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服务器连接多客户端(C语言实现)

目录

设计思路:

逻辑设计:

代码实现:

运行结果:


设计思路:

  • 在服务端客户端T一对一TCP的基础上增加几条通信即可,要求各个连接可同时进行通信因此使用多线程。
  • 主线程在listen实现后,使用一个 for 循环一直循环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将每次连接标记(sockFd)保存作为开启检测(检测条件可自行修改,我这个检测判断貌似也没起啥作用 也先不改了 (▼ヘ▼#),可以采用远端 IP 检查或者 IP+port 等方式来作为检测条件)。
  • 每次连接都会开启一个线程用于和客户端的通信(也是使用 for 循环进行数据的接收、处理、发送),数据接收使用阻塞等待。
  • 通信的具体实现,在开发板上部署运行下方的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则在PC端网络调试助手开启多个port与服务器完成多个连接进行通信。

逻辑设计:

TCP服务器端逻辑设计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resource.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ocket.h>
/*********************************************************************************************************
  宏定义
*********************************************************************************************************/
#define __TCP_ECHO_TYPE_CLIENT          1                               /* 客户端模式                   */
#define __TCP_ECHO_TYPE_SERVER          2                               /* 服务器模式                   */
#define __TCP_ECHO_TYPE                 (__TCP_ECHO_TYPE_SERVER)        /* 当前模式选择                 */
#define __TCP_ECHO_IP_CLIENT            "192.168.1.16"                  /* 客户端 IP 地址               */
#define __TCP_ECHO_IP_SERVER            "192.168.1.17"                  /* 服务器 IP 地址               */
#define __TCP_ECHO_PORT_CLIENT          8100                            /* 客户端端口号                 */
#define __TCP_ECHO_PORT_SERVER          8101                            /* 服务器端口号                 */
#define __TCP_ECHO_BUFF_SIZE_CLIENT     257                             /* 客户端接收缓冲区大小         */
#define __TCP_ECHO_BUFF_SIZE_SERVER     257                             /* 服务器接收缓冲区大小         */
/*********************************************************************************************************
** 函数名称: 线程函数
** 功能描述: 为每个tcp连接开启一个线程 用于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 输 入  :
** 输 出  :
** 全局变量:
** 调用模块:
*********************************************************************************************************/
void * tcpThread(void * arg){

    int sockFd = *(int *)arg;

    char cRecvbuffer[__TCP_ECHO_BUFF_SIZE_SERVER]={0};
    ssize_t sstrRecv = 0;

    for(;;){
        memset(cRecvbuffer, 0, __TCP_ECHO_BUFF_SIZE_SERVER);
        sstrRecv = read(sockFd, (void *)cRecvbuffer, __TCP_ECHO_BUFF_SIZE_SERVER);
        fprintf(stdout,"TCP server recive: %s\n",cRecvbuffer);

        if(sstrRecv <= 0){
            if((ETIMEDOUT != 0) && (EWOULDBLOCK != 0)){
                close(sockFd);
                fprintf(stderr,"TCP server bind error!\n");
                return (void *)(-1);
            }
            continue;
         }
         write(sockFd, (const void *)cRecvbuffer, sstrRecv);
    }
}
/*********************************************************************************************************
** 函数名称: main
** 功能描述: 主函数
** 输 入  : argc,argv
** 输 出  : ERROR
** 全局变量:
** 调用模块:
*********************************************************************************************************/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Conn[5];                                                  /* 各客户端的套接口描述符       */
    int i, connTemp;                                                    /* 临时套接口描述符             */
    int connNum;                                                        /* 标记当前连接编号             */
    int sockFd = -1;                                                    /* 套接字描述符                 */
    int iRet = -1;                                                      /* 返回值判断                   */
    int connMax = -1;                                                   /* 连接的客户端总数             */
    pthread_t tid[5];                                                   /* 线程句柄                     */
    struct sockaddr_in sockaddrinRemote;
    struct sockaddr_in sockaddrinLocal;
    socklen_t size_si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创建本地socket连接           */
    if(sockFd < 0){
        fprintf(stderr,"tcp server socket creat error!\n");
        return -1;
    }

    fprintf(stdout,"tcp server socket creat success!\n");

