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不做技术”,只做知识分享的知识工蚁。这篇文章主要解决一些小伙伴对充放电电路的芯片选型问题。重点介绍两种常见芯片,帮助小白入门。结尾将附上几个充放电电路设计图,直接抄就完事了兄弟们!
引言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主流的供电方案。然而,锂电池的充放电管理需要严格的控制以避免安全隐患。本文将从锂电池的充电原理入手,解析充放电电路的设计要点,并深入对比两款常用管理芯片——TP4056和IP5306的特性与适用场景。
一、锂电池充电基础知识
1. 锂电池充电阶段
锂电池充电分为两个核心阶段:
-
恒流充电(CC):以恒定电流为电池充电,直至电压达到阈值(通常为4.2V)。
-
恒压充电(CV):保持电压恒定,电流逐渐减小至截止值(通常为充电电流的10%)。
2. 关键保护机制
-
过充/过放保护:防止电池电压超出安全范围(如4.2V以上或2.5V以下)。
-
过流保护:限制充放电电流,避免短路或超负荷损坏。
-
温度监控:通过NTC热敏电阻实时监测电池温度。
二、充放电电路设计要点
1. 充电管理模块
-
核心功能:实现恒流恒压(CC/CV)控制,集成过压、过流保护。
-
芯片选型:需根据电池容量(如单节/多节)和充电速度(如1A/2A)选择合适方案。
2. 放电管理模块
-
升压电路:单节锂电池电压为3.7V,需升压至5V才能为USB设备供电。
-
负载检测:自动识别设备连接状态,避免空载损耗。
3. 外围电路设计
-
保护电路:需配置DW01+MOSFET组合实现双重保护。
-
散热设计:大电流场景需考虑芯片散热,避免过热降频。
三、TP4056与IP5306芯片对比
1. TP4056:单节锂电池的“经济型方案”
-
特性:
-
输入电压:4.5V–6.5V(Micro USB/Type-C兼容)。
-
充电电流:可调(最大1A)。
-
功能:支持CC/CV、自动截止、温度保护。
-
-
优点:
-
外围电路简单(仅需2个电阻+1个电容)。
-
成本低(单价约0.3元)。
-
-
缺点:
-
仅支持单节电池充电,无放电管理功能。
-
-
典型应用:小型移动电源、电子玩具、低功耗IoT设备。
2. IP5306:多功能集成“全能选手”
-
特性:
-
输入电压:5V(支持USB直接输入)。
-
充放电电流:最大2A(充电与放电均可)。
-
功能:集成充放电管理、升压输出、电量显示、负载检测。
-
-
优点:
-
支持多节电池并联(如2节并联)。
-
内置升压至5V,可直接输出为设备供电。
-
四颗LED电量指示灯,用户体验更直观。
-
-
缺点:
-
外围元件略多(需电感、电容等),布局复杂度高。
-
成本较高(单价约1.5元)。
-
-
典型应用:大容量移动电源、智能音箱、需要快速充放电的设备。
四、选型建议与应用场景
场景 | 推荐芯片 | 理由 |
---|---|---|
低成本、单节电池项目 | TP4056 | 简单易用,成本极低,适合小规模生产。 |
大电流、多功能需求 | IP5306 | 集成度高,支持快充和升压,减少外围电路设计。 |
需电量显示的消费类产品 | IP5306 | 内置LED驱动,无需额外编程。 |
五、设计注意事项
-
散热优化:TP4056在1A充电时需加散热焊盘;IP5306需避免电感与芯片距离过远。
-
电池保护:即使芯片内置保护,仍建议外置保护板(如DW01)。
-
PCB布局:大电流路径尽量短而宽,减少阻抗与发热。
六、参考电路图
结语
TP4056和IP5306分别代表了锂电池管理的两种设计思路:前者以极致性价比满足基础需求,后者以高集成度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发者需根据项目需求(如成本、功能、电池规格)灵活选择,同时注重保护电路与散热设计,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延伸阅读:
-
TP4056数据手册:TP4056
-
IP5306应用笔记:1.2A充电1 A放电高集成度移动电源SOC
-
《锂电池安全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