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学习笔记5-2:数字调制——连续相位和恒包络问题(非线性功放、连续相位CP FSK信号、最小频移键控MSK、GMSK)

  •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非线性功放,需要降低信号PAPR,这要求信号具有恒包络特性
  • 信道带宽有限,需要降低信号带外泄露(进而传输失真小),要求信号具有连续相位特性(从而高频成分少)

波形连续和恒包络之间存在矛盾:想要恒包络就会有跳变(波形不连续,频谱扩展);想要连续波信(连续相位),为了平滑过渡就没有恒包络
下面会看到:

  • 错位QPSK(OQPSK):在QPSK的基础上,基带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错位半个符号周期(成形滤波器仍然是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从而改善了相位跳变
  • 对于FSK,两个码元之间有相位跳变,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 FSK是一种同时满足相位连续和恒包络的调制方式
  • 对于CP FSK,理论上最小的频率间隔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得到最小频移键控MSK,获得较高频谱效率
    MSK可以视为CP FSK调制指数取1/2时的特例,MSK也可以用OQPSK等价实现
  • MSK的实现方法:用方波控制VCO(实现CP FSK),并且保证输出信号频率间隔为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
    MSK的连续频谱仍有带外泄露问题(因为MSK不是周期信号,进而频谱也不可能在频率间隔为 Δ f \Delta f Δf之外突然截断,故真正的带宽大于 Δ f \Delta f Δf
  •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不是直接用方波作为VCO的控制信号,而是方波先经过高斯滤波器,再作为VCO的控制信号,从而改善MSK的带外泄露问题
  • 数字预失真DPD出现后,不再那么追求信号恒包络(相对而言频谱效率低),而是关注频谱效率,最终QAM技术重新胜出

非线性功放问题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
理想的功放能线性放大信号的功率,从而使信号传播更远,即 y ( t ) = k x ( t ) y(t)=kx(t) y(t)=kx(t) k k k为放大系数;
而实际中功放是非线性

我们知道,线性系统有频率保持特性(若输入为正弦,必然输出相同频率的正弦)
而非线性系统(非线性功放)有频谱扩展问题:输入正弦,输出很多本不存在的频率成分)

为避免非线性功放的频谱扩展问题,应该尽量使用功放的线性区域(图中的 P L P_L PL
这就是说,需要保证功放输入端的信号最大功率不能超过 P L P_L P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限制输入信号最大功率为 P L P_L PL,那么信号的峰均功率比就很重要了: P A P R = P p e a k P a v g PAPR=\frac{P_{peak}}{P_{avg}} PAPR=PavgPpeak
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APR越高,则信号对功放的使用效率越高(使用功放要限制输入信号最大功率,一旦输入信号PAPR较大,会导致需要进一步压低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

可见,为提高功放利用率,希望降低信号PAPR,特别的,具有恒包络的信号具有最低的PAPR,因此有时追求信号的恒包络特性

4QAM的恒包络特性讨论:波形连续(相位连续)和恒包络的矛盾

对于4QAM调制得到的射频信号:

  • 如果成形滤波器采用矩形脉冲:射频信号恒包络,但是两个符号间有相位跳变,导致了带外泄露,频谱非常宽(引入额外高频成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如果成形滤波器采用升余弦滚降滤波器:频谱限定在一定频段范围,时域波形更平滑,无相位跳变,但射频信号不再是恒包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对于4QAM,波形连续和恒包络之间存在矛盾:想要恒包络就会有跳变(波形不连续,频谱扩展);想要连续波信(连续相位),为了平滑过渡就没有恒包络

是否存在同时满足相位连续和恒包络的调制方式呢?这就是下面将介绍的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 FSK

