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介绍及工具链实践

RISC-V简介:

RISC-V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于2010年开发的全新的指令集架构,它不像X86,ARM一样,使用需要巨额的授权费,而是以BSD许可证发布,完全开源,免费开放。同时在设计上吸取了X86, ARM等指令集的经验,并且没有历史包袱,如今备受关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2015年成立非盈利组织RISC-V基金会,该基金会旨在聚合全球创新力量共同构建开放、合作的软硬件社区,打造RISC-V生态系统,构建硬件版的“Linux”。近年来,谷歌、高通、IBM、英伟达、NXP、西部数据、Microsemi、中科院计算所、麻省理工学院等100多个企业和研究机构先后加入了RISC-V基金会。

而国内自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兴及华为的事件也提醒着我们自主芯片行业的重要性,RISC-V这个全球开放的架构没有知识产权的限制,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近几年来,中国RISC-V产业联盟和中国开放指令生态系统(RISC-V)联盟相继成立,RiSC-V在国内也在不断铺开发展。

RISC-V特点:

事实上RISC-V并不是第一个免费或发放的指令集架构,在这之前也有诸如openRISC及SPARC等开放的指令集架构。但为什么RISC-V吸引了业界这么多关注呢?RISC-V架构在设计上的各种优点才真正使之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青睐好评和众多商业公司的相继加盟,进而成为至今为止最具备革命性意义的开放处理器架构。

1.简洁
对于目前主流的x86与ARM架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架构文档长达几百数千页。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其架构的发展的过程也伴随了现代处理器架构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同时作为商用的架构,为了能够保持架构的向后兼容性,其不得不保留许多过时的定义或是当时为满足特殊场景下的一些设定,从而使得整体冗长。

而近几年推出的RISC-V架构,则具备了后发优势。由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新的RISC-V架构在设计上能够规避一些指令集架构设计上的问题,并且没有背负向后兼容的历史包袱,因此整体上显得相对精简。

目前的“RISC-V架构文档”分为“指令集文档”和“特权架构文档”,两者在篇幅上不过一两百页,熟悉体系结构的工程师仅需一至两天便可将其通读。虽然“RISC-V的架构文档”还在不断地丰富,但是相比“x86的架构文档”与“ARM的架构文档”,RISC-V的篇幅可以说是极其短小精悍。

2.模块化
与以往增量拓展的ISA不同,RISC-V是模块化的。它的核心是一个名为RV32I的基础ISA,运行一个完整的软件栈。RV32I是固定的,永远不会改变。这为编译器编写者,操作系统开发人员和汇编语言程序员提供了稳定的目标。模块化来源于可选的标准扩展,根据应用程序的需要,硬件可以包含或不包含这些扩展。这种模块化特性使得RISC

  • 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