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_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区别,Golang开发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面试专题

先自我介绍一下,小编浙江大学毕业,去过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阿里P7

深知大多数程序员,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Golang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Go语言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go)
img

正文

游戏设备

指游戏设备与电视机或电脑主机之间的接口类型。具体有与电视机相连的AV接口,与电脑主机相连的串口、USB接口、PCI接口、I-LINK(四针IEEE1394接口)、连接声卡MIDI接口、无线接口等等。

RAID卡

当然IDE RAID也有其缺点,比如在CPU占用率和连接设备数量等方面就无法与SCSI RAID相比,同时,IDE RAID目前为止还只支持RAID0、RAID1和RAID0+1,并且性能上也比SCSI RAID略逊一筹,因此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是以SCSI RAID为主。SATA RAID是刚刚诞生的RAID方式,它与IDE RAID类似,最大的优点是低成本,其他方面也和IDE RAID接近。

是指RAID卡支持的硬盘接口,主要有三种:IDE接口、SCSI接口和SATA接口。

RAID技术问世时是基于SCSI接口,因其成本高,因此主要面向服务器等高端应用。普通用户根本无缘拥有RAID。随着计算机的大众化,由此带动PC计算机的空前繁荣。相应的,在市场的带动下,用于PC计算机的IDE接口设备价格大幅降低,同时性能大幅提高。鉴于此,RAID技术开始移植到IDE接口上,推出了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与SCSI RAID相比,IDE RAID具有极低的价格,和一点也不逊色的性能表现,相应的,IDE RAID 解决方案就具有SCSI RAID无法比拟的高性价比。因此 IDE RAID自推出后,受到普通PC用户和普通商业应用的普遍欢迎。

USB

USB接口:鼠标摄像头u盘都是使用USB接口的设备,如果想要使用他们就必须连接在USB接口上,这些设备的接口必须遵守USB接口的规范才能通过USB接口来使用。 [1]

MD设备

MD设备接口(港台称之为)指的是MD(Mini Disc)产品具有哪些输入输出的接口。首先作为MD产品,耳机的输出接口自然是必须有的。除了基本的耳机输出接口之外,录放型产品还应该具有线路输入的接口,这样才能够把MD和其它播放设备相连接,把播放的音频输入MD并且将其录制到MD片上。NetMD产品还应具有USB接口,这样才能够和电脑相连接,从而能够进行文件的传输。有的产品还具有麦克风接口,可以把外部的声音通过MD录制下来。

MP3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csLFYbK-1669777272153)(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1a4462309f79052416016320cf3d7ca7bcbd5b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40,limit_1)]三种接口方式的对比

MP3播放器常见接口包括并口(EPP)、USB接口和IEEE 1394接口,早期的一般是并口,由于传输速度的限制,并口的MP3已被淘汰。如今市面上的MP3接口基本是USB接口,优点在于传输速率快和支持热插拔。还有一类MP3使用1394接口,随着MP3容量的增大,相信在这方面会有更多人关注,因为速度越快,在容量大的机器上就体现出它的好处了。

视频

1.射频

天线和模拟闭路连接电视机就是采用射频(RF)接口。作为最常见的视频连接方式,它可同时传输模拟视频以及音频信号。RF接口传输的是视频和音频混合编码后的信号,显示设备的电路将混合编码信号进行一系列分离、解码在输出成像。由于需要进行视频、音频混合编码,信号会互相干扰,所以它的画质输出质量是所有接口中最差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也常用RF连接,但这种情况下,它们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2.复合视频

不像射频接口那样包含了音频信号,复合视频(Composite)通常采用黄色的RCA(莲花插座)接头。“复合”含义是同一信道中传输亮度和色度信号的模拟信号,但电视机如果不能很好的分离这两种信号,就会出现虚影。

3.S端子

S端子(S-Video)连接采用Y/C(亮度/色度)分离式输出,使用四芯线传送信号,接口为四针接口。接口中,两针接地,另外两针分别传输亮度和色度信号。因为分别传送亮度和色度信号,S端子效果要好于复合视频。不过S端子的抗干扰能力较弱,所以S端子线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7米。

