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笔记(七)dropout 正则化等其他减小方差的方法

本文探讨了dropout正则化在减少计算量的同时简化神经网络结构,并介绍了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包括反向随机失活、数据集扩增(如图像翻转、裁剪)及早终止法。此外,文章还涉及梯度消失、归一化输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进行梯度检验的技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

相对于 L 2 L_2 L2 正则化的计算量较大,dropout正则化减少了计算量,不足的是不能直观体现出 ȷ ( w , b ) \jmath(w,b) ȷ(w,b) 随着迭代次数的变化情况。但这也不妨碍其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广泛使用。

dropout 正则化

dropout

原理

对神经网络中每一层的每个节点取一定概率丢弃,进而使得神经网络一定程度上简化

例如上图中,橙色的节点是丢弃的节点。橙色节点丢弃后,该神经网络就一定程度上简化了

常见方法:反向随机失活

反向随机失活在计算机视觉上用的多。使用反向随机失活时,神经网络最少取3层

d3 = np.random.rand(a3.shape[0],a3.shape[1])<keep.prob	 #keep.prob是不丢弃的概率,如果值为0.8,则有0.2被丢弃
a3 = np.multply(a3,d3)
a3 /= keep.prob		#防止改变a3的期望值

假设我们有 50 个神经元,且概率为 0.8,则 50 个神经元中有 10 个 将会被丢弃。

那么, z [ 4 ] = w [ 4 ] ∗ a [ 3 ] + b [ 4 ] z^{[4]} = w^{[4]}*a^{[3]} + b^{[4]} z[4]=w[4]a[3]+b[4] 中, a [ 3 ] a^{[3]} a[3] 就被减少了 20 20% 20,为了不减少这个期望值,就需要 a3 /= keep.prob 来防止对 a [ 3 ] a^{[3]} a[3] 期望值的改变。

但是,在测试阶段不可以使用反向随机失活,不然期望输出也会是随机的。

而且,反向随机失活会使代价函数不明确,故,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要先确定 ȷ ( w , b ) \jmath(w,b) ȷ(w,b) 随梯度下降的迭代次数增加而减小后再使用反向随机失活。

数据集扩增

图像

  • 图像水平翻转
  • 图像随机裁剪

等一系列的图像操作可以使得数据量翻倍从而扩大训练集

字符

  • 旋转
  • 变形

早终止法

早终止法的优点也是减少了计算量。但是却把两个问题结合在了一起增加了复杂度

早停止

如图,我们画出随着迭代次数增加的情况下,开发集 (dev) 误差与训练误差 (train) (或者 ȷ \jmath ȷ 代价函数也可) 的曲线。我们会发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开发集 (dev) 误差会先减后增,训练误差 (train) (或者 ȷ \jmath ȷ 代价函数也可) 的曲线会一直递减。

我们找到两个曲线均小的点,这个点就是早终止的点。在这个点可以取得较好的性能,从而降低高方差

然而,这也是有缺点的。

这使得最优化的 ȷ \jmath ȷ 函数(或者梯度下降的最优解)与正则化减少方差的两个问题结合在了一起。使得不能单一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增加了复杂性。

提早中断了梯度下降,打断了 ȷ \jmath ȷ 的优化过程,没法用同一个工具解决两个问题。

但是这避免了正则化的缺点,大量的对 λ \lambda λ 的计算,减少了计算量。

归一化输入

零均值化

μ = 1 m ∑ i = 1 m x ( i ) x = x − μ \mu = \frac{1}{m}\sum_{i=1}^mx_{(i)}\\ x = x - \mu μ=m1i=1mx(i)x=xμ

归一化方差

σ 2 = 1 m ∑ i = 1 m x ( i ) 2 x / = σ \sigma^2 = \frac{1}{m}\sum_{i=1}^{m}x_{(i)}^2\\ x /= \sigma σ2=m1i=1mx(i)2x/=σ

为什么要归一化输入呢?我们看看归一化前后的结果

归一化

我们可以发现,归一化后的数据在梯度下降时候会更容易找到最优解,如果不进行归一化,会加大计算量,同时损失函数也会较复杂。即消除了数据特征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数据的更新速度将会变得一致,从而更容易更快通过梯度下降找到最优解,进而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便于分析。

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

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常常出现在较深的神经网络中,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的含义是,在训练时,损失函数的导数或者斜率有时候会变得特小或者特大

深层神经网络

例如上图的神经网络,我们可以知道,输出 y y y 的值为:
y = w [ l ] ∗ w [ l − 1 ] ⋯ ∗ w [ 1 ] x y = w^{[l]}* w^{[l-1]}\cdots* w^{[1]}x y=w[l]w[l1]w[1]x
假设:
w = [ 1.5 0 0 1.5 ] w = \begin{bmatrix} 1.5 & 0 \\ 0 & 1.5 \end{bmatrix} w=[1.5001.5]

y ^ = w [ l ] ∗ [ 1.5 0 0 1.5 ] l − 1 x \hat y = w^{[l]}*\begin{bmatrix} 1.5 & 0 \\ 0 & 1.5 \end{bmatrix}^{l-1}x y^=w[l][1.5001.5]l1x
在这样的情况下, y ^ \hat y y^ 的值会指数增长。损失函数的导数会特大。

同理,在 w = [ 0.5 0 0 0.5 ] w = \begin{bmatrix} 0.5 & 0 \\ 0 & 0.5 \end{bmatrix} w=[0.5000.5] 的情况下,损失函数的导数会特小。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使用更细致的随机初始化神经网络(初始化权重)

例如:

w[l] = np.random.randn(shape)*np.sqrt(1/n[l-1])

