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TK中搭建Walker星座
一、Walker星座简介
Walker星座是由英国科学家John G. Walker于1971年提出的一种卫星星座设计方法,旨在通过优化卫星的空间分布实现连续、均匀的全球或区域覆盖。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轨道平面和卫星相位,确保覆盖冗余和效率。
Walker星座:一般卫星轨道是圆形轨道,各轨道平面平均分布,而且轨道平面中的卫星均匀分布时的星座排布。(摘自百度百科)
二、Walker星座类型
Walker星座有几种常见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
Walker Delta (δ): 在这种配置中,所有卫星的倾角相同,通常用于全球覆盖。
-
Walker Star : 这种构型中,卫星在不同的轨道平面上,但所有卫星的升交点赤经相同,形成星形图案。这种配置较少见,通常用于特定的科学和军事应用。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Walker Delta (δ)。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pple_53311083/article/details/140217523
三、Walker星座参数
通常使用T/P/F(或 N/P/F)三个参数描述Walker星座,其含义如下:
- T (Total Number of Satellites):星座中卫星的总数。
- P (Number of Orbital Planes):使用的轨道平面数量。
- F (Phasing Factor):相位因子,表示相邻轨道平面中卫星之间的相位差。通常取 0≤F<P 的整数。
由此,可推算得知:
- 每个轨道平面的卫星数: S = T / P \ S=T/P S=T/P
- 相邻轨道平面升交点赤经之差: 360 ° / P \ 360°/P 360°/P
- 相邻轨道平面内的卫星相位差: 360 ° ∗ F / ( T / P ) \ 360°*F/(T/P) 360°∗F/(T/P)
例如,Globalstar系统(第二代)是一个经典的Walker Delta星座(48/8/1)
T=48:共48颗卫星;
P=8:分布8个轨道平面,每个平面6颗卫星;
F=1:相邻轨道平面卫星相位差为60°;
四、STK搭建(以Globalstar为例)
4.1 插入Seed Satellite
按照插入卫星的方法,首先构建一个基准卫星。
Globalstar的轨道倾角约为52°,轨道高度约为1414公里。
(因为默认是圆轨道,将近地点与远地点高度均设置为1414 km即可)
4.2 生成Walker星座
用基准卫星生成Walker星座的途径如下:
右键Sat1-Satellite-Walker
出现Walker Tool:
需要注意的是:
Type:按照需求选择Delta Star 或 Custom
Total Number of Sats:这里默认应该是Number of Sats per Plane,即每个平面的卫星数,即T/P,注意不要生成错误
一切就绪后点击Create Walker即可。
4.3 Walker星座示意图
最终生成的星座示意图如下所示:
生成的卫星命名应该为:Name of Seed Sat + Orbital Planes + Number Per Plane
(暂未验证,不过应该大差不差)
五、总结
Walker星座通过数学化的参数(F/P/F)实现卫星的最优分布,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和遥感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相位因子平衡覆盖密度与系统复杂度,成为现代卫星星座设计的基石之一。
大功告成,操作还是挺简单的,按需求设置即可,一起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