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的国产化浪潮下,国产芯片的出货量和替代率近年来迅速飙升。按出货量比率看,消费电子领域,电源管理芯片和射频前端芯片国产替代率已超过70%;工控通信领域,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国产替代率也超过20%;汽车电子领域,电源管理和功率器件的国产替代率尚不足10%。
为了抓住商机,争取项目和订单,许多公司铤而走险,在未完成可靠性实验或可靠性实验已明确未通过的情况下,强行提供可靠性报告,透支信用,进而拉低国产芯片身价,卷入价格战泥潭,不禁令人唏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今天小潮就来聊聊芯片的可靠性。
根据个人多年从业经验,芯片可靠性可以粗略分为三个大类:静电类可靠性、生产类可靠性以及寿命类可靠性。
一、 静电类可靠性
静电类可靠性主要为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作为最高频的失效原因,ESD防不胜防,是造成终端产品客诉的主要元凶。在生产、组装、测试、存放、运输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将电荷积累在人体、仪器和设备中,在不经意间接触就会形成放电路径甚至不接触空气放电,瞬间高压将芯片击穿,从而出现ESD失效。
Latch-Up和Surge与静电无关,但检测机构和测试手法与ESD相似相通,为方便分类和查阅,暂且归在本领域。
1.1 ESD HBM (Human body model)—人体带电模型,标准JESD22-A114
人体是良导体,很容易积累电荷,特别是冬天干燥的情况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