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前在小学、初中学习的时候,内容比较简单,体系也并不庞大。只要认真听讲,多加练习就可以有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中以后,知识体系庞大,难度也提升很大,没有科学的学习观念和系统的学习方法,即便高一成绩还可以,到了高二下学期以后,再加上自己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学习成绩就很难出彩了。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见到这俩个学习方法是相见恨晚。今日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勉。
正文
一、费曼学习法
- 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来源于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理查德·费曼。
- 知识有两种类型,第一类知识注重了解某个事物的名称。第二类知识注重了解某件事物。
- 理查德·费曼能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这也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单词Concept(概念)、Teach(教给别人)、Review(回顾)、Simplify(简化)
第一步、假装把它(知识、概念)教给一个小孩子
- 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想要学习的主题,想象把它教给一个8岁的孩子,刚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关系。
- 不要使用复杂的词汇和行话,这样会掩盖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只是在糊弄我们自己。
- 自始至终用孩子都可以理解的简单的语言写出一个想法,迫使自己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这个概念,简化观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清楚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步、回顾
- 在第一步中,会发现卡壳、忘记的、不能解释和不能联系概念,这样就找到了自己知识的边缘。
- 然后回归原始的学习资料,重新学习,直到可以用简单的术语解释这一概念。
- 认定自己知识的界限,会限制可能犯的错误,并且在应用这一知识时,增加成功的机率。
第三步、将语言条理化、简化
- 检查自己手写的笔记,确保上面没有从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话。
- 将这些笔记用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
- 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尽量使它足够简单,避免混乱。
第四步、传授
- 最后把它教授给另一个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的人,确保自己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 检测知识最终的途径是你能有能力把它传播给另一个人。

二、卡片盒笔记法
- 卡片盒笔记法是最强的思考、写作的个人工具,和知识工作的整理方法、放大器。
- 社会学家卢曼,在6堆、4个抽屉里积累了90000个知识卡片
- 卡片盒笔记法是以标准化流程,简化、统一想法的格式和思想的步骤。
- 有了一堆标准化、互相关联的笔记,就很容易以无穷无尽的形式快速组装。
卡片盒笔记法的特点
一、超文本
- 可以从当前页面分支,将另一文本注入当前页面,同时隐藏其内容。
- 强调卡片之间相互参照、解释、扩展,特别是远距的、深层的、跨层的联系,而非收集。
- 非线性链接:只要链接到新的卡片,把它放哪里并不重要。
- 每个卡片都有固定唯一的地址,以便引用。
- 文本是线性的,而超文本是有机的。
二、原子性原则
- 内容和卡片的边界一致、明确
- 卡片是最小的知识单元,卡片的标题更要高度概括
- 引用卡片时,就知道它的想法是什么,用卡片的原子创造文本的分子
三、个人化、包括基于项目的、共享的项目卡片
- 每个卡片都有3部分
- 地址——可以用标题作为地址,只要是唯一性的,而且改变标题也不会改变对地址的引用
- 正文——包括一个简洁的关键句,来阐述概念,而且最好举一个以上的例子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话重写,卡片才会成为知识,而并非信息,才能增加理解、提高对处理信息的记忆
专注当前项目,保持写作的心流状态,长远上更有生产力
- 卡片长度——创造分子的原子的长度,是由目标决定的
- 参考文献:如果内容来源于外部,在每条笔记的底部写下信息来源。如果是自己的想法则留空
- 唯一标识符:
- 卢曼式的ID,每张笔记卡片都有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标识符。
- 基于时间的ID,时间戳。
- 其他任意的唯一字符串,
- 用标题作为ID
四、链接卡片
- 每个新卡片都要链接另一卡片
这是主要知识创造机制之一:链接的意义、原因是明确的
链接知识碎片,会提高记忆力、增长知识,从而更好地观察、出现更多的普遍模式,并进入现实的一般模式
- 链接的上下文,是向未来的自己解释,点这个链接,会发生什么
五、卡片的分类
- 临时卡片
随时记录灵光一现的想法等,只用关键字、半句话、用词不准确也无妨。
最好每天整理清空。重点是记得及时、激发想法
- 文献卡片
简洁、准确地概述原文有用的想法,打散其逻辑、次序
- 结构笔记
元笔记——关于其他卡片及关系的卡片,从而也是最中心的卡片,是一个主题的切入点、创作的起点
每写一个主题的新卡片,都要在结构笔记上链接新卡
形式:
-
- 嵌套的层级目录

-
- 顺序结构:障碍模型、化学模型
- 差异化模型
- 顺序结构:障碍模型、化学模型
- 项目笔记
单独存放单独项目的笔记
- 两种卡盒
-
- 知识卡片盒:存放知识卡片的盒子
- 文献笔记盒:存放文献笔记的盒子
六、使用流程
- 看到想记的东西,统一记录到临时卡片中
- 整理临时笔记
- 文献笔记按统一的格式整理
- 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语重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卡片。如果此知识点属于已经建立的知识卡片的补充,则直接到原来的知识卡片中补充
- 整理后的文献笔记放入文献笔记盒、知识卡片则放入知识卡片盒。按统一的命名规则命名,按统一 的链接规则链接之前的笔记
- 定期整理永久笔记(结构笔记),按相应的规则建立索引表
- 调用永久笔记或文献笔记创作
总结
这几天学习了一下费曼学习法和卡片盒记忆法。感觉受益匪浅,
其实我最开始是在一个C语言群里了解到了Obsidian这个笔记软件,然后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我也是初步了解还没有真正地使用起来。
开设博客的原因也是想给自己一个平台,去把自己今后学习的想法、心得发布出来,供别人观看。这样也可以接受别人的评论。
然后Obsidian这个软件我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

上面就是我这几十天抽时间记录的近五百张知识卡片,不过大部分卡片的双向链接还没有做好,例句也没有补全。接下来我还会抽时间完善这些内容。这些知识卡片全是关于新标日初级的内容,等以后学完中级、高级,我也会慢慢把知识点做成知识卡片,补充进来。
今后我也会利用好这些工具,建立自己的知识宇宙。
今日分享这些内容也是想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