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能量是如何传播的?

        理解产品的EMI性能,有三个要素需要重点关注:

        1. 能量源;

        2. 接收器、受干扰电路或系统;

        3. 能量耦合路径。

        简单地说,如果没有能量源,就不会产生EMI干扰源;如果没有耦合路径,就不会产生复杂的EMI现象;如果没有敏感的接收器,即使发生了能量耦合,可能也不会产生严重的电性能问题,因此,耦合路径是三要素的关键所在。

        实际设计中,存在4种主要耦合模式:

        1. 感性耦合;

        2. 容性耦合;

        3. 辐射耦合;

        4. 传导耦合。

        感性耦合要求具有时变的电流源和两个环路或两条平行导线,主要产生磁耦合,比如开关电源中的电源变压器(具有大的di/dt)与附近电缆的耦合;

        容性耦合要求具有时变的电压源和两个相邻的金属块,主要产生电耦合,比如开关电源(具有大的dv/dt)的大散热片与附近壳体结构金属面的耦合。

        这两种耦合机理被称为近场耦合,如果耦合结构之间增加一小段的间隔距离,耦合效应将会显著降低,或者,把两个环路隔开,也是一种很好的干扰抑制技术,总之,这种类型的耦合通常出现在产品内部。

        辐射耦合要求具有两幅天线,比如发射电路+导线与接收电路+导线(只有发射源而没有具备天线效应的媒介,是产生不了明显辐射量的),相较于传播的电讯号,天线可以是电大结构,天线的其它常见结构还可能包括IO电缆、屏蔽壳体上的开口、槽或缝隙,当这些结构的耦合频率接近于谐振频率,会形成天线效应,此时,这些结构即是有效的发射天线,也是有效的接收天线,会导致一系列的产品辐射和抗干扰问题。

        传导耦合要求能量源和接收器之间具有导线相连,这种耦合通常与导线长度无关,并且同时存在共阻抗(PCB金属参考面或金属壳体),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耦合为低频效应,在音频系统中通常存在这种问题。

        辐射和传导耦合可以出现在产品内部或外部,因此,会同时存在近场和远场的耦合现象。

        EMI的现象虽然很复杂,但是,只要能够抓住主要的分析脉络,将现象归结到上述的某种或多种耦合模式,设计者才可以利用相关的理论进行问题的分析及定位,电磁现象之所以被称之为“玄学”,除了它本身无法肉眼捕捉之外,更多的是设计者的思维无法进行对应的转变,问题自然就无法被量化。

        以上仅是作者的经验积累之看法,涉及到工程应用,往往还是需要工程师们的灵活应变。

  • 7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豌豆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