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你可能没听过《跃迁》这本书,你也可能没听过古典这个人,但你一定看过《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别告诉我你没看过,对于我这种读书比较晚的人也才是大一的选修课上老师建议我们大学生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拆墙》这本书已经近300多万册了,可见其对大家的思想的影响,现在拆墙不够了,我们要拆天花板了!😆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名著《在轮下》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  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浮躁焦虑,但必  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古典的《跃迁》扩展了眼界。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想干一番事业的,只满足于小确幸的可能不适合。

真正的高手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花1万小时努力练习,也不是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因为未必能创造价值。很遗憾我们所理解的成功学、我们关注的个人成长和生涯设计,大多来自心理学、教育学,他们从个体出发,希望获得个人的成长和内在丰富。

但大多数人期待的竞争力提升、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真正的高手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这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古典老师新书《跃迁》不仅仅是一本方法论的书籍,更是改变行业玩法的书籍。通读完本书,学到很多概念的同时,更多的是开拓了眼界,打开了自己的认知。认真阅读让我深入其中,虽然读起来比较慢,但越读越想继续看后面的内容,现将本书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讲述的是《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古典老师在书的开头给我们介绍三个改变:

①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② 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立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③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结合。

总结出时代的特征: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接着介绍“高手”的暗箱:取势、明道、优术。“高手”都懂得利用更底层的规律,激发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我们每个人的个体成长也逐渐由渐进式成长向跃迁式成长过度,在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的基础上,融入科技、社会体系的能量,让我们可以跳跃式跃迁,实现自我跃迁。自我跃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① 认知跃迁:靠学习、解决范式问题;

② 能力跃迁:靠积累、练习、见人、蓄势;

③ 能级跃迁:价值输出后的势能提升。

最后讲述我们如何才能跃迁成为时代强者

① 驯服自己的注意力;

② 围绕着目的思考,围绕着重点做事;

③ 理解系统,和陌生人联机协作;

④ 外包大脑。

以下是关于第一章的思维导图笔记,分享给大家:

 

第二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通过只打甜蜜区里的球三个故事:棒球之神、投资理念、大蛇战略,引出高手战略的方法: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新东方名师的崛起路径,一共经历三次跃迁: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利用系统放大名气,与最优秀大脑互联。引出好的战略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制定好的成长战略:

① 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

② 快速占领赛带的头部;

③ 吸引最好的资源;

④ 互联最好的人才;

⑤ 共同成为第一名。

头部的神奇效应通过幂律分布得到理解,幂律有两个特征:高度的不平均【头部集中】、分形。持续学习=扩大视野,提高效能=扩大移动能力;持续关注、观察、验证高价值区;向正确的方向移动,爬上幂律顶部。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头部收益更高,收益不仅和能力有关,更与站位有关;头部加速度更快,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实战可以提升能力。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头部呢?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即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且有优势的领域,并且要遵循头部效应的三原则:

①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② 思考差异化优势;

③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凤头。

高手的战术策略有专注和迭代。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迭代是聪明人的笨功夫,持续迭代,带来系统性的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第二章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第三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识别知识源头,明白我们获取的知识是一二三四手信息的哪部分,尽量让自己获得的知识是未被其他人加工过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萃取知识晶体,在联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跟其他人互换知识晶体。

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有:找到知识源头、及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现在的学习思路已经由自学逐步过渡到联机学习、跨界联机学习,从自己找答案过渡到用答案换答案的阶段。

联机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联机写作,其中的要诀有:多元、高频、提问、结构、汇聚。也可以来一场思想夜宴,通过前期准备、提前拉群、激发脑洞、成果分享等环节,让参与者联机者都能跃迁。

作为终身提问者,因为问题比答案更有效。提问可以抗折旧,提问可以引导我们思考,提问还可以引发创造,如灵感迸发、厚积薄发、即兴发挥。要成为一个终身提问者,可以从列问题单开始,也可以从假装写一本书开始。分享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证据、视角、联系、猜想、相关。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为价值。I:输入问题;P:解决问题;O:输出产品。我们可以放大碎片化价值,设计自己的知识IPO,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词刷出去。

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个人知识体系有:问题导向-联机思考-知识晶体-信息源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断联机、提问、传播。不断地提问,带领我们跃迁。

第三章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第四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破局,面对身活中的无解问题,需要打破轮回:第一序、第二序的改变,其中第一序改变是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改变的是系统中的元素;第二序改变是系统间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改变的是系统的关系。

系统包含三个要素:系统元素、元素关系、系统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以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新手要学习系统,老手会利用系统,而高手需要破局。

