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剧目网格整合到基于增强现实的学
习设计中对学生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
满意度的影响
(Impacts of integrating the repertory grid into an augmented reality-based learning design on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s, cognitive load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17
一、概念解析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是一种将数字资源与现实世界环境动态重叠的技术,VR可以通过物理操作促进参与者与现实世界学习情境的互动,增加学生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的体验。
剧目网格法(Repertory Grids):又称为凯利方格法,是一种思维工具,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知识获取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被试对相关概念或知识元素进行维度区分,通过矩阵(由行和列组成的矩形阵列,由元素(列标题)、构建(行标题)、评分三个部分组成)提供概念构建,进而构建多维空间。通过比较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确定他们在相应多维空间的中的位置,帮助用户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知识。
如何将Repertory Grids整合到AR中的?
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个移动设备,用于扫描蝴蝶标本,并在学习活动中与AR学习系统进行互动。观察蝴蝶标本的储备网格任务的学习过程。
在第一阶段,登录学习系统,学习任务启动。当个体学生扫描蝴蝶标本时,该标本通过多媒体控制模块和学习资料提供模块与学习资料实时动态重叠,并通过提示提供模块和三维对象控制模块分别提供与蝴蝶相关的三维数字资源。
在第二阶段,学生个人需要通过储备网格任务模块完成关于第一阶段所学蝴蝶标本特征的储备网格,一旦完成所有的剧目网格,学习系统将分别通过反馈提供模块和评分模块给出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学习活动完成。
二、摘要
研究目的:增强现实(AR)通过动态地将数字材料与现实世界环境重叠,增强了学生在现实世界环境中的体验。本研究以多媒体学习的连续性原则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基于心智工具的AR学习系统,以协助学生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建构知识。
研究对象:在这项研究中,共有50名四年级的两个班学生(9岁或10岁)被招募到实验中。他们每周上三小时的自然科学课,并且由同一位在台湾一所小学有十多年科学教学经验的常规科学老师授课。这两个班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 = 26)使用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对照组(n = 24)使用不借助mindtool的传统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系统与传统AR学习系统在学生的认知负荷和满意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活动中都认为认知负荷低,并对自己的AR学习系统高度满意。
三、研究问题
(1)与传统的AR学习方法相比,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果?
(2)与传统AR学习方法相比,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方法是否能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3)使用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方法学习的学生是否比使用传统AR学习方法学习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满意度?
四、研究设计
(一)实验工具
1.Mindtools:
思维工具是一种聚焦学生分析过程的知识构建工具或技术。因此,思维工具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或信息的构建、解释和组织,从而使他们参与到更高层次的思维中来。
2.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的开发
如图1所示,所实现的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的结构由AR学习机制、个性化学习机制和多个数据库组成。AR学习机制包括储备网格任务模块、三维对象控制模块和多媒体控制模块,个性化学习机制包括提示提供模块、反馈提供模块和评分模块;此外,还提供了几个数据库来辅助所提出的学习机制,即个人概况、学习材料、3D对象、储备网格任务库和学习组合数据库。
图1。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的结构
3.测量工具:
利用前测来确认两组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对昆虫的基础知识没有显著差异。它包括10个是非题和10个多项选择题。另一方面,后测则用来评估他们对蝴蝶特征和习性的了解程度,后测由10个是非题、10个选择题、3个匹配题和1个简答题组成。前测和后测均由两位具有20多年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经验的专家设计,满分为100分。
认知负荷问卷采用Hwang,, Yang, and Wang(2013)设计的量表。它由“心理负荷”和“心理努力”两个维度组成,分别与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相关。心理负荷维度由5个项目组成(如;“这次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对我来说很难”);另一方面,心理努力维度包括三个项目(例如;“学习活动中的教学方式难以遵循和理解”)。
系统满意度问卷是在Chu、Hwang、Tsai、Tseng(2010)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七个项目,使用五点李克特评分方案,如“系统的使用使这个学习活动更有趣”和“由于使用系统来学习这个主题,我对目标学习对象有了新的发现或认识。”
(二)实验对象和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共有50名四年级的两个班学生(9岁或10岁)被招募到实验中。他们每周上三小时的自然科学课,并且由同一位在台湾一所小学有十多年科学教学经验的常规科学老师授课。这两个班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 = 26)使用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对照组(n = 24)使用不借助mindtool的传统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
(三)实验过程
本研究在一所小学自然科学课堂上进行实验,以评估将基于思维工具的设计融入AR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一个关于昆虫基本概念的定期三期(120分钟)课程;之后,进行预测试,评估他们在实验开始前是否对昆虫有类似的先验知识。
