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手记·浮山摩崖石刻(四)

此系列文章均来自于文乡枞阳,作者王乐群,特此说明。

 

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四)

作者:王乐群

 

方以智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登记三块,本篇为你介绍“方以智题诗摩崖石刻”。

在栖真岩内崖壁上,有方以智摩崖诗刻一幅,纵28厘米,横42厘米,右起竖式,阴刻五行,满行6字,现存28字,每字约5厘米见方。刻文为:“绝壁巉岩惯放脚,双关一带同杀活。残枰敲碎通天眼,那问黑白落不落。”字体行草得兼。落款已难以辨识。

_

调查者说

1

1

1

 

 

据清寿州人邓旭《游浮山记》载:此诗为方以智撰题。

观此书风,应是方以智中年以后所书力作。书写得体,淳朴俊秀;行笔圆转方折,偶有出锋,藏而微露。曲处有筋,直处有骨;当行即流,当停即止。秾纤修短,风神流动,富于变化。借书法抒怀,以书法展示个性,寓澎湃激烈之情于平静中和之中。充分体现出方以智这一书法大家的风貌,从根本上透出了明代晚期学人书法的姿态气象。

 

 

“字如其人”,从方以智性格变化和书法作品的风貌来看,随着方以智性格由激烈奔放到平和静气的转变,他的书风亦由迭宕神奇发展为拙趣古朴。他的前期作品酣畅淋漓,神采飞扬;后期作品受章草影响,古朴遒劲,超凡脱俗,深得唐人章法而意趣则全得晋人的古朴,可谓雄厚、潇洒、秀丽兼备,集诸大家之长,浑然自成一体。《陪翁训子语》评之曰:“文忠公于晋唐宋书家,仿之无不酷似。双钩草书,故多迂回转折,而神情露于毫发之间。吾更见公作径尺钟繇楷书,奇绝!奇绝!”秦祖永云:“以智书作章草,亦工二王。”《方以智诗词书画略述》称其书法曰:“其圆润浑厚之笔,取法于钟、王,疏密大小之姿,变化于北魏;而驰骋奔放之势,又出于张旭、怀素之间,别有精神,自成风貌。”

 

1

2

1

 

方以智“七岁赋诗”,“发笔颇有凌云气”。此后便开始诗歌创作,坚持五十余年之久,终其生而未辍,作品数量相当可观。陈子龙读了《博依集》后说:“去年秋,余游钱塘,遇桐城方以智,其出诗数百篇,诸体皆有,大要归于极古,其才情超烈,有过济南(即刘攀龙)而挟旨则同矣。”这里说的是方以智二十二岁以前的诗作。陈子龙又说:“其情怨而不怒,其词整浑而达,其气激壮而沉实。”这是对方以智二十二岁以后诗作的评价。《静志居诗话》称:“(方以智)先生纷纶五经,融合百氏,插三万轴于架上,罗四七宿于胸中。早推许郭之人伦,晚结宗雷之净社。乐府古诗,磊落崇岭。五律亦无浮响,卓然名家。”

方以智的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不仅因为他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浓烈真挚的感情。他的诗写得真实恳恻,或慷慨,或沉痛,或恳挚,但皆发自心中之诚,言之有物,勇于创新,首开一代良好诗风与学风,这就为有清一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方以智的书法作品多为自撰的诗或词,以诗、词之意境增书法之韵味,塑造了方以智艺术家的形象。他积年累月沉浸于葩骚汉魏、唐诗宋词,涉猎于梦窗屯田的长短句,恬吟蜜咏,挹取其清晖芳泽,并以儒、佛、道之我见做到潜龙勿用之意蕴,洗心退藏,退藏于密,然后宣泄于尺缣,不是为书法而书法,而是有感而作而发。其识见与个性更能得到充分体现。前贤论诗云:“诗功之深,非胸中有万卷书不能挥洒自如也。”当代书法家撰写传统诗文的日渐式微,以至今日书法内容大多摘录前人章句或干脆抄录古诗,“龙”、“鹅”满天,省心又省力。姑且不论其笔力如何,书者不能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与欣赏者在情感交流上已是“隔了一层”,其情趣就大打折扣;不见书者自己的心灵与感受,直如“抄书染纸“,岂不愈见生分?味同嚼蜡。方以智的书法作品,都是自撰的诗或词,其弦外之音,情外之理,相互交融,每看一遍,几乎都能有新的妙趣,不但见法,还能见情,生动感人就不待言了。

 

调查者: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枞阳县博物馆

摄影:吴得华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