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 FSK

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 FSK(Continuous Phase FSK)原理很简单:用(矩形的)基带脉冲信号控制压控振荡器VCO,从而频率被调制了的FSK信号
注意,VCO的输出信号为: s R F ( t ) = cos ⁡ [ θ ( t ) ] , 其 中 信 号 的 总 相 位 θ ( t ) = 2 π f c t + ϕ ^ ( t ) = 2 π f c t + K ∫ − ∞ t u c ( τ ) = 2 π f c t + 2 π h ∫ − ∞ t u c ( τ ) s_{\mathrm{RF}}(t)=\cos [\theta(t)],\\\begin{aligned}其中信号的总相位\theta(t)&=2 \pi f_{c} t+\hat{\phi}(t)\\ &=2 \pi f_{c} t+K \int_{-\infty}^{t} u_{c}(\tau)\\ &=2 \pi f_{c} t+2\pi h \int_{-\infty}^{t} u_{c}(\tau)\end{aligned} sRF(t)=cos[θ(t)]θ(t)=2πfct+ϕ^(t)=2πfct+Ktuc(τ)=2πfct+2πhtuc(τ)

  • 输出信号的频率: ω ( t ) = d d t θ ( t ) = 2 π f c + K u c ( t ) \omega(t)=\frac{\mathrm{d}}{\mathrm{d} t} \theta(t)=2 \pi f_{c}+K u_{c}(t) ω(t)=dtdθ(t)=2πfc+Kuc(t),也就是说输出信号的瞬时角频率由输入 u c ( t ) u_{c}(t) uc(t)线性控制,实现了FSK
  • 输出信号的相位: θ ( t ) = K ∫ − ∞ t u c ( τ ) \theta(t)=K \int_{-\infty}^{t} u_{c}(\tau) θ(t)=Ktuc(τ),由于积分的作用,无论 u c ( t ) u_{c}(t) uc(t)波形如何(即使为跳变的方波),输出信号相位必然连续

其中,从输入信号 u c ( t ) u_{c}(t) uc(t)和输出信号频率是线性关系,只相差一个系数 K K K

  • K K K是VCO的灵敏度系数 K = 4 π f d T s K=4 \pi f_{d} T_{s} K=4πfdTs
    其中 f d f_d fd最大频率偏移(它是FSK的带通信号频谱带宽的一半,即频谱最边缘部分相对于中心频率的偏移)
  • 对于CP FSK,我们定义一个参数:调制系数(modulation index) h = 2 f d T s h=2 f_{d} T_{s} h=2fdTs
  • 灵敏度系数和调制系数的关系: K = 4 π f d T s = 2 π h K=4 \pi f_{d} T_{s}=2\pi h K=4πfdTs=2πh

例如,用矩形的基带脉冲作为VCO的控制信号 u c ( τ ) u_c(\tau) uc(τ),输出的CP FSK信号如下

如果信息比特经过矩形脉冲 g ( t ) g(t) g(t)进行脉冲成形,则上式中基带信号(VCO控制电压) u c ( t ) = ∑ n I n g ( τ − n T s ) u_c(t)=\sum_{n} I_{n} g\left(\tau-n T_{s}\right) uc(t)=nIng(τnTs),则有CP FSK信号: s R F ( t ) = cos ⁡ [ 2 π f c t + K ∫ − ∞ t u c ( τ ) d τ ] = cos ⁡ [ 2 π f c t + 2 π h ∫ − ∞ t ∑ n I n g ( τ − n T s ) d τ ] s_{\mathrm{RF}}(t) \quad=\cos \left[2 \pi f_{c} t+K \int_{-\infty}^{t} u_c(\tau) \mathrm{d} \tau\right]=\cos \left[2 \pi f_{c} t+2 \pi h \int_{-\infty}^{t} \sum_{n} I_{n} g\left(\tau-n T_{s}\right) \mathrm{d} \tau\right] sRF(t)=cos[2πfct+Ktuc(τ)dτ]=cos[2πfct+2πhtnIng(τnTs)dτ]CP FSK信号波形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之对比,普通的FSK(非连续相位FSK)则在两个符号之间有跳变,频谱出现高频成分,即带外泄露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小频移键控MSK

