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听说你熟悉OkHttp原理?,15个经典面试问题回答思路汇总

先自我介绍一下,小编浙江大学毕业,去过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阿里P7

深知大多数程序员,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img

正文

}

这个方法在enqueue和finish方法中都会调用,即当有新的请求入队和当前请求完成后,需要重新提交一遍任务到线程池。

讲了半天线程池,那OkHttp内部到底用的什么线程池呢?

#Dispatcher
@get:JvmName(“executorService”) val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get() {
if (executorServiceOrNull == null) {
executorServiceOrNull = ThreadPoolExecutor(0, Int.MAX_VALUE, 60, TimeUnit.SECONDS,
SynchronousQueue(), threadFactory(“OkHttp Dispatcher”, false))
}
return executorServiceOrNull!!
}

这不是一个newCachedThreadPool吗?没错,除了最后一个threadFactory参数之外与newCachedThreadPool一毛一样,只不过是设置了线程名字而已,用于排查问题。

阻塞队列用的SynchronousQueue,它的特点是不存储数据,当添加一个元素时,必须等待一个消费线程取出它,否则一直阻塞,如果当前有空闲线程则直接在这个空闲线程执行,如果没有则新启动一个线程执行任务。通常用于需要快速响应任务的场景,在网络请求要求低延迟的大背景下比较合适,详见旧文 Java线程池工作原理浅析

继续回到主线,第二步比较复杂我们先跳过,来看第三步。

第三步

调用Dispatcher的finished方法

//异步任务执行结束
internal fun finished(call: AsyncCall) {
call.callsPerHost().decrementAndGet()
finished(runningAsyncCalls, call)
}

//同步任务执行结束
internal fun finished(call: RealCall) {
finished(runningSyncCalls, call)
}

//同步异步任务 统一汇总到这里
private fun finished(calls: Deque, call: T) {
val idleCallback: Runnable?
synchronized(this) {
//将完成的任务从队列中删除
if (!calls.remove(call)) throw AssertionError(“Call wasn’t in-flight!”)
idleCallback = this.idleCallback
}
//这个方法在第一步中已经分析,用于将等待队列中的请求移入异步队列,并交由线程池执行。
val isRunning = promoteAndExecute()

//如果没有请求需要执行,回调闲置callback
if (!isRunning && idleCallback != null) {
idleCallback.run()
}
}

第二步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最复杂的第二步,调用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方法,这也是整个OkHttp实现责任链模式的核心。

#RealCall
fun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Response {
//创建拦截器数组
val interceptors = mutableListOf()
//添加应用拦截器
interceptors += client.interceptors
//添加重试和重定向拦截器
interceptors += 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client)
//添加桥接拦截器
interceptors += BridgeInterceptor(client.cookieJar)
//添加缓存拦截器
interceptors += CacheInterceptor(client.cache)
//添加连接拦截器
interceptors += ConnectInterceptor
if (!forWebSocket) {
//添加网络拦截器
interceptors += client.networkInterceptors
}
//添加请求拦截器
interceptors += CallServerInterceptor(forWebSocket)

//创建责任链
val chain = RealInterceptorChain(interceptors, transmitter, null, 0, originalRequest, this,
client.connectTimeoutMillis, client.readTimeoutMillis, client.writeTimeoutMillis)

try {
//启动责任链
val response = chain.proceed(originalRequest)

return response
} catch (e: IOException) {

}
}

我们先不关心每个拦截器具体做了什么,主流程最终走到chain.proceed(originalRequest)。我们看一下这个procceed方法:

RealInterceptorChain

override fun proceed(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
return proceed(request, transmitter, exchange)
}

@Throws(IOException::class)
fun proceed(request: Request, transmitter: Transmitter, exchange: Exchange?): Response {
if (index >= interceptors.size) throw AssertionError()
// 统计当前拦截器调用proceed方法的次数
calls++

// exchage是对请求流的封装,在执行ConnectInterceptor前为空,连接和流已经建立但此时此连接不再支持当前url
// 说明之前的网络拦截器对url或端口进行了修改,这是不允许的!!
check(this.exchange == null || this.exchange.connection()!!.supportsUrl(request.url)) {
“network interceptor ${interceptors[index - 1]} must retain the same host and port”
}

// 这里是对拦截器调用proceed方法的限制,在ConnectInterceptor及其之后的拦截器最多只能调用一次proceed!!
check(this.exchange == null || calls <= 1) {
“network interceptor ${interceptors[index - 1]} must call proceed() exactly once”
}

