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风扇,普通风扇一般几十到一二百。但近些年有点火的无叶风扇价格却很感人,动辄几百几千。无叶风扇我还没有亲自研究过,据说它这独特的圆环蕴含着空气放大的秘密,也就是能让流量增大好多倍,实现大风量吹风效果。
我的流体力学研究,怎么能少得了无叶风扇?
无叶风扇不是没有叶片,而是叶片在底座里,平时看不到而已。普通风扇呢,风向前吹
而无叶风扇是风向上吹,吹进这个空腔,再通过这个缝隙吹出来,结构就这么简单。
原理也不复杂,之前咱讲过很多遍,空气向前流,由于粘性会带动环境中空气一起流动,
因此你能感受到风扇吹多大的风,不仅包括它的扇叶吹出的气,还包括环境中被它带动的气。
那么大家看这个结构,就是把原本集中在一起的一坨气给它分散开了,这就增大了吹出的气与环境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就能带动更多环境中的空气,你就能感觉到更大的风了。是不是很好理解。
我们用计算机仿真定量模拟一下。这是用流体软件AICFD计算后的结果,取常规吹风距离的截面统计,相同的流量,气流分散后,被带动的空气量由原来的0.7倍增加到了5.5倍!哇,无叶风扇YYDS!
今天的研究太顺利了!收工!感觉哪里不对。我只考虑了气流分散后对环境空气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前后用的同样的流量,但这个环形体内一定会有流动阻力,会有流量损失,那么分散后的流量就不可能和原来是相等的。
赶紧实测一下,不加环形体的风速,风口面积以及加了环形体的风速和风口面积,这一个简单乘法让我大惊失色,想到由于流动阻力,流量会降低,但没想到会降这么多,
77%,降了77%,出风口流量只有原来的23%了。
再用实测数据重新仿真,二者带动环境空气的比例和第一次算的差不多,0.7倍和5.6倍,但因为空气分散后流量基数只剩23%,就算再加5.6倍的环境空气,最后总流量还是比不加环形体少了10%。
以后谁再只说这结构能放大多少倍空气流量,而不说因为这个结构,内部事先已经损失了多少流量,你就知道他要么压根不懂,要么就是在忽悠你。
当然,这每个风扇内部空间都不完全一样,因此流动损失也不一样,有的品牌也许会给里面的流道形状做些优化,就会让流动损失小一些,按前述的分析和计算推演,如果腔内流量损失能降到75%以内,那么这环形体就确实起到了增加风量的效果。比如降到50%,吹风总量就能增加约1倍。
所以你如果有无叶风扇,可以拆开自己测一下这两处的流速和面积,算一下你的风扇究竟是放大了风量还是减小了风量。计算方法我写在这里啦。
这回,收工!(等等,无叶风扇的出口除了你研究的这种在环形前方的平口,还有另一种出风口你不知道吗?)你是说某森!
阿森的出风口和咱们常见的其它所有无叶风扇的出风口不同,它不在环形的前端,而是在内侧,并且环内壁面呈机翼形状,官方宣传这结构可以增加更多的流量,并且申请了专利保护。
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出风口空气流经翼型表面,由于粘性,带走近壁面分子,导致此处压强减小,而远方为大气压,气流便在压差作用下弯曲,当压差提供的向心力和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一致时,气流便保持这样稳定的沿曲面流动。
以上我说的这些,概括为4个字就是“康达效应”。这个压差从垂直壁面的角度看,维持了气流弯曲,而从沿着壁面的角度看,就有一个压差力推动了空气的运动,使空气速度增大。
以上我说的这些概括为5个字就是“伯努利原理”。速度增大后,对于相同的统计截面,流量便也就更大了。
我也用AICFD仿真了一下,按之前计算的尺寸,把出风口移至环内、并增加翼型,计算后得出它能带动大约8倍的空气量。
没有翼型大家记得刚刚算的是多少吗?5.6倍。确实有所提高,可以肯定翼型结构对增大风量是有用的。但你也可以从倍数看出,5.6到8,也并没有实现翻倍或者更多,所以从带动环境中空气流量的角度看,粘性的作用大于翼型的作用,或者说粘性的作用大于伯努利效应的作用。而且,只有阿森这个翼型曲面的设计有伯努利效应,其它所有出口在环前方的无叶风扇,都只有粘性作用,而和伯努利半点关系都没有。
我发现生活中对伯努利原理的误用有很多,就像刚刚胡说八道的那个,所以后面我可能会单独出一期聊聊伯努利原理的各种误用,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想看。
说回无叶风扇,你可能说我关心的不仅仅是空气流量大不大的问题,还有安全呀、舒适呀、美学呀、身份呀,这些不是我不太擅长,我只负责研究风量,其它的你们接着研究吧。
收工!(那你买不买无叶风扇呢?)我还是先赚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