对于FSK而言,不同符号可以对应不同的频率,并且频率间隔越小,能够实现的频谱效率越高;

  • 然而FSK的频率间隔不能无限小,下面将证明,实现正交的两个余弦信号,其频率间隔最小为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注意,不是 1 T s \frac{1}{T_s} Ts1,而是最小可以做到其一半)
  • 最小频移键控MSK使用了(理论上最小的)频率间隔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的FSK
  • 若考虑2FSK,显然仅有的两个频率就在中心频率的两侧,故有频率间隔 Δ f = 2 f d \Delta f=2f_d Δf=2fd(两倍最大频率偏移)
    结合上面的CP FSK的调制指数概念,从而有:MSK的调制指数为1/2 h = 2 f d T s = Δ f T s = 1 2 T s T s = 1 2 h=2 f_{d} T_{s}=\Delta f T_{s}=\frac{1}{2T_s} T_{s}=\frac{1}{2} h=2fdTs=ΔfTs=2Ts1Ts=21

MSK可以视为CP FSK的特例:CP FSK采用的频率间隔为(理论上最小的)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即为MSK,或者说CP FSK的VCO的灵敏度取 K = π K=\pi K=π、调制指数取 h = 1 / 2 h=1/2 h=1/2即为MSK

证明:实现正交的两个余弦信号,其频率间隔最小为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
将两个FSK已调信号(不同频率的余弦信号)做内积,若结果为0则两者正交,说明可以区分出这两个频率成分
ρ k m = ⟨ ℜ [ s m ( t ) ] , ℜ [ s k ( t ) ] ⟩ = ∫ 0 T s cos ⁡ ( 2 π k Δ f t ) cos ⁡ ( 2 π m Δ f t ) d t = 1 2 ∫ 0 T s cos ⁡ [ 2 π ( m − k ) Δ f t ] + cos ⁡ [ 2 π ( m + k ) Δ f t ] d t = 1 2 ( sin ⁡ [ 2 π ( m − k ) Δ f T s ] 2 π ( m − k ) Δ f + sin ⁡ [ 2 π ( m + k ) Δ f T s ] 2 π ( m + k ) Δ f ) \begin{aligned}\rho_{k m} &=\left\langle\Re\left[s_{m}(t)\right], \Re\left[s_{k}(t)\right]\right\rangle \\ &=\int_{0}^{T_{s}} \cos (2 \pi k \Delta f t) \cos (2 \pi m \Delta f t) \mathrm{d} t \\ &=\frac{1}{2} \int_{0}^{T_{s}} \cos [2 \pi(m-k) \Delta f t]+\cos [2 \pi(m+k) \Delta f t] \mathrm{d} t \\ &=\frac{1}{2}\left(\frac{\sin \left[2 \pi(m-k) \Delta f T_{s}\right]}{2 \pi(m-k) \Delta f}+\frac{\sin \left[2 \pi(m+k) \Delta f T_{s}\right]}{2 \pi(m+k) \Delta f}\right)\end{aligned} ρkm=[sm(t)],[sk(t)]=0Tscos(2πkΔft)cos(2πmΔft)dt=210Tscos[2π(mk)Δft]+cos[2π(m+k)Δft]dt=21(2π(mk)Δfsin[2π(mk)ΔfTs]+2π(m+k)Δfsin[2π(m+k)ΔfTs])上式中,要使得两个相邻频率( m − k = 1 m-k=1 mk=1)的余弦信号正交,即 ρ k m = 0 \rho_{k m}=0 ρkm=0,要求 Δ f = n 2 T s \Delta f=\frac{n}{2T_s} Δf=2Tsn(其中 n n n为任意正整数),进而最小频率间隔就是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