// 创建下一层责任链 注意index + 1
val next = RealInterceptorChain(interceptors, transmitter, exchange,
index + 1, request, call, connectTimeout, readTimeout, writeTimeout)

//取出下标为index的拦截器,并调用其intercept方法,将新建的链传入。
val interceptor = interceptors[index]
val response = interceptor.intercept(next)

// 保证在ConnectInterceptor及其之后的拦截器至少调用一次proceed!!
check(exchange == null || index + 1 >= interceptors.size || next.calls == 1) {
“network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must call proceed() exactly once”
}

return response
}

代码中的注释已经写得比较清楚了,总结起来就是创建下一级责任链,然后取出当前拦截器,调用其intercept方法并传入创建的责任链。++为保证责任链能依次进行下去,必须保证除最后一个拦截器(CallServerInterceptor)外,其他所有拦截器intercept方法内部必须调用一次chain.proceed()方法++,如此一来整个责任链就运行起来了。

比如ConnectInterceptor源码中:

ConnectInterceptor 这里使用单例

object ConnectInterceptor : Interceptor {

@Throws(IOException::class)
override fun intercept(chain: Interceptor.Chain): Response {
val realChain = chain as RealInterceptorChain
val request = realChain.request()
val transmitter = realChain.transmitter()

val doExtensiveHealthChecks = request.method != “GET”
//创建连接和流
val exchange = transmitter.newExchange(chain, doExtensiveHealthChecks)
//执行下一级责任链
return realChain.proceed(request, transmitter, exchange)
}
}

除此之外在责任链不同节点对于proceed的调用次数有不同的限制,ConnectInterceptor拦截器及其之后的拦截器能且只能调用一次,因为网络握手、连接、发送请求的工作发生在这些拦截器内,表示正式发出了一次网络请求;而在这之前的拦截器可以执行多次proceed,比如错误重试。

经过责任链一级一级的递推下去,最终会执行到CallServerInterceptor的intercept方法,此方法会将网络响应的结果封装成一个Response对象并return。之后沿着责任链一级一级的回溯,最终就回到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方法的返回。

拦截器分类

现在我们需要先大致总结一下责任链的各个节点拦截器的作用:

拦截器作用
应用拦截器拿到的是原始请求,可以添加一些自定义header、通用参数、参数加密、网关接入等等。
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处理错误重试和重定向
BridgeInterceptor应用层和网络层的桥接拦截器,主要工作是为请求添加cookie、添加固定的header,比如Host、Content-Length、Content-Type、User-Agent等等,然后保存响应结果的cookie,如果响应使用gzip压缩过,则还需要进行解压。
CacheInterceptor缓存拦截器,如果命中缓存则不会发起网络请求。
ConnectInterceptor连接拦截器,内部会维护一个连接池,负责连接复用、创建连接(三次握手等等)、释放连接以及创建连接上的socket流。
networkInterceptors(网络拦截器)用户自定义拦截器,通常用于监控网络层的数据传输。
CallServerInterceptor请求拦截器,在前置准备工作完成后,真正发起了网络请求。

至此,OkHttp的核心执行流程就结束了,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答开篇的问题:

addInterceptor与addNetworkInterceptor的区别

二者通常的叫法为应用拦截器和网络拦截器,从整个责任链路来看,应用拦截器是最先执行的拦截器,也就是用户自己设置request属性后的原始请求,而网络拦截器位于ConnectInterceptor和CallServerInterceptor之间,此时网络链路已经准备好,只等待发送请求数据。

  1. 首先,应用拦截器在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和CacheInterceptor之前,所以一旦发生错误重试或者网络重定向,网络拦截器可能执行多次,因为相当于进行了二次请求,但是应用拦截器永远只会触发一次。另外如果在CacheInterceptor中命中了缓存就不需要走网络请求了,因此会存在短路网络拦截器的情况。

  2. 其次,如上文提到除了CallServerInterceptor,每个拦截器都应该至少调用一次realChain.proceed方法。实际上在应用拦截器这层可以多次调用proceed方法(本地异常重试)或者不调用proceed方法(中断),但是网络拦截器这层连接已经准备好,可且仅可调用一次proceed方法。

  3. 最后,从使用场景看,应用拦截器因为只会调用一次,通常用于统计客户端的网络请求发起情况;而网络拦截器一次调用代表了一定会发起一次网络通信,因此通常可用于统计网络链路上传输的数据。