之后,所有学生在80分钟内完成学习活动。提供给他们的学习材料、提示、反馈和3D物体都是一样的。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任务都是一样的。在学习活动中,实验组使用基于mindtool的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控制组在没有储备网格支持的情况下使用AR学习系统进行学习。
完成了学习活动后,所有的参与者都参加测试并填写了认知负荷和对系统满意度的后问卷。最后,从两组中招募1名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探讨他们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看法。
图2 实验流程
五、研究结果
(一)学习成绩分析
根据上图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p=0.866>0.05,学习成绩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两组学生在学习活动前的社会知识相当。
组别 | N | M | SD | F |
实验组 | 24 | 67.26 | 7.35 | 12.61 |
对照组 | 26 | 57.59 | 6.10 |
表1 学习成绩后侧协方差分析结果
为了评估采用ANCOVA是否合适,我们首先进行了同质性检验。确认回归齐性假设通过(F=1.02, p >0.05)。然后进行ANCOVA,以前测成绩为协变量,后测成绩为因变量,剔除问卷前评分的影响,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p < 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使用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方法学习的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优于使用传统AR学习方法学习的学生。
(二) 对学生的认知负荷分析
组别 | N | M | SD | F | |
心理负荷 | 实验组 | 24 | 2.40 | 0.07 | 1.81 |
对照组 | 26 | 2.38 | 0.13 | ||
组别 | N | M | SD | F | |
心理努力 | 实验组 | 24 | 2.75 | 0.03 | 0.78 |
对照组 | 26 | 2.74 | 0.06 |
表2 两组学生认知负荷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本研究使用的认知负荷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即“心理负荷”和“心理努力”。采用独立t检验探讨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影响。
在心理负荷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分别为2.40(SD = 0,07)和2.38 (SD = 0.13)。两组心理负荷问卷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另一方面,在心理努力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评分均值分别为2.75 (SD= 0.03)和2.74 (SD= 0.0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2)。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数值都低于平均水平(平均值= 3),这意味着两组在学习活动中都感知到较低的认知负荷。
(三)对系统的满意度分析
-
组别
N
M
SD
p
实验组
24
4.39
0.06
0.96
对照组
26
4.38
0.06
-
表3 两组学生对系统满意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系统满意度问卷用于评估参与者对他们使用的学习系统的感知。采用t检验考察学生对两种不同增强现实学习方式的满意度。如表3所示,两组在不同增强现实学习系统下的问卷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05)。此外,两组人都认为自己的增强现实学习系统非常令人满意,在问卷上得分很高。
-
(四)访谈结果
-
从访谈结果来看,学生普遍从“促进学习动机”、“关注目标对象”和“提高学习成绩”三个角度来感知基于增强现实学习活动。
-
在“促进学习动机”方面,两组学生都表示他们更愿意使用基于增强现实方法学习,因为在数字信息提供的指导下与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交互是有趣的。例如,其中一名学生表示,“有趣的是,发现系统识别了真实的事物,并指导我观察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
在“关注目标物体”和“提高学习成绩”方面,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认知。例如,几个实验组的学生都认为,使用基于mindtool的增强现实学习系统帮助他们更专注于观察每种蝴蝶的关键特征,因此他们对自己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能力更有信心。另一方面,来自对照组的学生则表示,他们很可能会被学习环境中的其他物体分散注意力。
从访谈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认同将剧目网格整合到基于增强现实的学习系统中的有效性。
六、结论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心智工具的增强现实学习系统,以协助学生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建构知识。为了评估实施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在一所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举办了一次学习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活动中都感知到较低的认知负荷,并对自己的增强现实学习系统进行了高度满意的评价。
此外,基于思维工具的AR学习系统提供了储备网格,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好处,将思维工具适当地纳入学习场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本研究表明,在AR学习环境中,连续性原则可能是实现多媒体学习材料的一种有用方法。在AR学习场景下,多媒体学习的其他原则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在未来进行更多的研究。此外,本研究使用的记忆网格作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思维工具可以在不同的学科或领域采用其他计算机辅助思维工具来支持学生在AR学习环境中的学习。
另一方面,本研究存在一个主要的局限性,即所采用的认知负荷测量仅由“心理负荷”和“心理努力”两个维度组成,分别用于测量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这意味着,本研究并未考虑学生的相关认知负荷。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基于思维工具的AR方法对学生相关认知负荷的影响值得测量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