    /*
     * 初始化本地地址结构
     */
    memset(sockFdConn, -1, sizeof(sockFdConn));
//    memset(sockaddrinLocal, 0 ,sizeof(sockaddrinLocal));
    sockaddrinLocal.sin_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sockaddrinLocal.sin_family = AF_INET;
    sockaddrinLocal.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sockaddrinLocal.sin_port = htons(__TCP_ECHO_PORT_SERVER);

    /*
     * 增加地址复用
     */
    iRet = setsockopt(sockFd,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iRet, sizeof(int));
    if(iRet < 0){
        fprintf(stderr,"TCP reuseADDR error!\n");
        return -1;
    }

    /*
     * 绑定本地地址与端口
     */
    iRet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sockaddrinLocal, sizeof(sockaddrinLocal));
    if(iRet < 0){
        fprintf(stderr,"TCP server bind error!\n");
        return -1;
    }
    fprintf(stdout,"TCP server bind success!\n");

    listen(sockFd, 5);
    fprintf(stdout,"TCP server bind listening ...\n");

    for(;;){
//        bzero(&sockaddrinRemote, sizeof(sockaddrinRemote));
        connTemp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ockaddrinRemote, &size_sin);
                                                                        /* 同客户端创建连接             */
        fprintf(stdout,"RemoteAddr:%s, RemotePort:%hu\n", inet_ntoa(sockaddrinRemote.sin_addr),ntohs(sockaddrinRemote.sin_port));

        if(connTemp < 0){
            close(sockFd);
            fprintf(stderr,"TCP server accept error!\n");
            return -1;
        }

        /*
         * 检查当前连接是否存在(检查Fd不太合适,可自行修改)
         */
        for(i=0; i<=connMax; i++){
            if(connTemp == sockFdConn[i]){
                connNum =i;
                break;
            }
        }

        if(i > connMax){
            connNum = ++connMax;
            sockFdConn[connNum]=connTemp;
            pthread_create(&tid[connNum], NULL, tcpThread, (void*)&sockFdConn[connNum]);
        }
//        fprintf(stdout,"sockFdConn: %d\n",sockFdConn[cnt]);
     }
    close(sockFd);
    return 0;

}
/*********************************************************************************************************
  END
*********************************************************************************************************/

运行结果:

多连接开启

 

