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书摘&心得之要有被讨厌的勇气(2)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是一本惊艳的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 哲人:那么,具体考虑一下吧。这里我们把“对自己的执著”这个词换成更容易理解的“以自我为中心”。在我印象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 青年:哦,首先想到的是暴君一样的人物吧,残暴蛮横、不顾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认为整个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依仗权力或暴力,像专制君主一样横行霸道,对周围人来说是非常麻烦的人物。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李尔王等就是典型的暴君类型。

  • 哲人:的确如此。

  • 青年:另一方面,虽不是暴君,但却破坏集团和谐的人物也可以说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参加集体活动而喜欢单独行动,即使迟到活着爽约也好不反省。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自私任性的人。

  • 哲人:的确,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的一般印象就是这些。但是,还必须再加上一种类型。实际上,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于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青年:为什么?

  • 哲人:请你考虑一下认可欲求的实质——他人如何关注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又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求?受这种认可欲求束缚的人看似在看着他人,但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失去了对他人的关心而只关心“我”,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 青年:那么,也就是说像我这样非常在意别人评价的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吗?虽然如此竭尽全力地在迎合他人?!

  • 哲人:是的。在只关心“我”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

  • 青年:但是……

  • 哲人:上一次我也说过。有人认为你不好,那证明你活得自由,或许从中能感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气息。但是,我们现在要讨厌的不是这一点。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 青年:啊?这可真是令人吃惊的言论啊!

  • 哲人:不仅仅是你,凡是执著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必须把“对自己的执著换成“对他人的关心”。

  • 青年:好吧。的确,我只看到了自己,这一点我承认。不是如何看待他人,而是只在意自己如何被看待。即使被说成是自我为中心,我也无法反驳。但是,请您也想一想:如果把我的人生看作是一部长篇电影,那主人公肯定是“我”吧?那么,把摄像机聚焦到主人公身上有什么错呢?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 哲人:请按顺序想一想。我们首先是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从属于共同体,能够感受到共同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并能体会到“可以在这里”,也就是拥有归属感,这是人的基本欲求。
    例如,学业、工作、交友,还有恋爱和结婚等,这一切都与寻求归属感紧密相关的。你不这么认为吗?

  • 青年:啊,是的,是的!深有同感!

  • 哲人:而且,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是“我”。这种认识并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君临于世界的中心。“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

  • 青年:整体的一部分?

  • 哲人:只关心自己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他们甚至认为:“大家都应该为我服务,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

  • 青年:就像王子和公主一样。

  • 哲人:是的,正是如此。他们超越了“人生的主人公”,进而越位到“世界的主人公”。因此,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总是会想:“这个人给了我什么?”
    但是,这一点恐怕就是跟王子或公主不同的地方吧——这种期待并不会每次都能被满足,因为“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 青年:的确。

  • 哲人:因此,当期待落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大失所望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屈辱,而且还会非常愤慨,产生诸如“那个人什么也没有为我做”“那个人辜负了我的期望”或者“那个人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之类的想法。抱着自己位于世界中心这种信念的人很快就会失去“朋友”。

  • 青年:这就奇怪了。先生您自己不也说了吗?我们生活在主观的世界中。只要世界是主观的空间,那么位于其中心的就肯定是我。这一点毫无挪移!

  • 哲人:也许你在说“世界”这个词的时候往往会想起世界地图之类的东西吧。

  • 青年:世界地图?什么意思?

  • 哲人:例如,在法国使用的世界地图上,美洲大陆位于左端,右端则是亚洲,被绘制在地图中心的是欧洲,是法国。另一方面,如果是中国使用的地图,那么中国就会被绘制在中心位置,美洲大陆在右端、欧洲在左端。也许法国人在看中国版世界地图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协调感,认为自己被非常不当地赶到了边缘,仿佛世界被任意切割了一样。

  • 青年:是的,肯定会那样。

  • 哲人:但是,在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时候又会如何呢?如果是地球仪,既可以把法国看作中心,也可以把中国看作中心,还可以把巴西看作中心。一切地方都是中心,同时一切地方又都不是中心。根据看的人所处的位置或角度可以产生无数个中心。这就是地球仪。

  • 青年:嗯,的确如此。

  • 哲人:刚才所说的“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一样,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

  • 青年:我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不是被切割成平面的地图而是像地球仪一样的球体。哎呀,作为道理大体能明白,但为什么一定要特别意识到“不是世界的中心”呢?

  • 哲人:这应该再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 青年:积极地参与?具体说说吧。

  • 哲人:就是直面“人生课题”。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考虑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 青年:您是说只有付出了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 哲人:是的。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 2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