例如,给定了符号周期 T s T_s Ts,满足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的互相正交的余弦信号如下( m = 0 ∼ 4 m=0\sim 4 m=0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MSK的实现:用方波控制VCO,并且保证输出信号频率间隔为 Δ f = 1 2 T s \Delta f=\frac{1}{2T_s} Δf=2Ts1

然而这样做仍不完美:虽然VCO输出信号相位连续,且频率间隔最小,但是MSK的连续频谱仍有带外泄露问题(MSK不是周期信号,不可能只有两根谱线,频谱也不可能在频率间隔为 Δ f \Delta f Δf之外突然截断,因此真正的带宽大于 Δ f \Delta f Δf

  •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不是直接用方波作为VCO的控制信号,而是方波先经过高斯滤波器,再作为VCO的控制信号
    这样,高斯滤波器减小了VCO控制电压的高频成分,从而改善了MSK的带外泄露问题

高斯滤波器: h ( t ) = K e − t 2 2 σ 2 , H ( ω ) = K σ e ω 2 2 / σ 2 h(t) =K \mathrm{e}^{-\frac{t^{2}}{2 \sigma^{2}}},\quad H(\omega) =K \sigma \mathrm{e}^{\frac{\omega^{2}}{2 / \sigma^{2}}} h(t)=Ke2σ2t2,H(ω)=Kσe2/σ2ω2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高斯滤波器的带宽由参数 σ \sigma σ决定, σ \sigma σ越大带宽越小;
实际中常用的高斯滤波器的指标是 B T s BT_s BTs,其中 B B B是高斯滤波器的-3dB带宽
GSM中,就采用了 B T s = 0.3 BT_s=0.3 BTs=0.3的GMSK调制

  • MSK方案下,使用矩阵脉冲 R e c t ( t ) Rect(t) Rect(t)进行脉冲成形,得到的基带波形作为VCO控制信号: u c ( t ) = ∑ n I n Rect ⁡ ( t − n T s ) u_c(t)=\sum_{n} I_{n} \operatorname{Rect}\left(t-n T_{s}\right) uc(t)=nInRect(tnTs)
  • GMSK带来了更好的频谱特性(带外泄露少),与此同时误码率增高,需要综合考虑与权衡这对矛盾

GMSK方案与MSK方案的联系:
理解1:先将原始MSK基带波形 与 高斯滤波器求卷积,再将卷积作为VCO控制信号: u c ( t ) = ∑ I n Rect ⁡ ( t − n T s ) ∗ h ( t ) = ∑ n I n g ( t − n T s ) u_{c}(t)=\sum I_{n} \operatorname{Rect}\left(t-n T_{s}\right) * h(t)=\sum_{n} I_{n} g\left(t-n T_{s}\right) uc(t)=InRect(tnTs)h(t)=nIng(tnTs)
理解2:MSK使用的成形滤波器是 R e c t ( t ) Rect(t) Rect(t),而GMSK使用的成形滤波器是 g ( t ) = Rect ⁡ ( t ) ∗ h ( t ) g(t) =\operatorname{Rect}(t) * h(t) g(t)=Rect(t)h(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GMSK的成形滤波器 g ( t ) g(t) g(t)不满足Nyquist准则,引入码间串扰,从而GMSK误码性能比MSK稍差