4.色差

色差(Component)通常标记为Y/Pb/Pr,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来标注每条线缆接口。绿色线缆(Y),传输亮度信号。蓝色和红色线缆(Pb和Pr)传输的是颜色差别信号。色差的效果要好于S端子,因此不少DVD以及高清播放设备上都采用该接口。如果使用优质的线材和接口,即使采用10米长的线缆,色差线也能传输优秀的画面。

5.VGA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还有一个名称叫D-Sub。VGA接口共有15针,分成3排,每排5个孔,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绝大多数显卡都带有此种接口。它传输红、绿、蓝模拟信号以及同步信号(水平和垂直信号)。使用VGA连接设备,线缆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0米,而且要注意接头是否安装牢固,否则可能引起图像中出现虚影。

6.DVI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接口与VGA都是电脑中最常用的接口,与VGA不同的是,DVI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不用再经过数模转换,所以画面质量非常高。很多高清电视上也提供了DVI接口。需要注意的是,DVI接口有多种规范,常见的是DVI-D(Digital)和DVI-I(Intergrated)。DVI-D只能传输数字信号,大家可以用它来连接显卡和平板电视。DVI-I则可以在DVI-D和VGA间相互转换。

7.HDMI

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接口是新出现的接口,它同DVI一样是传输全数字信号的。不同的是HDMI接口不仅能传输高清数字视频信号,还可以同时传输高质量的音频信号。同时功能跟射频接口相同,不过由于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信号传输,不会像射频接口那样出现画质不佳的情况。对于没有HDMI接口的用户,可以用适配器将HDMI接口转换位DVI接口,但是这样就失去了音频信号。高质量的HDMI线材,即使长达20米,也能保证优质的画质。

8.IEEE 1394

IEEE

1394也称为火线或iLink,它能够传输数字视频和音频及机器控制信号,具有较高的带宽,且十分稳定。通常它主要用来连接数码摄像机、DVD录像机等设备。IEEE 1394接口有两种类型:6针的六角形接口和4针的小型四角形接口。6针的六角形接口可向所连接的设备供电,而4针的四角形接口则不能。

9.BNC

BNC全称是BayonetNutConnector(同轴电缆卡环形接口)接口主要用于连接高端家庭影院产品以及专业视频设备。BNC电缆有5个连接头,分别接收红、绿、蓝、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信号。BNC接头可以让视频信号互相间干扰减少,可达到最佳信号响应效果。此外,由于BNC接口的特殊设计,连接非常紧,不必担心接口松动而产生接触不良。

音频

主流的音频接口有如下几种:

RCA模拟音频

RCA接头就是常说的莲花头,利用RCA线缆传输模拟信号是目前最普遍的音频连接方式。每一根RCA线缆负责传输一个声道的音频信号,所以立体声信号,需要使用一对线缆。对于多声道系统,就要根据实际的声道数量配以相同数量的线缆。立体声RCA音频接口,一般将右声道用红色标注,左声道则用蓝色或者白色标注。

S/PDIF

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和飞利浦数字接口)是由SONY公司与PHILIPS公司联合制定的一种数字音频输出接口。该接口广泛应用在CD播放机、声卡及家用电器等设备上,能改善CD的音质,给我们更纯正的听觉效果。该接口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不会像模拟信号那样受到干扰而降低音频质量。需要注意的是,S/PDIF接口是一种标准,同轴数字接口和光线接口都属于S/PDIF接口的范畴。

数字同轴

数字同轴(Digital Coaxial)是利用S/PDIF接口输出数字音频的接口。同轴线缆有两个同心导体,导体和屏蔽层共用同一轴心。同轴线缆是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阻抗为75欧姆,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同轴电缆的优点是阻抗稳定,传输带宽高,保证了音频的质量。虽然同轴数字线缆的标准接头为BNC接头,但市面上的同轴数字线材多采用RCA接头。

光纤

光纤(Optical)以光脉冲的形式来传输数字信号,其材质以玻璃或有机玻璃为主。光纤同样采用S/PDIF接口输出,其是带宽高,信号衰减小,常常用于连接DVD播放器和AV功放,支持PCM数字音频信号、Dolby以及DTS音频信号。

