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学习笔记

由于工作原因,需要使用到深度学习pytorch框架,所以,跟随视频学习了深度学习框架的使用方法

1、安装pytorch

在windows下使用pytorch,首先找到anaconda官网,安装64位windows版本,然后使用清华的源替换掉anaconda默认源

打开anaconda prompt

conda create -n your_env_name python=x.x

命令创建环境,可以使用

conda env list 

查看当前已有的环境,来判断环境是否创建成功

打开Start Locally | PyTorch,选择自己需要的pytorch版本,将Run this Command命令复制到自己控制台,然后就可以等待pytorch自己安装成功啦

安装完成后,在控制台输入

python
import torch
print(torch.__version__)

输出版本后,就表明安装成功啦,当然,如果是GPU版本,还可以输入

print (torch.cuda.is_available())

显示TRUE就表示显卡加速也开启了,就可以开启我们的深度学习之路了。

ps:python中的两个方便的函数

dir() 显示包中的方法

help() 显示方法的具体帮助信息

2、数据加载

如图所示,数据在变成Dataset的过程就是将杂乱的数据刨除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并且统计了数据的大小,而Dataset到Dataloader则是将整理过的数据按照设定大小进行打包的过程,最终Dataloader为深度学习直接提供需要的数据。

使用的示例代码如下: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set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os

class myData(Dataset):
    def __init__(self, strRootDir, strLabelDir):
        self.mstrRootDir = strRootDir
        self.mstrLabelDir = strLabelDir
        self.mstrPath = os.path.join(strRootDir, strLabelDir)
        self.mstrImagePath = os.listdir(self.mstrPath)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strImageName = self.mstrImagePath[item]
        strImageItemPath = os.path.join(self.mstrPath, strImageName)
        zImage = Image.open(strImageItemPath)
        strLabel = self.mstrLabelDir
        return zImage, strLabel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mstrImagePath)

strRootDir = "dateset/train"
strLabelAnts = "ants"
strLabelBees = "bees"
zAntsData = myData(strRootDir, strLabelAnts)
zBeesData = myData(strRootDir, strLabelBees)
zTrainData = zAntsData + zBeesData
print(len(zAntsData), len(zBeesData), len(zTrainData))

3、深度学习训练工具

由于深学习过程太过抽象,无法直观的查看模型学习的程度,所以使用Tensorbard工具来查看,在控制台输入

pip3 -install tensorbard

下载该工具,使用其中的SummaryWriter类的add_scalar和add_image方法就可以将数据进行图表展示以及图片的展示

示例程序如下:

from torch.utils.tensorboard import SummaryWriter
import numpy
from PIL import Image

wirter = SummaryWriter("logs")
PILImagePath = "dateset/train/ants/0013035.jpg"
PILImage = Image.open(PILImagePath)
ImageArray = numpy.array(PILImage)
wirter.add_image("ants", ImageArray, 1, dataformats='HWC')

for i in range(100):
    wirter.add_scalar("y = 2x", 2 * i, i)

wirter.close()

在控制台输入

tensorboard --logdir=你的日志文件位置

就可以查看到如下的图表

4、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主要使用torchvision包中的Transforms包内的方法,有Resize、ToTensor等方法,可以使用Compose方法将所以操作合并为一个命令,要求方法间输入与下一个方法的输出一一对应。

5、数据集

在torchvision包中的dataset包提供了一些内置的数据集可以使用,将download设置为True将在程序运行时自动下载。

6、神经网络的结构

1、模型本体,需要创建一个nn.Module的子类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本体,需要自己根据模型结构实现自己的__init__方法和forward方法

class My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MyModel, self).__init__()
        self.model = nn.Sequential(
            # 卷积层1
            nn.Conv2d(3, 32, 5, 1, 2, ),
            # 池化层1
            nn.MaxPool2d(2),
            # 卷积层2
            nn.Conv2d(32, 32, 5, 1, 2),
            # 池化层2
            nn.MaxPool2d(2),
            # 卷积层3
            nn.Conv2d(32, 64, 5, 1, 2),
            # 池化层3
            nn.MaxPool2d(2),
            # 展平层
            nn.Flatten(),
            # 全连接层1
            nn.Linear(64 * 4 * 4, 64),
            # 全连接层2
            nn.Linear(64, 10)
        )

    def forward(self, x):
        """
        神经元向前传播函数
        :param x: 输入的参数
        :return: 输出的参数
        """
        x = self.model(x)
        return x

一般将这个类写入单独的py文件方便之后操作,并且一般在文件末尾提供模型的自检方法

# 神经网络模型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funModel = MyModel()
    myInPut = torch.ones(64, 3, 32, 32)
    myOutPut = funModel(myInPut)
    print(myOutPut.shape)

