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高熵合金(HEAs)因其多组元协同效应和高熵稳定结构,在多步复杂催化反应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制备方法往往导致活性位点稀释或相分离,难以同时兼顾“多功能性”和“位点特异性”两大优势。乙醇氧化反应(EOR)作为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核心过程,涉及C-C/C-H键断裂等多步反应,对催化剂的多功能性和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华中科技大学姚永刚教授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梁志强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吴冬霜教授及吉林大学高旺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脉冲退火技术(Pulsed Annealing)动态调控高熵合金局域结构的新策略。研究以PdSnFeCoNi高熵合金为模型,成功制备出嵌入式PdSn纳米簇的异质结构催化剂(HEA/c-PdSn),显著提升了乙醇氧化反应的活性、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
研究亮点
-
技术突破:通过1300 K高温、0.5秒短时加热和30次循环处理,利用Pd-Sn的强相互作用和表面能差异,诱导PdSn纳米簇在高熵基体中原位生长。短时高温避免了传统退火导致的颗粒团聚和相分离问题,实现了活性位点的高密度分散。
-
异质结构的协同效应:PdSn纳米簇专责C-C/C-H键断裂,显著降低反应能垒(DFT计算显示C-H键断裂能垒从0.93 eV降至0.69 eV)。FeCoNi高熵基体提供多功能催化表面,优化整体反应路径,消除传统催化剂的限速步骤。
-
性能提升的关键数据:HEA/c-PdSn的质量活性达到11.87 A mg⁻¹Pd,较商业Pd/C催化剂提升10倍以上。循环2000次后活性保留率超过90.6%,远超传统高熵合金和商业催化剂。CO氧化峰电位低至0.81 V,表现出优异的抗CO中毒性能。
图文解读
图1:展示了通过脉冲退火可控合成HEA/c-PdSn的示意图。通过脉冲退火(~1300 K,0.5秒,30次)实现PdSn从PdSnFeCoNi高熵合金(HEA)中析出,形成HEA/c-PdSn异质结构,具备良好的多功能性和位点专一性。
图2:揭示了PdSn团簇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征。通过TEM图像、粒径统计、元素映射(EDS mapping),显示PdSn团簇在高熵基体中的均匀分布。
图3: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与元素分布图像揭示了PdSn团簇的形成过程。经过多次脉冲退火后,Pd与Sn在表面形成高密度团簇,该结构兼具“高度稳定的HEA基体”和“高反应性的PdSn簇”。
图4:展示了HEA/c-PdSn的活性和稳定性。DFT计算显示最大反应能垒仅为0.69 eV,远低于PdSn(0.93 eV)和FeCoNi(1.77 eV)。HEA/c-PdSn在乙醇氧化反应中展现出超高质量活性和优异稳定性。
图5:探索了退火次数对HE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退火次数适中(30次)时,PdSn团簇达到最佳状态,质量活性最高,验证了团簇密度、尺寸与催化性能的密切关系。
总结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脉冲退火调控策略,成功实现在高熵合金体系中构建嵌入式PdSn纳米团簇,突破了传统HEA“位点稀释”和“结构无序”的固有限制。通过精准的成分设计与热力学诱导,实现了局部活性位点与整体多功能基体的协同耦合,不仅在结构层面实现调控突破,更在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所构建的HEA/c-PdSn催化剂在乙醇氧化反应中展现出超高质量活性(11.87 A mg⁻¹)与优异稳定性(2000次循环保持90.6%活性),同时具备抗CO毒害能力。本工作不仅拓展了高熵材料的结构调控边界,也为复杂催化反应设计多功能异质结构材料提供了可推广的策略路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理论价值。
深圳中科精研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能源材料科学领域的先进实验设备和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的脉冲退火设备及相关实验装置,为材料合成、性能测试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科精研科技的设备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支持科研人员在能源存储、催化和其他高科技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助力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对高熵合金性能和稳定性的深入了解,可以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将高熵合金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化学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等领域,可以进一步提升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中科精研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实验设备,以支持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