程序进行中
  • 33
    点赞
  • 15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0
    评论
首先要理解基本的原理,2台电脑间实现TCP通讯,首先要建立起连接,在这里要提到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两个的区别通俗讲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两个人对话,肯定是先有人先发起会话,要不然谁都不讲,谈什么话题,呵呵!一样,TCPIP下建立连接首先要有一个服务器,它是被动的,它只能等待别人跟它建立连接,自己不会去主动连接,那客户端如何去连接它呢,这里提到2个东西,IP地址和端口号,通俗来讲就是你去拜访某人,知道了他的地址是一号大街2号楼,这个是IP地址,那么1号楼这么多门牌号怎么区分,嗯!门牌号就是端口(这里提到一点,我们访问网页的时候也是IP地址和端口号,IE默认的端口号是80),一个服务器可以接受多个客户端连接,但是一个客户端只能连接一台服务器,在连接后,服务器自动划 分内存区域以分配各个客户端的通讯,那么,那么多的客户端服务器如何区分,你可能会说,根据IP么,不是很完整,很简单的例子,你一台计算机开3个QQ,服务器怎么区分?所以准确的说是IP和端口号,但是客户端的端口号不是由你自己定的,是由计算机自动分配的,要不然就出现端口冲突了,说的这么多,看下面的这张图就简单明了了。 在上面这张图中,你可以理解为程序A和程序B是2个SOCKET程序,服务器端程序A设置端口为81,已接受到3个客户端连接,计算机C开了2个程序,分别连接到E和D,而他的端口是计算机自动分配的,连接到E的端口为789,连接到D的为790。 了解了TCPIP通讯的基本结构后,接下来讲解建立的流程,首先声明一下我用的开发环境是Visual Studio2008版的,语言C#,组件System.Net.Sockets,流程的建立包括服务器端的建立和客户端的建立,如图所示: 二、实现: 1.客户端: 第一步,要创建一个客户端对象TcpClient(命名空间在System.Net.Sockets),接着,调用对象下的方法BeginConnect进行尝试连接,入口参数有4个,address(目标IP地址),port(目标端口号),requestCallback(连接成功后的返调函数),state(传递参数,是一个对象,随便什么都行,我建议是将TcpClient自己传递过去),调用完毕这个函数,系统将进行尝试连接服务器。 第二步,在第一步讲过一个入口参数requestCallback(连接成功后的返调函数),比如我们定义一个函数void Connected(IAsyncResult result),在连接服务器成功后,系统会调用此函数,在函数里,我们要获取到系统分配的数据流传输对象(NetworkStream),这个对象是用来处理客户端服务器端数据传输的,此对象由TcpClient获得,在第一步讲过入口参数state,如果我们传递了TcpClient进去,那么,在函数里我们可以根据入口参数state获得,将其进行强制转换TcpClient tcpclt = (TcpClient)result.AsyncState,接着获取数据流传输对象NetworkStream ns = tcpclt.GetStream(),此对象我建议弄成全局变量,以便于其他函数调用,接着我们将挂起数据接收等待,调用ns下的方法BeginRead,入口参数有5个,buff(数据缓冲),offset(缓冲起始序号),size(缓冲长度),callback(接收到数据后的返调函数),state(传递参数,一样,随便什么都可以,建议将buff传递过去),调用完毕函数后,就可以进行数据接收等待了,在这里因为已经创建了NetworkStream对象,所以也可以进行向服务器发送数据的操作了,调用ns下的方法Write就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了,入口参数3个,buff(数据缓冲),offset(缓冲起始序号),size(缓冲长度)。 第三步,在第二步讲过调用了BeginRead函数时的一个入口参数callback(接收到数据后的返调函数),比如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void DataRec(IAsyncResult result),在服务器客户端发送数据后,系统会调用此函数,在函数里我们要获得数据流(byte数组),在上一步讲解BeginRead函数的时候还有一个入口参数state,如果我们传递了buff进去,那么,在这里我们要强制转换成byte[]类型byte[] data= (byte[])result.AsyncState,转换完毕后,我们还要获取缓冲区的大小int length = ns.EndRead(result),ns为上一步创建的NetworkStream全局对象,接着我们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了,如果获取的length为0表示客户端已经断开连接。 具体实现代码,在这里我建立了一个名称为Test的类: 2.服务器端: 相对于客户端实现服务器端的实现稍复杂一点,因为前面讲过,一个服务器端可以接受N个客户端连接,因此,在服务器端,有必要对每个连接上来的客户端进行登记,因此服务器端的程序结构包括了2个程序结构,第一个程序结构主要负责启动服务器、对来访的客户端进行登记和撤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2个类。 第一个程序结构负责服务器的启动与客户端连接的登记,首先建立TcpListener网络侦听类,建立的时候构造函数分别包括localaddr和port2个参数,localaddr指的是本地地址,也就是服务器的IP地址,有人会问为什么它自己不去自动获得本机的地址?关于这个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服务器安装了2个网卡,也就有了2个IP地址,那建立服务器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侦听的使用的是哪个网络端口了,不过一般的电脑只有一个网络端口,你可以懒点直接写个固定的函数直接获取IP地址System.Net.Dns.GetHostAddresses(System.Net.Dns.GetHostName())[0],GetHostAddresses函数就是获取本机的IP地址,默认选择第一个端口于是后面加个[0],第2个参数port是真侦听的端口,这个简单,自己决定,如果出现端口冲突,函数自己会提醒错误的。