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2年
发表刊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论文作者:王丽英,朱广宇,袁瑞敏,杨立欣,乔红碧
桑黄菌,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桑黄菌在保健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基于最新研究,对我国桑黄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深入解析。
一、桑黄菌研究的现状
(一)多糖研究
桑黄多糖是从桑黄菌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氧化等。过去,桑黄多糖的提取效率较低,限制了其开发应用。目前,热水提取法被广泛应用,最佳提取条件为 100℃沸水提取 210 min,料液比 1∶45,这显著提高了桑黄多糖的提取率。此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也在探索中。研究发现,桑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等单糖构成,且子实体中的多糖活性高于菌丝体。菌丝多糖的抗氧化性能与生长期相关,菌丝培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发酵培养
-
液态深层发酵:该技术可显著提高桑黄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促进菌丝体快速生长。在 pH 值 6.5、温度 28℃、培养时间 7 d、菌丝接种量 10%、摇床转速 150 圈/min 的条件下,可获得高品质的桑黄菌。宋吉玲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桑黄真菌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代谢能力各异,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在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方面表现更优。液态深层发酵法因周期短、工序简单、门槛低等优势,对大规模制备桑黄菌相关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
固体发酵:该方法可有效缩短桑黄菌培养周期,使内部营养成分与提取物更稳定,有助于提升桑黄菌丝在产品开发中的投入量。鉴于我国桑黄菌市场需求旺盛,固体发酵法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桑黄菌的开发价值,并推动我国真菌产品市场的开拓。
-
发酵培养基:通过适当改善桑黄菌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可稳定提升桑黄菌产量和培养基发酵水平。制作 1 L 培养基时,将酵母粉、蛋白胨、磷酸二氢钾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创造出桑黄菌最佳培养条件,稳定获得高质量的桑黄多糖。这种培养基制作成本相对廉价,对我国未来桑黄菌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生长条件:桑黄菌的培养需将氮源、碳源作为营养物质,并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pH 值等。将培养环境温度控制在 30℃,pH 值调为弱酸性,可提升桑黄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使其发育更迅速。在氮源方面,有机氮源如蛋白胨、牛肉膏等比无机氮源更有利于桑黄菌的生长;碳源则可选择葡萄糖、玉米粉等,以促进桑黄菌的快速生长。
二、桑黄菌的应用领域
(一)保健食品
桑黄菌具有降血糖、护肝等功效,是开发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目前,桑黄酒、桑黄口服液等食用产品已投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桑黄菌的经济效益。此外,桑黄茶饮料的开发也逐渐走上正轨。在 pH 值 5.8、温度 24℃、菌丝接种量 8%、转速 173 圈/min、茶叶质量浓度 4.15 g/L 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口感良好、颜色红棕的桑黄茶饮料,其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远超同类型茶类饮品。
(二)药品开发
桑黄菌在抗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桑黄多糖作为抗癌活性物质,可通过免疫调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成与扩散。应用桑黄辅助抗癌治疗或作为保健品食用时,对治疗肝癌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且与常规抗癌化学疗法联合使用时,治疗效果更佳。此外,桑黄菌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极佳,具有一定的抗衰老效果。研究表明,桑黄多糖可延长果蝇的平均及最长寿命,提高衰老小鼠的血清、脑肝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改善小鼠的记忆行为,起到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桑黄菌提取物可作为食品及药品的抗氧化剂原料。
三、结语
我国对桑黄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吸引众多有实力的食品药品企业共同参与研究,探索桑黄菌的应用范围,是推动桑黄菌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桑黄菌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仅供学术交流,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