2、卷积层

卷积层负责卷积操作,一般调用nn.conv2d方法

3、池化层

池化层的作用是在尽量保证特征的同时减少数据量,一般卷积层后就会跟随一个池化层,调用nn.MaxPool2d方法

4、非线性激活层

非线性激活主要是为了引入非线性特征,一般使用的有nn.ReLU方法和Sigmoid方法

5、正则化层

正则化层主要目的是加快训练速度,一般使用nn.BatchNorm2d方法

6、线性层

线性层也叫全连接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线性组合,一般使用Linear方法,在线性层之前可以调用nn.Flatten方法对数据进行展平

7、可以使用nn.Sequential方法将网络各层方法合并为一个命令,需要保证输出与下一个输入的数据对应

8、损失函数和反向传播

损失函数可以产生一个loss数,用来判断模型特征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且对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提供依据,一般使用nn.L1Loss方法或nn.MSELoss方法,计算出的loss值越小,越接近真实。

9、优化器

优化器内置了许多成熟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一般使用SGD方法,需要提供一个学习速率,优化前需要将之前优化器的偏移进行清空,使用zero_grad方法,然后将网络进行反向传播填充偏移,随后调用step方法进行神经网络优化

10、学习速率调整函数

为了得到更好的模型,往往随着训练次数增大,需要调整学习的速率,lr_scheduler包提供了调整学习速率的函数方法,使用step方法就可以进行速率调整,注意,这个step需要在优化器至少在之前执行了一次step

11、GPU训练模型

可以使用GPU进行训练加速的地方有数据,损失函数和模型。具体方法有两种:

11.1、使用cuda方法将需要加速的地方放入gpu

11.2、使用to(device)方法将需要加速的地方放入gpu,如果需要写cpu和gpu平台通用的函数,可以把device设备这样写:

z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7、训练模型常用套路

训练模型基本套路为:

1、设置设备

2、加载数据集

3、添加日志记录者

4、计算数据集长度

5、利用dataloader加载数据集

6、创建网络模型

7、创建损失函数

8、设置优化器

9、设置学习衰减函数

10、设置训练网络的一些参数

11、循环开始训练和测试

12、保存每一次训练的模型

13、记录者关闭

#!/usr/bin/env pytorch
# -*- coding: UTF-8 -*-
"""
@Project     :llearn_pytorch
@File        :model.py
@IDE         :PyCharm
@Author      :张世航
@Date        :2023/2/24 11:30
@Description :一个深度学习演示样例
"""
import torchvision.datasets
from torch.optim import lr_scheduler, SGD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Loader
from torch.utils.tensorboard import SummaryWriter
from model import *
import time

# 设置设备
z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 加载数据集
zTrainData =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TrainData", train=True, 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True)
zTestData =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TestData", train=False, transform=torchvision.transforms.ToTensor(),
                                         download=True)

# 添加记录者
writer = SummaryWriter("logs")

# 计算数据集长度
iTrainDataLength = len(zTrainData)
iTestDataLength = len(zTestData)
print("the length of train data :{}".format(iTrainDataLength))
print("the length of test data:{}".format(iTestDataLength))

# 利用dataloader加载数据集
zTraindataLoader = DataLoader(zTrainData, batch_size=64)
zTestDataLoader = DataLoader(zTestData, batch_size=64)

# 创建网络模型
myModel = MyModel()
myModel = myModel.to(zDevice)
# 创建损失函数
myLossFunction = nn.CrossEntropyLoss()
myLossFunction = myLossFunction.to(zDevice)
# 优化器
dLearnRate = 1e-2
myOptimizer = SGD(myModel.parameters(), lr=dLearnRate)
# 设置学习率衰减函数
MyScheduler = lr_scheduler.StepLR(myOptimizer, 50, gamma=0.5)

# 设置训练网络的一些参数
# 训练的总次数
iTotalTrainStep = 0
# 测试的总次数
iTotalTestStep = 0
# 训练的轮数
iEpoch = 300

# 记录开始时间
fStartTime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iEpoch):
    print("----第{}训练开始!!!----".format(i))
    myModel.train()
    for data in zTraindataLoader:
        images, targets = data
        images = images.to(zDevice)
        targets = targets.to(zDevice)
        outputs = myModel(images)
        loss = myLossFunction(outputs, targets)
        # 优化器优化模型
        my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myOptimizer.step()
        iTotalTrainStep = iTotalTrainStep + 1
        if iTotalTrainStep % 100 == 0:
            fEndTime = time.time()
            print("第{}次模型训练loss是{}".format(iTotalTrainStep, loss.item()))
            writer.add_scalar("train_loss", loss.item(), iTotalTrainStep)
            print("训练耗时{}".format(fEndTime - fStartTime))
    MyScheduler.step()
    print("----调整学习率为{}----".format(myOptimizer.state_dict()['param_groups'][0]['lr']))
    writer.add_scalar("train_lr", myOptimizer.state_dict()['param_groups'][0]['lr'], i)