XLR接口

与RCA模拟音频线缆直接传输声音的方式完全不同,平衡模拟音频(Balanced Analog Audio)接口使用两个通道分别传送信号相同而相位相反的信号。接收端设备将这两组信号相减,干扰信号就被抵消掉,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模拟信号。平衡模拟音频通常采用XLR接口大三芯接口。XLR俗称卡侬头,有三针插头和锁定装置组成。由于采用了锁定装置,XLR连接相当牢靠。大三芯接口则采用直径为6.35毫米的插头,其优点是耐磨损,适合反复插拔。平衡模拟音频连接主要出现在高级模拟音响器材或专业音频设备上。

软件接口

接口(硬件类接口)是指同一计算机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 [1]

接口(软件类接口)是指对协定进行定义的引用类型。其他类型实现接口,以保证它们支持某些操作。接口指定必须由类提供的成员或实现它的其他接口。与类相似,接口可以包含方法、属性、索引器和事件作为成员。

Java里的接口

Java里面由于不允许多重继承,所以如果要实现多个类的功能,则可以通过实现多个接口来实现。

Java接口和Java抽象类代表的就是抽象类型,就是我们需要提出的抽象层的具体表现。OOP面向对象的编程,如果要提高程序的复用率,增加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就必须是面向接口的编程,面向抽象的编程,正确地使用接口、抽象类这些太有用的抽象类型做为java结构层次上的顶层。

Java接口和Java抽象类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又有太多特别的地方,究竟在什么地方,才是它们的最佳位置呢?把它们比较一下,你就可以发现了。

1、Java接口和Java抽象类最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Java抽象类可以提供某些方法的部分实现,而Java接口不可以,这大概就是Java抽象类唯一的优点吧,但这个优点非常有用。如果向一个抽象类里加入一个新的具体方法时,那么它所有的子类都一下子都得到了这个新方法,而Java接口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向一个Java接口里加入一个新方法,所有实现这个接口的类就无法成功通过编译了,因为你必须让每一个类都再实现这个方法才行,这显然是Java接口的缺点。

2、一个抽象类的实现只能由这个抽象类的子类给出,也就是说,这个实现处在抽象类所定义出的继承的等级结构中,而由于Java语言的单继承性,所以抽象类作为类型定义工具的效能大打折扣。在这一点上,Java接口的优势就出来了,任何一个实现了一个Java接口所规定的方法的类都可以具有这个接口的类型,而一个类可以实现任意多个Java接口,从而这个类就有了多种类型。

3、从第2点不难看出,Java接口是定义混合类型的理想工具,混合类表明一个类不仅仅具有某个主类型的行为,而且具有其他的次要行为。

面向对象的接口

在C++中,一个类被允许继承多个类。但是在Java以后的语言不被允许。

这样,如果想继承多个类时便非常困难。所以开发方想出了新办法:接口。

一个接口内,允许包含变量、常量等一个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但是,接口中的函数不允许设定代码,也就意味着不能把程序入口放到接口里。由上可以理解到,接口是专门被继承的。接口存在的意义也是被继承。和C++里的抽象类里的纯虚函数是相同的。不能被实例化。

定义接口的关键字是interface,例如:

publicinterfaceMyInterface{

public void add(int x,int y);

public void volume(int x,int y,int z);

}

继承接口的关键字是implements,相当于继承类的extends。

需要注意的是,当继承一个接口时,接口里的所有函数必须全部被覆盖。例如:

class Demo implements MyInterface{

public void add(int x,int y){

System.out.println(" "+(x+y));

}

public void volume(int x,int y,int z){

System.out.println(" "+(xyz));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mo d=new Demo();

d.add(10,20);

d.volume(10,10,10);

}

}

输出结果:

30

1000

当想继承多个类时,开发程序不允许,报错。这样就要用到接口。因为接口允许多重继承(,),而类不允许。所以就要用到接口。 [2]

聊聊软件接口

已剪辑自: https://www.jianshu.com/p/2710c83578b8

软件技术的发展是与硬件、网络协同发展的。例如智能手机与5G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移动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本文尝试从软件接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编程语言、软件技术在软件工程这几十年中的发展做个盘点。