回路: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书中分享了4种增长引擎:好习惯、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快速学习的知识IPO、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4种死亡螺旋:穷者越穷、投入不足、工作狂循环、做自己。真正的回路高手会这样做:识局,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学习一些能自增长的技能:读写能力、破英语、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聪明的善良。

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高效能人士的多层系统:资源层、方法论层、目标层;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靠方法,高水平努力靠选择目标。多层系统共同点: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知识体系是一个“信息来源-学习方法-联机大脑-解决问题”的系统;

写作是一个“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的多层系统;

ETA脱困问题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也是一个多层系统。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握。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其中控制点有能力、努力、难度和运气。需要避免思维惯性、困在底层、过于封闭的情境。

第四章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第五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真正的改变是逆人性的,推动跃迁的关键动力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子的自己。这个时代的新玩法:只做头部、联机大脑、终身提问、理解系统。

看世界:开放而专注。贫富差距变大,不意味着穷人更穷;开放是道德修养,更是理智选择。开放才能不断找准高价值区,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东西带跑。高手战略的内在修炼,就是开放且专注。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拥抱变化的人、忍受变化的人,我们努力成为前两种。

看自己:迟钝而有趣。多元、超然和好奇心,是面对不确定人生的态度,拥抱偶尔,和不确定共舞。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看人际:简单善良可激怒。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的时代,一个弱联系比强联系多的时代。我们从“熟人社会”,逐渐步入了“陌生人社会”。

TFT的人际策略是陌生人社会里很好的策略,同样可运用在真实的商战、人际交往模式中,主要内容有:

① 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② 既往不咎,面向未来;

③ 让人看透,足够简单;

④ 多沟通---不要复杂,不要让人猜。

极致的聪明和善良。交往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 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得选;

② 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③ 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④ 其他关系,暂时不管了。

第五章思维导图笔记整理如下,分享给大家:

 

 


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

但,“即使你的阶层和起点不够好,只要你具有能在网络中识别高级心智的能力,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依然为你敞开。”

1、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记关键词即可。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信息搜索能力,运用信息思考的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力

任何行业,一旦出现能大幅提高效率的技术,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变化。

Q: 思考:观察好的行业可能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有新技术能提高单位生产率,就证明在一段时间内这个行业有前景。

教育培训、出版、传媒、影视的边界会慢慢模糊。传统教育 => 在线教育。在线教育不单单指以前的那种录制视频放网上的做法。现在的公众号、知乎专栏等都可以算。

《全新思维》:六种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索意义。

什么是未来的通用竞争力: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

三个问题: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会被外包吗?明天会做的更好吗?

可怕的不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优秀人的方法论比你正确太多。

跃迁第一个阶段——认知跃迁;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心智模式或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第三个阶段,能级跃迁。

溺水者

· 无法把握自己注意力。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 无法过滤信息的人,找不到重点

· 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合作。

 

外包

第一次:原始人用讲故事的方法(可参看《人类简史》)

第二次:书写和印刷术——解放记忆。读写能力成为教育新宠;

第三次:互联网出现

 

2、要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情”

要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情”——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找到甜蜜区、战略专注、等待机会。

如新东方老师——5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

优秀的老师一般不会100%把一个能力做好,而是花20%的经历迅速把一个能力提高到80分,然后直接切换到下一个能力中。这样一来,就能快速完成一轮跃迁。

新东方老师区别于其他培训机构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之间的互相连接。一开始大家各干各的,后来慢慢熟悉以后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见解和趣闻,到最后形成聪明大脑的联合,形成亲密的合作关系,为后续老师自己个人事业的发展作出非常重要的人脉储备。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找投资人——不同角度给你指导。

找头部系统——也就是每个领域里面最重要的20%。站位比努力更重要!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有事的领域。

所以成为高手——对内,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的推动力。

 3、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

三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

误区1——

原则1——从价值出发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误区2——只看价值,不懂优势。

原则2——思考差异化优势。

原则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鸡头变凤头。

利润最多的领域包括:综合服务提供商、平台产品和三四线城市中小企业主培训,而后者利润率最高,是个价值相当高的区域。先找价值,再找优势!!!

不取巧,结硬寨,打呆仗。只看概率,只要有51%的机会就可以,小步赢慢慢积累就非常可观。不追求“妙手”,因为妙手一般是灵感的呈现,而灵感是不可能磨炼的。反而是呆账能一直不断磨炼。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难懂的书《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知识性阅读《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1、看提升认知的书;2、看书评;3、看目录;4、不从第一页开始,直接看你想看的部分 

4、四种常见知识结构

树状、关联、序列、数据。

树状:层级关系。口诀如教学设计中的“金贵十分恋” 进入导语——规则——时间——分享要求——练习开始

关联结构:事物相互关系。如smart分析法4个象限的关系。

序列结构:提现先后、因果关系。如流程图。

数据结构:体现差异关系。

如何练习上面的结构?尝试给自己画导图!!