MSK的OQPSK等效实现

  • 错位QPSK(OQPSK):在QPSK的基础上,基带信号的实部和虚部错位半个符号周期(成形滤波器仍然是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 错位的好处是:相邻两个码元对应的星座点 一定是邻近的(或者就是同一个),对应的相位跳变至多为90度(而普通QPSK最大相位跳变为180度)
    或者从IQ两路信号合成的角度来看,OQPSK避免了实部和虚部同时过零点的情况,从而防止已调信号出现幅度很小的包络(如图中 − 1.5 T s -1.5T_s 1.5Ts处),从而PAPR特性更好,有利于高效使用非线性功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的OQPSK,使用升余弦滚降滤波器来进行脉冲成形,然而信号并非恒包络;
如果成形滤波器换为一个特殊的半正弦成形函数,则此时OQPSK等价于MSK。
下图中,实线对应半正弦成形函数,虚线对应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通过推导带通MSK信号的等效复基带信号,会发现MSK就是 实部发送偶数消息、虚部发送奇数消息、使用半正弦成形脉冲 g ( t ) g(t) g(t)的QPSK
s M S K = A { [ ∑ n I 2 n g ( t − 2 n T ) ] c o s ( 2 π f c t ) + [ ∑ n I 2 n + 1 g ( t − 2 n T − T ) ] s i n ( 2 π f c t ) } s_{MSK} = A\{ [\sum_{n}I_{2n}g(t-2nT)] cos(2\pi f_c t)+[\sum_{n}I_{2n+1}g(t-2nT-T)] sin(2\pi f_c t)\} sMSK=A{[nI2ng(t2nT)]cos(2πfct)+[nI2n+1g(t2nTT)]sin(2πfct)}
其中,由于每个码元周期 要么I路固定而Q路发送新的 I 2 n + 1 I_{2n+1} I2n+1,要么Q路固定而I路发送新的 I 2 n I_{2n} I2n,这显然与OQPSK的特性一致,因此最终可以用OQPSK来等价实现MSK(但是注意,基带脉冲成形必须使用半正弦脉冲才能得到MSK,不能使用普通OQPSK的升余弦脉冲)

  • 总结:使用半正弦成形的OQPSK,等价于MSK调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性功放与QAM的重新崛起

GMSK在2G的GSM中获得应用,然而在3G和4G中又是PSK和QAM一统江山,这与线性功放技术有关

  • 线性功放技术:核心就是数字预失真DPD(Digital Pre-Distortion)
    数字预失真DPD就是对非线性功放的“逆向还原”,最终整个功放表现为线性的,DPD大幅扩大了功放的线性范围,在3G后的系统中广泛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产生线性功放技术后,由于功放的线性范围扩大,对信号的PAPR指标要求没有GSM中那么严格,也就是说不再一味的追求信号的恒包络

  • (毕竟恒包络也有代价:一方面OQPSK中的半正弦成形滤波不是严格带限的,造成带外泄露;另一方面恒包络意味着无法通过幅度传递信息,上述的CP FSK、OQPSK等技术调制结束都不高(每个码元承载比特信息少),频谱效率低,然而4G更追求频谱效率)

  • 最终QAM(包括QPSK)在3G和4G中胜出

有意思的是,Offset QAM技术并未胜出
虽然Offset QAM相对于QAM有一定优势,即可以如OQPSK那样避免零包络,从而降低PAPR;
然而Offset QAM的优势不明显,尤其是16QAM以上时信号零包络概率很小,还引入一定复杂度;
而QAM简单、没有明显技术劣势,从而胜出

  • 9
    点赞
  • 6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作为一个AI,我无法进行绘图,但是我可以通过文字来描述2ASK/2FSK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 对于2ASK调制调制信号为一个数字序列,每个数字对应一个振幅,可以表示为一个矩形波的形式。已调信号则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的信号。解调信号可以采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即将已调信号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得到的输出即为原始数字序列。在波形上,调制信号为一系列的矩形波,已调信号为一系列的正弦波,解调信号为一系列的包络线。 对于2FSK调制调制信号为一个数字序列,每个数字对应一个频率,可以表示为一个正弦波的形式。已调信号则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的信号。解调信号可以采用相干解调的方法,即将已调信号与一个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相乘,得到的结果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出即为原始数字序列。在波形上,调制信号为一系列的正弦波,已调信号为一系列的正弦波,解调信号为一系列的数字序列。 学习收获:通过绘制2ASK/2FSK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字调制的原理和过程,并且对于数字信号的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想:数字通信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应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AI,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希望自己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