目录

  1. 软件接口
  2. 诞生
  3. 早期(1950-1970)
  4. 快速发展(1970-1990)
  5. 多元化(1990-2010)
  6. 新时代应用接口(2010-)
  7. 未来的接口

1. 什么是接口

首先,让我们看看接口的概念。接口一词的英文原文是interface,原本就是一个计算机科学词汇。韦伯词典中的解释:

(n.) A boundary across which two independent systems meet and act on or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computer technology,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interfaces.
• user interface – the keyboard, mouse, menus of a computer system. The user interface allows the user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perating system. Also see GUI.
• software interface – the languages and codes that the applications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he hardware.
• hardware interface – the wires, plugs and sockets that hardware devices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v.) To connect with or interact with by means of an interface.

其中名词形式的解释为:“独立系统之间的边界,信息跨越边界传送”。接口可以有多种类型:

  1. 用户界面:人机界面(user interface,UI)
  2. 软件接口:代码之间、软件硬件之间的接口(software interface)
  3. 硬件接口:线缆、插头、插座等等

如果按动词解释,则是指通过接口进行连接与信息交换的行为。

一般1和2都会视为软件系统的接口,本文着重介绍的也是这两类接口技术的发展。

2. 诞生

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初(ENIAC),就已经有接口在其中。首当其冲的还是用户界面,毕竟最初的计算机只能用来做数学运算。而科学家必须通过用户界面来操纵计算机。

img

最初的计算机ENIAC和操作它的人们

ENIAC的程序员们,还是女士,这时也尚未形成软件的概念。她们所用的输入设备是:插线板、线缆、物理开关;输出设备是:20组闪光灯🐶。

3. 早期(1950-1970)

通过操作接线板与开关的方式进行编程看似简单,但太容易出错。初代的计算机科学家考虑怎样能便捷的操作计算机,便开始设计程序语言。最初的程序语言是建立在机器之上的汇编语言,直接发指令操作机器的各种部件获得结果。

软件以及编程业早期,计算器设备还在不断研发与革新中,计算机还以大型机为主,操作系统也尚在雏形期,接口也是以用户界面、硬件接口为优先。这个时期的用户界面也还比较原始:以穿孔卡片、按钮、键盘、电传打印机、指示灯居占多数。这个时候还没有现代的显示器。

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简称FORTRAN),直译理解为“公式翻译器”,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比汇编高一级),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第一代的FORTRAN公布于1954年,应用在IBM704计算机上

ALGOL(ALGOrithmic Language),也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通用编程语言。ALGOL诞生也是因为避免一家独大,而联合设计一种计算机无关的科学用程序设计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民航业很早就开展信息化建设。Sabre(军刀)是第一个在线预订系统,诞生在1960年,最初服务于美国航空公司。起初,Sabre 仅在纽约 Briarcliff Manor 的一个地点运营,配备两台 IBM ® 7090 计算机(1958年发布,可以使用汇编与FORTRAN开发程序)。到 1964 年底,这个新系统每小时处理 7500 个预订。在旧的手动卡系统中处理预订的平均时间为 90 分钟。Saber 将其缩短到几秒钟。Sabre 成为美国航空的巨大竞争优势,迫使其他所有航空公司都建立自己的预订系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求助于 IBM。这是个联网的系统,而此时还没有发明TCP/IP。

img

SABRE终端

服务员在操作预定系统终端,可以看到,用户界面集成在终端机上(有键盘、打字机、卡片)

img

IBM7090

IBM7090,可以看到这时的程序输入还是纸带,这时还没有显示屏

ARPANET(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网络),即阿帕网。1968年10月,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和BBN公司签订合同,研制适合计算机通信的网络。并于1969年6月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组成了4个结点的试验性网络,称为ARPAnet。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网络。1975年夏天,ARPAnet结束试验阶段,网络控制权交给美国国防部通信局(DCA),DCA在ARPAnet基础上组建了美国国防数据网(DDN)。最终演变为后来的TCP/IP(1982)

这段时间最主要的成果是,各类计算机系统应用到军事、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始有了商业的应用,有了程序员岗位,编程语言发明,网络互联技术开始研究。

4. 快速发展(1970-1990)

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开始蓬勃发展,诞生许多重量级计算机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开始分离,也产生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区分,因此也产生了应用程序接口,并且新的人机界面设计也不断出现。