网络缓存机制CacheInterceptor

这里的缓存是指基于Http网络协议的数据缓存策略,侧重点在客户端缓存,所以我们要先来复习一下Http协议如何根据请求和响应头来标识缓存的可用性。

提到缓存,就必须要聊聊缓存的有效性、有效期。

HTTP缓存原理

在HTTP 1.0时代,响应使用Expires头标识缓存的有效期,其值是一个绝对时间,比如Expires:Thu,31 Dec 2020 23:59:59 GMT。当客户端再次发出网络请求时可比较当前时间 和上次响应的expires时间进行比较,来决定是使用缓存还是发起新的请求。

使用Expires头最大的问题是它依赖客户端的本地时间,如果用户自己修改了本地时间,就会导致无法准确的判断缓存是否过期。

因此,从HTTP 1.1 开始使用Cache-Control头表示缓存状态,它的优先级高于Expires,常见的取值为下面的一个或多个。

  • private,默认值,标识那些私有的业务逻辑数据,比如根据用户行为下发的推荐数据。该模式下网络链路中的代理服务器等节点不应该缓存这部分数据,因为没有实际意义。
  • public 与private相反,public用于标识那些通用的业务数据,比如获取新闻列表,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同一份数据,因此客户端、代理服务器都可以缓存。
  • no-cache 可进行缓存,但在客户端使用缓存前必须要去服务端进行缓存资源有效性的验证,即下文的对比缓存部分,我们稍后介绍。
  • max-age 表示缓存时长单位为秒,指一个时间段,比如一年,通常用于不经常变化的静态资源。
  • no-store 任何节点禁止使用缓存。
强制缓存

在上述缓存头规约基础之上,强制缓存是指网络请求响应header标识了Expires或Cache-Control带了max-age信息,而此时客户端计算缓存并未过期,则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缓存内容,而不用真正的发起一次网络请求。

协商缓存

强制缓存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服务端资源有更新,直到缓存时间截止前,客户端无法获取到最新的资源(除非请求时手动添加no-store头),另外大部分情况下服务器的资源无法直接确定缓存失效时间,所以使用对比缓存更灵活一些。

使用Last-Modify / If-Modify-Since头实现协商缓存,具体方法是服务端响应头添加Last-Modify头标识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再次发起请求时添加If-Modify-Since头并赋值为上次请求拿到的Last-Modify头的值。

服务端收到请求后自行判断缓存资源是否仍然有效,如果有效则返回状态码304同时body体为空,否则下发最新的资源数据。客户端如果发现状态码是304,则取出本地的缓存数据作为响应。

使用这套方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文件使用最后修改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

  1. Last-Modify单位为秒,如果某些文件在一秒内被修改则并不能准确的标识修改时间。
  2. 资源修改时间并不能作为资源是否修改的唯一依据,比如资源文件是Daily Build的,每天都会生成新的,但是其实际内容可能并未改变。

因此,HTTP 还提供了另外一组头信息来处理缓存,ETag/If-None-Match。流程与Last-Modify一样,只是把服务端响应的头变成Last-Modify,客户端发出的头变成If-None-Match。ETag是资源的唯一标识符 ,服务端资源变化一定会导致ETag变化。具体的生成方式有服务端控制,场景的影响因素包括,文件最终修改时间、文件大小、文件编号等等。

OKHttp的缓存实现

上面讲了这么多,实际上OKHttp就是将上述流程用代码实现了一下,即:

  1. 第一次拿到响应后根据头信息决定是否缓存。
  2. 下次请求时判断是否存在本地缓存,是否需要使用对比缓存、封装请求头信息等等。
  3. 如果缓存失效或者需要对比缓存则发出网络请求,否则使用本地缓存。

OKHttp内部使用Okio来实现缓存文件的读写。

缓存文件分为CleanFiles和DirtyFiles,CleanFiles用于读,DirtyFiles用于写,他们都是数组,长度为2,表示两个文件,即缓存的请求头和请求体;同时记录了缓存的操作日志,记录在journalFile中。

开启缓存需要在OkHttpClient创建时设置一个Cache对象,并指定缓存目录和缓存大小,缓存系统内部使用LRU作为缓存的淘汰算法。

Cache.kt

class Cache internal constructor(
directory: File,
maxSize: Long,
fileSystem: FileSystem
): Closeable, Flushable

OkHttp早期的版本有个一个InternalCache接口,支持自定义实现缓存,但到了4.x的版本后删减了InternalCache,Cache类又为final的,相当于关闭了扩展功能。

具体源码实现都在CacheInterceptor类中,大家可以自行查阅。

如果你进阶的路上缺乏方向,可以加入我们的圈子和安卓开发者们一起学习交流!

  • Android进阶学习全套手册

    img

  • Android对标阿里P7学习视频

    img

  • BATJ大厂Android高频面试题

    img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

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C9XcNIcY-1713183156844)]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9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