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具有创新性的诗人,他的绵邈委婉的抒情方式,得益于对众多诗人的创作手法的优长之处的汲取和发明。值得注意的是,《锦瑟》中的意象,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明月珠泪、蓝田玉烟,在取材和立意上,皆与杜诗会同,是对杜甫诗歌中意象的传承和创新。
李商隐以《锦瑟》为题,开端以弦断抒发对华年的追思,这种以琴喻己并发兴的抒情手法,在李商隐诗中可见,如《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与人”。最早可见于杜甫《风疾舟中伏枕抒怀》:“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杜甫借琴喻己,抒发人生苦况。李商隐借琴喻己起兴,抒发怀才不遇的孤独和苦闷,很可能是学杜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杜甫:写怀)
李商隐诗中庄周梦蝶的典故源于《庄子》。《庄子》本意本意是表达物我同一的观点,并无人生虚无的意思。杜甫“劳生”,出自《庄子》:“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身” ”放神八极外,俛仰俱萧索”。杜甫借以表达自己俯仰一世不能遂心的惆怅之感。李商隐汲取了杜甫引用庄子的典故的用意,表现人生如梦如幻的无常之感,十分契合诗题。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杜甫:杜鹃)
杜甫这首诗作于唐永泰元年(765),杜鹃象征中央王朝,因为其时,大唐形成藩镇擅华局面,唐庭权威日下,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杜甫在云安写的这首诗,呼唤“杜鹃”的丧失,即中央权力的傍落,表现了对国事的隐忧和关切,加深了诗人的沉痛感。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匣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杜甫:客从)
杜甫诗中那位泉客,匣中泣泪成珠,后成血,喻民困之情,形象生动,揭露深刻。“上之敛,皆小民之血,今并血而无之矣!”(王嗣奭:《杜臆》)杜甫对朝廷墨吏的揭露的深刻性,为李商隐诗所汲取,并创造了月光辉耀、波浪涌动、鲛人泣珠成泪的斑斓多彩的画面,使境界更广阔渺远,情感更为深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蓝天崔氏庄)
杜甫以蓝山之水的凄冷和玉山的高寒,写蓝田草堂附近秋日的萧索之景,表现了杜甫被迁于华州的寂寞心境。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反其意而写蓝田暖日下玉烟袅袅,从而创造了迷蒙而又飘渺的神秘气氛,达到了终天接混茫的境界。
当然,李商隐《锦瑟》的意象不一定都是来自杜诗,但这几种意象的会同绝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与他对杜诗意象的谙熟,揣摩和创新分不开,这也是《锦瑟》成为唐代抒情绝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