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可解释性新进展!Claude团队利用字典学习分解大模型神经元

神经网络的不可解释性,一直是AI领域的“老大难”问题。但现在,我们似乎取得了一丝进展——ChatGPT最强竞对Claude背后的公司Anthropic,利用字典学习成功将大约500个神经元分解成了约4000个可解释特征

img

具体而言,神经元具有不可解释性,但经过这一分解,Anthropic发现每一个特征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比如有的分管DNA序列,有的则表示HTTP请求、法律文本等等,也就是具备了可解释性。

img

而通过人为地刺激其中任一特征,就能引导模型给出我们预期之内的输出。比如开启DNA特征就能使模型输出DNA,开启阿拉伯文字特征就让模型输出阿拉伯文字。

img

Anthropic激动地表示:

他们这一方法很可能克服AI不可解释性这一巨大障碍。而一旦我们能够了解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就能很容易地判断一个模型是否安全,从而决定它是否应该被社会和企业所采用。

img

具体来看。

用字典学习分解语言模型

首先,光针对语言模型来说,它的不可解释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中的大多数神经元都是 “多语义的”

即它们可以对多个不相关的事物进行响应。例如,一个小型语言模型中的某个神经元会同时对学术引文、英语对话、HTTP请求、韩语文字等不同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激活状态。

img

而这会阻碍我们了解神经网络每一小部分的具体功能和交互过程,从而无法对整个网络的行为进行推断。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多语义性这一特征?早在去年,Anthropic就推测其中一个潜在的因素是“叠加” (superposition)。这指的是模型将许多不相关的概念全部压缩到一个少量神经元中的操作。

img

同时,Anthropic也指出,字典学习——就是提取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最终让我们像查字典一样获取新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此之前,他们已提出了一个叠加玩具模型,并证明:

如果一个对模型有用的特征集在训练数据中是稀疏的,那么该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自然地产生叠加。
基于该玩具模型,他们提出了三种策略来找到一组稀疏且可解释的特征:

一是创建没有叠加的模型,然后通过鼓励激活稀疏性;

二是使用字典学习在表现出叠加的模型中找到超完备的特征基础;

三是将前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经过实验证明,方法一不足以杜绝多语义性,方法二则存在严重的过拟合问题。于是在此,团队又采用了一种称为稀疏自动编码器的弱字典学习算法。它能够从经过训练的模型生成学习特征,提供比模型神经元本身更单一语义的分析单元。总的来说,该算法建立在大量先前的成果之上,尤其是在神经网络激活上使用字典学习的相关方法,以及解耦(disentanglement)相关的内容。最终所得编码器在从叠加中提取可解释性特征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具体来说,Anthropic采用一个具有512个神经元的MLP单层transformer,通过在具有80亿个数据点的MLP激活上训练稀疏自动编码器,最终将MLP激活分解为相对可解释的特征,扩展因子范围可以从1x(512个特征)增长到256x(131072个特征)。Anthropic团队将他们得到的可解释性分析全部集中在一个称为A/1的运行中,共包含4096个特征,每个特征都注明了含义,它们可以按照预期被人工激活。下面是它们的可视化图表:
img

集成长篇报告发布,7个关键结论

现在,Anthropic将以上全部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发布。报告题目为《迈向单义性:通过字典学习分解语言模型》(Towards Monosemanticity: Decomposing Language Models With Dictionary Learning)。篇幅非常长,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

  • 问题设置,阐述研究动机,以及他们训练的transformer和稀疏自动编码器。
  • 特征详细调查,即“存在性证明”,证明他们发现的特征确实是功能上特定的因果单元。
  • 全局分析,表明所得特征是可解释的,并且它们能够解释MLP层的重要部分。
  • 现象分析,描述特征的几个属性,包括特征分割性、普遍性等,以及它们如何形成一个有趣的、类似“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系统。

总的来看,关键结论一共有7个:

1、我们能够用稀疏自动编码器提取相对单一语义的特征,但大多数学习到的特征都是相对可解释的。

2、稀疏自动编码器产生可解释的特征,在神经元基础中基本是不可见的。

3、稀疏自动编码器功能可用于干预和引导transformer的生成。例如,激活Base64特征会导致模型生成Base64文本,激活阿拉伯文字特征会生成阿拉伯文本。

4、稀疏自动编码器产生相对通用的特征。特征彼此之间的相似性比它们与自己模型神经元之间的相似度更高(对应“普遍性”一节)。

5、当我们增加自动编码器的大小时,特征似乎会“分裂”。比如一个小型字典中的Base64特征在较大的字典中会分成三个,每个都具有更微妙但仍可解释的含义(对应“特征分割性”一节)。

6、仅512个神经元就可以代表数万个特征。

7、特征可以在类似“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系统中实现连接,从而完成复杂的行为(比如生成HTML功能)。

img

One More Thing

在评论区,有网友评价:神经元就像一个神秘的盒子,Anthropic这项工作就相当于研究如何偷看盒子中的内容。

img

显然,这项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头——Anthropic同时还在加紧招聘可解释性相关的研究员和工程师。

img

点开来看,薪资在25万美元(约180万元)-52万美元之间,研究内容跟如上报告息息相关。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保证100%免费】🆓

对于0基础小白入门:

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想快速入门大模型是可以考虑的。

一方面是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内容更全面更集中。
二方面是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规划好学习计划和方向。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1.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AI大模型的同学,我们帮你准备了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路线,大家跟着这个大的方向学习准没问题。(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AGI大模型配套视频👈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晦涩的文字,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视频教程,每个章节都是当前板块的精华浓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大模型实际应用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PPT👈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大模型经典学习电子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im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大模型面试题&答案👈

截至目前大模型已经超过200个,在大模型纵横的时代,不仅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卷,就连大模型相关的岗位和面试也开始越来越卷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上车大模型算法赛道,我总结了大模型常考的面试题。(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后的收获:👈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

这份完整版的 AI 大模型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