定的连接范围(例如,如果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大连接范围,则它们之间存在链接)推导出节点之间的二元连接模式,并假设固定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例如[13],[14]。虽然这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对于理论上的UAN协议开发很有用,但它过分简化了逼真的UWA信道的行为。
📚2 运行结果
部分代码:
% Set the fixed system parameters
num_nodes = 11;
tx_power = 170; % around 10 dB SNR for the intended transmissions
intf_snr = 0; % 0 dB threshold to be detectable as an interferer
data_pkt_dur = 0.5; % 500 ms long packets
% Create many eralizations of the linear network and parse STDMA parameters about them
num_realizations = 1000;
slot_lengths = NaN(1, num_realizations);
frame_lengths = NaN(1, num_realizations);
intf_hop_dist = NaN(1, num_realizations);
for r = 1:num_realizations
% Create a network topology
[intf_map, delays, spreads] = init_topology(num_nodes, tx_power, intf_snr, r);
% Derive an STDMA schedule for it
[stdma_sched, slot_length] = derive_stdma_schedule(intf_map, delays, spreads, data_pkt_dur);
% Store the metrics about this STDMA schedule
slot_lengths(r) = slot_length;
frame_lengths(r) = size(stdma_sched, 2);
end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