    myModel.eval()
    iTotalLoss = 0
    iTotalAccuracy = 0
    print("----第{}测试开始!!!----".format(i))
    with torch.no_grad():
        for data in zTestDataLoader:
            images, targets = data
            images = images.to(zDevice)
            targets = targets.to(zDevice)
            outputs = myModel(images)
            loss = myLossFunction(outputs, targets)
            iTotalLoss = iTotalLoss + loss.item()
            accuracy = (outputs.argmax(1) == targets).sum()
            iTotalAccuracy = accuracy + iTotalAccuracy

    print("第{}次模型测试loss是{}".format(i, iTotalLoss))
    print("第{}次模型测试正确率是{}".format(i, iTotalAccuracy / iTestDataLength))
    writer.add_scalar("test_loss", iTotalLoss, iTotalTestStep)
    writer.add_scalar("test_accuracy", iTotalAccuracy / iTestDataLength, iTotalTestStep)
    iTotalTestStep = iTotalTestStep + 1

    # 保存每一次训练的模型
    torch.save(myModel.state_dict(), "model/model_{}.path".format(i))
    print("----模型已经保存!!!----")

writer.close()

8、模型保存和读取方法

有两种方法保存和读取训练好的模型

1、使用torch.save和torch.load保存和读取整个模型

2、使用torch.save(model.state_dict(),”xxx“)和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xxx”))来保存和加载模型中的数据(官方推荐)

9、使用模型的套路

1、加载模型

2、加载数据

3、获取模型输出结果

#!/usr/bin/env pytorch
# -*- coding: UTF-8 -*-
"""
@Project     :llearn_pytorch 
@File        :testmodel.py
@IDE         :PyCharm 
@Author      :张世航
@Date        :2023/2/27 8:48 
@Description :一个简易的验证训练好的模型的程序
"""
import os

import torch
from PIL import Image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from model import MyModel


class myImage:
    def __init__(self, strRootDir):
        self.mstrRootDir = strRootDir
        self.mstrImagePath = os.listdir(self.mstrRootDir)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strImageName = self.mstrImagePath[item]
        strImageItemPath = os.path.join(self.mstrRootDir, strImageName)
        zImage = Image.open(strImageItemPath)
        strLabel = strImageName
        return zImage, strLabel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mstrImagePath)


fun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32, 32)),
    transforms.ToTensor()
])

model = MyModel()
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model/model_37.path"))
model.eval()
strTestDir = "testimage"
zData = myImage(strTestDir)
image_type = ("airplane", "automobile", "bird", "cat", "deer", "dog", "frog", "horse", "ship", "truck", "nolen")
with torch.no_grad():
    for data in zData:
        image, label = data
        image = image.convert('RGB')
        image = funTransform(image)
        image = torch.reshape(image, (1, 3, 32, 32))
        output = model(image)
        iResult = output.argmax(1)
        print("图片类型|模型识别出类型:{}|{}".format(label, image_type[iResult]))

完整的代码地址 深度学习练习: 在学习深度学习时候的一些代码 编译环境为python10+pytorch1.13.1+ancoda (gitee.com)

希望可以对大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互勉。

教会你怎么使用pytorch这套工具,刘老师的视频pytorch版本比较老,侧重点不在于教会使用pytorch这套工具,而在于给学习者打开深度学习这扇门,所以一些原理也简单的讲解了一些,并且参杂着一些思维方式。

1、数据集尽可能接近真实

2、梯度下降算法本质:下一步所在的点 = 当前点位置-学习率*当前点所在位置的导数

3、鞍点:梯度为0的点,或者在多维问题中,这个点在一个切面为极大值点,另一个切面为极小值点,就会导致梯度消失现象。

4、梯度消失:梯度在运算过程中趋近于0,导致权值无法随着迭代进行更新

5、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使用随机的一个loss来代替平均loss计算梯度。好处是引入随机噪点可能解决了梯度消失问题,坏处是由于计算过程中,后一步的loss计算依赖前一步的计算,导致无法使用cpu或gpu的并行计算能力,时间复杂度增加

6、batch:批量 批量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解决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时间复杂度高的折中方法,在一批中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在批与批之间使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7、由于线性方程无论多少层也可以化简为一层的形式,所以每层间需要加入一个非线性函数进行激活,引入随机变量

8、反向传播的过程就是通过loss来计算前一层梯度的过程

9、sigmoid(饱和函数):有极限,单调增,趋向正负无穷导数为0的函数

10、常用网络:GoogleNet、ResidualNet、DenseNet

11、LSTM 时间复杂度高,但是效果比RNN好

12、RNN算法需要一定基础才能听懂,12、13课前尽量自己去了解下RNN算法的原理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或者V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