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原理

K-means是一种常用的聚类算法,它的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对简单,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K-means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1.k-means原理

K-means算法的原理基于聚类分析的思想,其目标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K个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最大化,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最小化。

2.K-means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


1.  随机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这些聚类中心可以是数据集中的样本,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点。

2.  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分配到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簇中。

3.  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即将簇内所有样本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改变或者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3.K-means算法的优缺点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并且在处理大数据集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然而,K-means算法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等。

4.常用参数

1. n_clusters:指定要分成的簇的数量K。
2. init:指定初始化聚类中心的方法,可以选择"random"(随机选择初始中心)或"k-means++"(使用更聪明的方法选择初始中心)。
3. n_init:指定K-means算法运行的次数,每次运行会选择不同的初始中心点,选择最优的一次作为最终结果。
4. max_iter:指定算法的最大迭代次数,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
5. random_state:控制随机数种子,确保每次运行结果一致

5.使用方法

1. 导入KMeans类: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2. 初始化KMeans模型并设置参数: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random_state=0)
3. 拟合数据集:kmeans.fit(X),其中X为数据集
4. 查看聚类结果:labels = kmeans.labels_
5. 查看聚类中心点: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如何使用KMeans函数对数据进行聚类: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随机数据
X = np.random.rand(100, 2)

# 初始化K-means模型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random_state=0)

# 拟合数据
kmeans.fit(X)

# 聚类结果
labels = kmeans.labels_
center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print("聚类结果:", labels)
print("聚类中心:", centers)

  • 9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