其中, 1 n [ l − 1 ] \frac{1}{n^{[l-1]}} n[l1]1 中的 n [ l − 1 ] n^{[l-1]} n[l1] 为输入的每个神经元的特征数。因为每层神经网络的每个单元有 n [ l − 1 ] n^{[l-1]} n[l1] 个输入,而在这个例子中,有 n n n 个输入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 R e L U ReLU ReLU 作为激活函数时,我们应该使用 np.sqrt(2/n[l-1])

当使用 t a n h tanh tanh 时,有两种方案,任选一种即可:

  • xavier 提出的初始化数:
    1 n [ l − 1 ] \sqrt{\frac{1}{n^{[l-1]}}} n[l1]1

  • Yoshua Bengio 提出的初始化数:
    2 n [ l − 1 ] ∗ n [ l ] \sqrt{\frac{2}{n^{[l-1]}*n^{[l]}}} n[l1]n[l]2

梯度检验

梯度检验用于检验梯度反向传播的正确性

梯度的近似计算:
f ( θ + ε ) − f ( θ − ε ) 2 ε ≈ g ( θ ) \frac{f(\theta + \varepsilon)-f(\theta - \varepsilon)}{2\varepsilon}\approx g(\theta) 2εf(θ+ε)f(θε)g(θ)
用双侧的差值计算更精确。

梯度检验具体来讲就是:


w [ 1 ] , b [ 1 ] ⋯ ⋯ w [ l ] , b [ l ] w^{[1]},b^{[1]} \cdots \cdots w^{[l]},b^{[l]} w[1],b[1]w[l],b[l]
连成一个向量 θ \theta θ

那么:
ȷ ( [ w [ 1 ] , b [ 1 ] ⋯ ⋯ w [ l ] , b [ l ] ] ) = ȷ ( θ ) \jmath([w^{[1]},b^{[1]} \cdots \cdots w^{[l]},b^{[l]}]) = \jmath(\theta) ȷ([w[1],b[1]w[l],b[l]])=ȷ(θ)
同理,将
d w [ 1 ] , d b [ 1 ] ⋯ ⋯ d w [ l ] , d b [ l ] dw^{[1]},db^{[1]} \cdots \cdots dw^{[l]},db^{[l]} dw[1],db[1]dw[l],db[l]
连成一个向量 d θ d \theta dθ
d θ = [ d w [ 1 ] , d b [ 1 ] ⋯ ⋯ d w [ l ] , d b [ l ] ] d \theta = [dw^{[1]},db^{[1]} \cdots \cdots dw^{[l]},db^{[l]}] dθ=[dw[1],db[1]dw[l],db[l]]
我们需要计算的是, d θ d\theta dθ ȷ ( θ ) \jmath(\theta) ȷ(θ) 的梯度或者斜率嘛?

由于 ȷ ( θ ) = ȷ ( θ 1 , ⋯   , θ l ) \jmath(\theta) =\jmath(\theta_1 ,\cdots ,\theta_l) ȷ(θ)=ȷ(θ1,,θl) ,故我们要对每个 θ \theta θ 循环一次

对于每个 θ i \theta_{i} θi,我们有
d θ a p p o r ( i ) = ȷ ( θ 1 , ⋯ θ i + ε , ⋯   ) − ȷ ( θ 1 , ⋯ θ i − ε , ⋯   ) 2 ε d \theta_{appor(i)} = \frac{\jmath(\theta_1,\cdots \theta_i+\varepsilon,\cdots) - \jmath(\theta_1,\cdots \theta_i-\varepsilon,\cdots)}{2\varepsilon} dθappor(i)=2εȷ(θ1,θi+ε,)ȷ(θ1,θiε,)
而:
d θ ( i ) = ∂ ȷ ∂ θ ( i ) d\theta_{(i)} = \frac{\partial \jmath}{\partial \theta_{(i)}} dθ(i)=θ(i)ȷ
接下来检查
d θ a p p o r ( i ) ≈ d θ d \theta_{appor(i)} \approx d\theta dθappor(i)dθ
是否成立

我们计算它们的欧几里得距离,即两个向量的每个分量差的平方和再开方,看看结果是否大概为 1 0 − 7 10^{-7} 107
∣ ∣ d θ a p p o r − d θ ∣ ∣ 2 ∣ ∣ d θ a p p o r ∣ ∣ 2 + ∣ ∣ d θ ∣ ∣ 2 ≈ 1 0 − 7 \frac{\lvert \lvert d\theta_appor - d\theta \lvert \lvert_2}{\lvert \lvert d\theta_{appor} \lvert\lvert_2+\lvert \lvert d\theta\lvert \lvert_2} \approx 10^{-7} dθappor2+dθ2dθappordθ2107
如果为 1 0 − 7 10^{-7} 107 那么梯度检验就通过了。

如果为 1 0 − 5 10^{-5} 105,那么需要好好检查一下,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检查每个分量。如果其中某个分量很大,就有可能出错了

如果为 1 0 − 3 10^{-3} 103,那么一定有错误,需要仔细检查

梯度检验的实用技巧

  • 不要在训练中使用梯度检查,仅仅只在调试时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训练速度,调试过后记得关掉
  • 如果检验失败,仔细检查每一项去找出漏洞,仔细检查,差值大的可能有错误
  • 如果使用了正则化,那么检验也需要正则化
  • 梯度检验不要与 dropout 一起使用,可以设 dropout 的 keep.prob 为 1,即关掉 dropout 再检验
  • 5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8
    评论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陈沧夜

打个赏,让我买瓶可乐喝呗~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