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
健康城市试点DID(2007-2024)
数据简介
政策背景
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全球战略行动,旨在通过综合措施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挑战。2016年,中国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健康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健康城市试点工作,覆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38个城市(区),具体试点名单数据详见附件1。DID构建
DID构建
本文的自变量为健康城市试点建设,使用入选健康城市试点地区与试点实施年份的交互项进行衡量。
关于组别虚拟变量的赋值为:入选健康城市试点名单的城市赋值为1,非试点城市赋值为0。时间虚拟变量的赋值为:2016年之前年份赋值为 0,2016年之后年份赋值为 1。
数据来源
由数据皮皮侠团队人工整理,全部内容真实有效。
时间跨度
2007-2024
数据范围
地级市层面
数据形式
数据格式为Excel形式
数据指标
数据展示
目前已有学术研究
(1)行为驱动机制研究:聚焦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地方政府治理偏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路径。
刘畅等(2022)发现健康城市政策作为制度信号,显著提升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占比,且“竞争性模仿”效应在区域内高度相关城市间更为显著;王涛等(2023)基于空间面板模型揭示健康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居民健康预期引导城市发展由“经济导向”向“人本导向”转型,健康基础设施布局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扩”特征。
(2)治理介入路径研究:解析健康城市政策工具与治理结构协同优化的内在传导机制。
赵晨等(2021)构建“制度压力—绩效考核体系—政策资源配置”三阶段传导模型,实证表明试点评价体系强化了地方政府间的目标一致性与绩效竞争性;张磊等(2023)以智慧医疗推进为切入口,提出“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增强—健康治理协同效率优化”的治理机制链条,指出健康城市建设对地方治理结构具有结构性重塑作用。
(3)价值创造效应研究:量化健康城市试点嵌入带来的社会福利与经济产出双重效益。
李文静等(2022)基于双重差分法发现试点政策实施后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平均提高1.8岁,且长期医疗支出显著下降8.5%;陈浩然等(2023)研究表明健康城市政策显著增强了城市绿色创新产出,专利数量平均增长16.2%,健康导向的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未来研究方向
一、社会经济效应类
1. 健康城市试点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优化
利用微观劳动力调查数据(如CHIP/CLDS),分析政策如何通过改善中老年健康水平,缓解制造业/服务业“用工荒”,并研究其对劳动力跨行业流动的影响,填补健康政策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研究空白,可结合技能错配理论。
2. 健康公共品供给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验证试点城市居民因健康风险下降而减少“医疗储蓄”,释放消费潜力(数据可用CFPS),为“健康中国”拉动内需提供微观证据。
3. 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周边非试点城市的医疗资源挤占?
采用空间DID模型,检验试点城市医疗资源升级是否导致周边地区患者涌入,加剧区域资源分配不平等,揭示政策的负外部性,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启示。
4. 健康基础设施投资的城市经济回报率评估
构建城市级面板数据,测算适老化改造、公园建设等投资对GDP增长、税收的长期弹性,首次量化健康投资的宏观经济收益,方法上可结合合成控制法。
5. 数字医疗协同效应:试点政策如何放大“互联网+医疗”效果?
比较试点与非试点城市在远程问诊、电子病历等领域的渗透率差异,分析政策与数字技术的互补性。
二、健康效应类
6. 健康素养提升的“代际传递”效应
利用CHARLS追踪数据,检验试点城市中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如慢性病管理)是否通过家庭互动影响子女健康行为,拓展健康人力资本的代际研究,理论可结合社会化理论。
7. 环境治理的健康收益异质性:基于PM2.5与绿地空间的差异分析
分离空气污染治理与绿地扩建对不同收入群体健康的影响,评估政策的公平性(数据可用卫星遥感PM2.5+CHARLS),方法上融合环境经济学与健康地理学。
8. 跌倒风险降低的医疗费用节约效应
基于医保报销数据,量化跌倒相关住院费用减少幅度,计算政策成本效益比(参考吕国营2024的延伸),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直接经济依据。
9. 政策对“健康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户籍与收入维度的双重检验
比较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高低收入群体的健康改善差异,验证政策的包容性,回应“共同富裕”议题,适合国内顶刊。
10. 长期健康效应与寿命价值的经济评估
采用VSL(生命价值法)测算试点政策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的经济价值,可比拟高铁等基建收益。
参考文献
[1]吕国营,刘文军.健康城市试点政策能否降低中老年人跌倒风险?——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4,30(05):27-37.
[2]魏下海,柯宬丞.健康城市建设是否促进中老年劳动时间供给[J].中国经济问题,2025,(01):153-167.
声明:本数据由数据皮皮侠团队整理,仅用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