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详见:百度百科,CAN总线介绍。
CAN应用电路
如上图所示(图片来自互联网),说明如下:
1。图中的TVS1,是防止外部静电损坏CAN收发器,所以增加的静电防护器件;
这个器件选取时,请注意,不要选择寄生电容太大的器件,寄生电容影响信号波形,可能导致CAN总线出现格式错误等错误类型,所以需要注意;
在一个需要注意,ESD器件的击穿电压。
2。R7和R8就是CAN总线的端接电阻。
根据实际的线束特性进行计算得到的。采用两根汽车使用的典型线缆,将它们扭制成双绞线,根据线缆的特征阻抗计算方法得到特征阻抗大约为120Ω,这也是CAN标准推荐的终端电阻阻值。在ISO 11898-2标准里面也有定义。
注意,在选择电阻时,需要选取1%精度的电阻;但是60R的电阻,没有1%精度的;我们可以选择的电阻是60.4R的电阻。
两个电阻之间连接的电容C10,是用来去掉两个信号之间的高频工模干扰信号的。这个电容加上最好,但是不增加,一般也不会导致较大问题出现。
共模电感LB1。
共模电感的存在一是为了滤除CAN总线上的工模干扰电流,对于EMI很有好处。
当共模电流流过共模电感时,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叠加,从而增加了整体的电感量,呈现出高阻抗特性,有效地抑制共模电流。具体来说,共模电流在磁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叠加,使得电感呈现出较大的感抗,从而阻碍共模电流的通过,达到抑制共模干扰的目的。
相反,当差模电流流过共模电感时,两个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几乎没有电感量,因此差模电流可以无衰减地通过。这种特性使得共模电感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而对差模信号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常见的我们电路设计能看到,有些厂家为了省成本。一般是用0R电阻替代共模电感,就是实际贴片的是电阻,共模电感只是留个位置。但是请注意,共模电感对于静电防护会起到一定效果,这个一定要注意,不能简单替换。
3。C9和C12电容。
这两个电容是单独加在CAN H和CAN L总线上,记住,这个电容一般不要加,如果实在是要加的话,记得电容容值不要大于100pF。
如果容值太大,会影响信号的质量。
4。U2就是CAN收发器。
这个基本上每个大厂都有,大家在选择是各取所需。
一般而言,大家注意供电电压以及CAN最大支持的速率即可。
5。STB引脚上拉电阻R6。
这个主要是这个芯片有用,他主要是用来给芯片一个模式的。有些CAN芯片内部有正常模式、低功耗模式支持,根据外部配置以及IO控制实现。
所以需要特殊设计。
隔离CAN芯片
有些系统,必须要使用电源隔离以及信号隔离的CAN芯片,此时需要隔离CAN芯片,实现前后的电气信号隔离,如下就是TI的一款CAN芯片。
隔离CAN芯片可以实现前后信号电源隔离。
这个CAN收发器就是和之前一样的设计方法,主要是电源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源。
隔离CAN电源模块
如国产隔离电源模块,支持5V转5V隔离输出。
但是需要注意,有一定功率损耗存在,基本上实现隔离CAN芯片供电没有问题。
应用电路也非常简单,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应用设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