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细胞生物学实验
文章目录
前言
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活性检测
一、细胞膜的渗透性
1.1. 实验目的
- 了解细胞质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 学会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1.2.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 高渗溶液:
●比细胞液渗透压高的溶液称高渗溶液:如10%的葡萄糖液或50%葡萄糖液等。
- 等渗溶液:
●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等渗溶液:如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钠溶液。
- 低渗溶液:
●比细胞液渗透压低的溶液称低渗溶液:如蒸馏水等。
正常红细胞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
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低渗溶液会使红细胞溶血,高渗溶液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
1.3.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 器材:试管和试管架、10 ml移液管。
- 材料:鸡(或鱼)血细胞
- 试剂: 0.17 mol/L氯化钠、0.17 mol/L氯化铵、0.17 mol/L硝酸钠、0.12mol/L硫酸钠、 0.17 mol/|醋酸胺、0.12 mol/l草酸铵、 0.32 mol/l葡萄糖、0.32 mol/l甘油、 0.32 mol/l乙醇、蒸馏水。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鸡(或鱼)血细胞
2、低渗溶液:
●取试管一支,加入5 ml蒸馏水,再加入1m|鱼血稀释液,迅速混匀后,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
3、鸡(或鱼)红细胞的渗透性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 mol/|氯化钠溶液5 ml,再加入1 ml血细胞稀释液,迅速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为什么?
●取试管-支,加入0.17 mol/|氯化铵溶液5 ml,再加入1 ml血细胞稀释液,迅速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入血细胞稀释液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分别在另外7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同样实验。
1.5. 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溶血、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最后将10个溶液一起拍照,要求清晰呈现溶血状况
要求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等渗溶液 | 是否溶血 | 溶血时间 |
---|---|---|
蒸馏水 | 是 | 较快,30s左右完全溶血 |
0.17mol/L氯化钠 | 否 | |
0.17mol/L氯化铵 | 是 | 27min部分溶血,2h后仍有部分没溶血 |
0.12mo/L硫酸钠 | 否 | |
0.32mol/L葡萄糖 | 否 | |
0.17mol/L 醋酸胺 | 是 | 5min部分溶血,2h后仍有部分没溶血 |
0.12 mol/L草酸铵 | 是 | 8min部分溶血,2h后仍有部分没溶血 |
0.32mol/L甘油 | 是 | 25min完全溶血 |
0.32mol/L乙醇 | 是 | 较快,10s左右完全溶血 |
下图从左到右是按上表的等渗溶液的顺序:
其中鸡血细胞在氯化钠、硫酸钠、葡萄糖等渗溶液中不溶
即对于能溶血的等渗溶液,按溶血速度有:
乙醇> 蒸馏水 > 甘油 > 醋酸铵 > 草酸铵 > 氯化铵
其中鸡血细胞在蒸馏水和乙醇中完全溶血,其余都是部分溶。
1.6. 实验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溶血情况的原因。
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差异
比如:蒸馏水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蒸馏水中没有溶质,与红细胞内部的渗透压差异较大,导致水分进出红细胞,使红细胞涨破。最终导致溶血。
剩下的也同理可推断(主要是依靠细胞膜的渗透性,这也正是本实验要证明的)
二、细胞活性检测
2.1. 实验目的
提供处理后的细胞图片,并指出哪些是死细胞,哪些是活细胞
(蓝色的为死细胞,透明的为活细胞)
2.2. 实验原理
取Hanks溶液处理后,台盼蓝染色15min的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呈现蓝色的细胞为死细胞,而透明的细胞为活细胞。在形态上,死细胞呈现圆形,透光性较差,细胞与周围溶液边界不明显;而活细胞为椭圆形,细胞透亮,边界清晰。
2.3. 实验材料
硫酸铜溶液溶液
HanKs 溶液
台盼蓝染色剂
鸡血细胞液
2.4. 实验方法与步骤
分别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活细胞在总细胞中的比例。加硫酸铜溶液的是实验组,加HanKs溶液的是对照组
血细胞计数板构造:
计数室的两种规格:
2.4. 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对照组活细胞的比例为91.27%,CuSO4 处理组活细胞的比例为67.81% (表1)。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即鸡血细胞经过CuSO4处理后,细胞的死亡率增加,CuSO4对细胞造成了损伤。
总结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023-10-10 生物技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