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杨氏双缝干涉实验(Young‘s Interference)

目录

1.概念

2.MATLAB代码实现


1.概念

提出时间:1801年

提出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双缝干涉实验起源于光学研究,以它的发现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的名字命名。杨氏干涉实验里,光从隔板上的小孔 S1 发出来,经过隔板 S2 上间隔很小的两条缝 b 和 c。当光经过隔板时,它会被窄缝 b、c 散射,散射后光继续传播,最终在屏幕上形成了干涉条纹。

杨氏双缝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否定了牛顿的光微粒说

2.MATLAB代码实现

首先,定义入射光波长lambda = 632.8e-9(mm);双缝间隙d = 0.08e-3(mm);观察屏离双缝距离L = 1(m);观察屏的尺寸H = 0.1(m)。代码如下:

%% set the parameters of Young's Interference
clear;
clc;
close all;

lambda = 632.8e-9;  % 氦氖激光波长 632.8 nm
d = 0.08e-3;        % 双缝间隙,单位为m
L = 1;              % 观察屏离双缝距离,单位为m
H = 0.1;            % 观察屏的尺寸,单位为m

%%
x01 = d/2;
x02 = -d/2;

y = linspace(-H/2, H/2, 501);
x = linspace(-H/2, H/2, 501);
[X Y] = meshgrid(x,y);
I2 = zeros(size(X));

R1 = sqrt((y - x01).^2 + L^2);
R2 = sqrt((y - x02).^2 + L^2);

A1 = exp(i*2*pi/lambda*R1);
A2 = exp(i*2*pi/lambda*R2);

I = (A1+A2).*conj(A1+A2);
I = I/max(I);

for k = 1:length(y)
    I2(:,k) = I(k);
end

figure
imshow(I2)
title('Intensity pattern on the screen');

figure
plot(x, I)
xlabel('x (m)');
ylabel('Relative Intensity')

运行结果: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图
杨氏双缝干涉光强分布图

 代码下载地址:

杨氏双缝干涉MATLAB代码(Young's Interference MATLAB Code)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关注CSDN“光学码农”!

  • 2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光学码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