如何创造知识晶体:

1、列表:比如关于 xxx 的5个技巧。或“时间管理矩阵”、利润分析表等;

2、更好的具有隐喻功能:比如“生涯彩虹图”等,有数据,有比喻。或者“职业生涯三叶草图”,把兴趣、价值、能力一起协调。

5、联机学习

例子如“学五渣”、李小龙。关键就在分享和获得反馈!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快速抛出去让别人反馈,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跃迁。

三种学习思路:自学(自己找答案)、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春秋时期的诸侯养的士就是这个道理,各个阶层和专业的士在诸侯家里形成联机。

突破点就两个:提问能力和整合能力。如写作:多元、高频沟通、提问、结构、汇聚。

结构:比如:场景-分析-概念-案例。或者数据-技术-金句。

或者自己组局,找几个不太熟的人一起分享,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越能有收获。

知识树 vs 问题树

这是两种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树类型我们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到问题树是以问题为导向,更有针对性。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你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学习的焦虑。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

解锁纠结点

1、第一序到第二序

从一个层级跳到另一个层级看问题。比如节食减肥是行不通的,因为减肥的核心是提高新陈代谢,但节食的作用刚好相反,会让大脑认为你是遭遇饥荒,反而会摄入更多。

第一序变的是元素,第二序变的是关系。不改变内在的关系,只改变元素,系统还是会持续之前的样子。所以要是不从第二序进行改变,那么永远还是会重复以前的错误。

系统科学!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以及功能三个部分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的改变,变的就是关系结构。

2、重新定义目标,跳出死循环,走到第二序。比如销售和产品经理互相抱怨,其实是因为没有理清关注点,关注点应该是客户,而不是销售目标。

3、新手学习系统、老手利用系统、高手需要破局。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看得透。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回路

容易进入死循环:如:工作太累我要休息,旅行就能休息,但旅行需要钱,要钱就要工作……

需要整合,快速学习知识的ipo模式,比如彼得德鲁克的生产模式是: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知识ipo:

 

勤奋: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目标选择。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

细分目标,最好是把宏观的目标量化,可以用数据度量。

他人愿意交往的高手:聪明的善良

1、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2、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3、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4、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急着解决,陪伴就好;

5、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

 

收获:

1、知识要用搜索的,不要用记忆的。

2、要用问题来引导知识的串接。知识树是以你知道的来串接,类似我们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知识。但问题树的结构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是我现在急缺的。

现在明白罗辑思维推荐的“清单法”,其实就是以一个个问题为导向,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1)思考如何提问:

比如在写 git 笔记的时候就会想到,做笔记的目的不是为了以后没事再翻翻,肯定是为了以后有问题不懂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搜索来找到。那么我会如何优化我现在做的笔记呢?当写完一个部分的时候我会想,以后我会如何查这个事情?比如git reset  这个命令。我想自己以后不太可能是为了想了解这个命令的用途来搜索,更可能的是为了查“如何插入 commit”。于是我在“git reset”这个标签后,也补充了一句“如何插入 commit”。

这个方法非常好用,类似于贴标签、关键词,但关键词需要有区别性,否则搜索以后整篇都是结果,容易降低效率。

2)构建知识体系

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这个就非常考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了。比如大学时期学生物学,我能对某个单一知识点做详细的描述,但考综合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回答,当时老师说我的知识不系统。我自己这几年也一直困惑如何让知识形成系统,直到今天看到这个“以问题为导向”,才清晰起来。

3、打造自己的知识晶体——与第2点一样,这点是主动对知识的整理。是自己想出一个问题,通过问题来整理自己的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4、记得看完自私的基因后,突然有种感觉,就是,其实人根本就是被基因控制着帮忙繁衍的个体罢了。

虽然是有点片面的看法,但也能用在正面的地方。比如,情绪来了的时候,会对自己说,妈的又是基因想控制我,我偏不让它得逞!于是好胜的“我”,为了不让基因控制我的激动情绪,就会下意识反抗这种低情绪,于是就慢慢调整回第二序的状态了。

5、如何做笔记?

详见另一篇读后感文章《读书笔记这样做才有效》

再谈谈目标导向:参考:2017.12.16逻辑思维的推送清单、

6、为什么会认同一本书?有可能是作者的思路跟你完全不一样让你觉得脑洞大开,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无形中已经做了一些作者在书里提倡的办法只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当作者把你的这种做法点破并推荐以后,你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朱晓霞AI

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