第二步,启动服务器TcpListener.Start()。第三步,启动客户端的尝试连接TcpListener.BeginAcceptTcpClient,入口2个参数,callback(客户端连接上后的返调函数),state(传递参数,跟第二节介绍的一样,随便什么都可以,建立把TcpListener自身传递过去),第四步,建立客户端连接上来后的返调函数,比如我们建立个名为void ClientAccept(IAsyncResult result)的函数,函数里,我们要获取客户端的对象,第三步里讲过我们传递TcpListener参数进去,在这里,我们通过入口参数获取它TcpListener tcplst = (TcpListener)result.AsyncState,获取客户端对象TcpClient bak_tcpclient = tcplst.EndAcceptTcpClient(result),这个bak_tcpclient我建议在类里面建立个列表,然后把它加进去,因为下一个客户端连接上来后此对象就会被冲刷掉了,客户端处理完毕后,接下来我们要启动下一个客户端连接tcplst.BeginAcceptTcpClient(new AsyncCallback(sub_ClientAccept), tcplst),这个和第三步是一样的,我就不重复了。 第二个程序结构主要负责单个客户端服务器端的处理程序,主要负责数据的通讯,方法很类似客户端的代码,基本大同,除了不需要启动连接的函数,因此这个程序结构主要启动下数据的侦听的功能、判断断开的功能、数据发送的功能即可,在第一个程序第四步我们获取了客户端的对象bak_tcpclient,在这里,我们首先启动数据侦听功能NetworkStream ns= bak_tcpclient.GetStream();ns.BeginRead(data, 0, 1024, new AsyncCallback(DataRec), data);这个跟我在第二节里介绍的是一模一样的(第二节第10行),还有数据的处理函数,数据发送函数,判断连接已断开的代码与第二节也是一模一样的,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额外的添加一段代码,当判断出连接已断开的时候,我们要将客户端告知第一个程序结构进行删除客户端操作,这个方法我的实现方法是在建立第二个程序结构的时候,将第一个程序结构当参数传递进来,判断连接断开后,调用第一个程序结构的公开方法去删除,即从客户端列表下删除此对象。 第一个程序结构我们定义一个TSever的类,第二个程序结构我们一个TClient的类,代码如下:TSever类
要在C语言中获取TCP服务器客户端IP,可以使用以下步骤: 1. 创建一个TCP服务器套接字,并绑定到指定的IP地址和端口。 2. 使用`listen`函数开始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 3. 使用`accept`函数接受客户端连接,并返回一个新的套接字用于与客户端通信。 4. 使用`getpeername`函数获取客户端套接字的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和端口。 5. 使用`inet_ntoa`函数将IP地址转换为字符串形式。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t main() { int server_socket, client_socke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client_addr; socklen_t client_addr_len = sizeof(client_addr); // 创建TCP服务器套接字 server_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 (server_socket == -1) { perror("socket creation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绑定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12345); if (bind(server_socket,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1) { perror("bind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开始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 if (listen(server_socket, 5) == -1) { perror("listen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Server listening on port 12345...\n"); // 接受客户端连接 client_socket = accept(server_socket, (struct sockaddr *)&client_addr, &client_addr_len); if (client_socket == -1) { perror("accept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获取客户端IP地址 char client_ip[INET_ADDRSTRLEN]; inet_ntop(AF_INET, &(client_addr.sin_addr), client_ip, INET_ADDRSTRLEN); printf("Client connected from %s:%d\n", client_ip, ntohs(client_addr.sin_port)); // 关闭套接字 close(client_socket); close(server_socket); return 0; } ```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TCP服务器,绑定到本地IP地址的12345端口。当客户端连接成功时,会打印客户端的IP地址和端口,并关闭连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代码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