1969年, IBM 开始软件硬件分离的策略。而在这之前,软件硬件是捆绑销售的,没有可独立销售的软件(因此几乎也谈不上开放式的软件接口)。软硬件的松绑为软件接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形形色色的软件系统不断涌现。

1974,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Gary Kildall为微型计算机设计的一套操作系统,名为CP/M。而与该操作系统搭配的微机在 1970 年代后期和 1980 年代中期被广泛用于商业。可以视为微机行业的早期标准。 CP/M操作系统为其上的软件提供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减少了在新制造商的计算机上安装应用程序所需的编程量,扩大了硬件和软件的市场规模。

当然,在随后80年代推出的IBM PC+MS DOS的组合占领了更多市场,最终将CP/M取代。DOS也继承了CP/M的设计思想,并开发出更多的API供上层使用。其他的知名操作系统也在70-80年代中出现:Unix、MacOS。

1969年还诞生了第一代的UNIX,C语言诞生的同时用C语言重写的UNIX也诞生(1973)

再来看看编程语言。BASCI编程语言诞生于1964年,到了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也使得BASCI成为微机上的必备语言。1970年代中期早期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导致了许多 BASIC 方言的发展,包括1975 年的Microsoft BASIC。由于这些机器上可用的主内存很小,通常只有 4 kB,各种Tiny BASIC方言也在创建。BASIC 几乎适用于那个时代的任何系统,并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1970 年代后期出现的家用计算机系统的事实上的编程语言。这些机器几乎总是在默认情况下安装BASIC 解释器,通常在机器的固件中或有时在ROM盒上。

其他更多通用性的编程语言也开始出现:C(1972)、smalltalk(1972)、 pascal(1970)

作为操作系统,向下与硬件连接,传递信息。向上与其他软件连接传递信息。操作系统必须要提供API供上层软件调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会设计不同的API,而在应用软件这边为了降低操作系统差异,也会设计库函数封装这些差异性,用库函数来与操作系统交流(例如c语言中的stdio)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必然带来联网的诉求。1980年,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中的TCP/IP协议研制成功,也就是说,TCP/IP协议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实现互操作。不同硬件、不同所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标准化的网络互连成为可能。(1982年,ARPANET开始采用TCP/IP协议。)

当然。除了TCP/IP,也有其他网络互连协议也在发明:典型的如IPX/SPX ( Novell )。在世纪初的联网游戏中还有IPX的支持,现在应该更少了。

还有非常一个重要的规范必须要提,那就是SQL。70年代初,IBM率先提出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并制定SQL语言规范。1986年SQL成为ANSI标准(SQL-86),87年采纳为ISO标准。

说完API再说说用户界面。最常用的几种交互设备已经在这个时期出现。从通用终端命令行,再到个性的图形操作界面。

鼠标早在1968年就已经发明,但直到1983年,罗技才发明现代意义的机械鼠标。

img

Apple Lisa是苹果公司发布的世界首台图形界面计算机,16位CPU,带有鼠标(1983)

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又称图形用户接口)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1973年,第一台使用Alto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在施乐公司PARC研究中心开发完成。Alto是第一个具备了所有现代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特征的操作系统。特点:使用三键的鼠标;位图的显示器;图形窗口的运用。苹果、微软都从施乐学到了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理念。

1967年,第一块触摸屏诞生,触摸屏的概念诞生(约翰逊,论文,还是电容屏)。约翰逊在两年后创造出原型触摸屏。(最后,只有英国航空管理局向约翰逊伸出了橄榄枝——触摸屏指挥系统从1973年开始投入使用,一直工作到了90年代末)。电容屏的应用并不成熟,1970年,电阻式触摸屏诞生(电阻式触摸屏的发明人是美国发明家塞缪尔·赫斯特博士(Dr. G. Samuel Hurst))。整个70-90年电阻式触摸屏都在繁荣发展。https://www.sohu.com/a/240330869_494129

img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Go)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G. Samuel Hurst))。整个70-90年电阻式触摸屏都在繁荣发展。https://www.sohu.com/a/240330869_494129

img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Go)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j5UhxLJQ-1713235276754)]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5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