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塔筒接地的设计

0. 背景

关于混凝土塔筒接地的设计,早期普遍采用接地扁钢专门作为接地导体。后来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直接用塔筒里面的纵向和环向钢筋作为接地导体?原因是什么?本次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1. 正文

先说结论,直接用塔筒里面的纵向和环向钢筋作为接地导体是不可以的,而且应该禁止。

1.1 原因1

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做出明确要求,钢筋往往和爬梯支撑臂的埋件有接触(其实就算要求不允许有接触,实际施工中也很难确保)。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将雷电引导至爬梯,进而危及运维人员生命。

关于这一条,其实作为不能采用钢筋接地的原因存在瑕疵。因为即使采用专门的接地扁钢,扁钢也有可能会和钢筋、埋件等接触。所以应该对扁钢预埋作出要求。

1.2 原因2

混凝土碳化理论研究表明,虽然碳化后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直接利用结构的受力钢筋作为避雷引线,会改变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电位,发生电化学反应,促使混凝土碳化,加速钢筋锈蚀膨胀。因此,应禁止利用钢筋接地。

  1. 本条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文献13
  2. 某些住宅建筑直接采用框架柱内的受力钢筋接地,其原因在于,框架柱一般在室内,并且有外饰面,混凝土碳化缓慢。暴露于室外的构件并不具有这些条件。

1.3 结论

不能利用受力钢筋接地;
接地扁钢应该避免与钢筋接触,也要避开埋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imulink平台构建的锂电池供电与双向DCDC变换器智能切换工作的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状态荷电(SOC)自动或手动切换两种工作模式:一是由锂离子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向负载供电;二是由直流可控电压源为负载供电并同时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为锂离子电池充电。文中不仅提供了模式切换的具体逻辑实现,还深入探讨了变换器内部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机制以及电池热管理模型的关键参数设定方法。此外,针对模型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调试建议。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锂电池管理系统及其与电源转换设备交互机制的研究者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和优化锂电池供电系统的性能,特别是涉及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场合。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细节,从而提高实际项目的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为了确保仿真的准确性,在使用该模型时需要注意一些特定条件,如仿真步长限制、电池初始SOC范围以及变换器电感参数的选择等。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震荡发散现象,文中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eorge1415926

看着有用,请作者喝杯咖啡啦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