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C其实和sensor的结构有关,奈何楼主对sensor结构的研究不是特别深入,所以就从ISP的角度来简单介绍一下BLC相关知识。
1. 什么是黑电平
黑电平(Black Level)这个概念其实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叫法,对于sensor厂家来说,黑电平指的是OB(Optical Black),就是光学上的绝对暗区,处于绝对暗区的像素是不曝光的,OB在sensor中的排列顺序如下图1所示。

图1 Optical Black示意图
图1中彩色的部分就是sensor的曝光数据,黑色的部分就是预留的未曝光的部分,也就是Optical Black,由于sensor本身存在暗电流,所以即使没有外部的光线输入,也有一定的输出电压。sensor中未曝光的部分也是可以读取的,通过读取这些暗区像素的大小,可以实时得到optical black level,大多数sensor厂家都会通过设计自己的算法把它给处理掉,这部分不用ISP操心,所以sensor实际输出的RAW为:
RAW=sensor input - optical black level
但是下面这个pedestal就需要ISP来做了。
在sensor端,AD芯片(模数转换芯片)的精度无法将很小的电压值转换出来,因此,sensor厂家一般会在AD的输入之前加上一个固定的pedestal(基底),此时sensor的输出就变成了:
RAW=sensor input - optical black level + pedestal
这样做的好处是完全保留了暗部的细节,坏处是加了pedestal之后高光信号会有溢出现象,会损失一部分亮部的细节,考虑到人眼对画面暗处更敏感,亮区的一点点损失是可以接受的。而ISP拿到的就是加了这个pedestal的数据,所以ISP的第一个模块就是要把pedestal减掉,在ISP中用于减去pedestal的模块被称为BLC(Black Level Correct),即黑电平校正。
2. 有哪些因素影响BLC
对于ISP端来说,pedestal是可以通过sensor厂家直接获得的,拿过来直接减就行了,但是OB(Optical Black)的处理就会有些麻烦,涉及到了一些算法上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有传感器模拟增益和温度两个方面影响OB。
2.1 传感器模拟增益(AG)对OB的影响
Sensor Analog gain(传感器模拟增益,简称AG):芯片像素点感应光子,将光子转换为电荷,并最终转换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放大的过程称之为“模拟增益”,此过程发生在模数转换之前。
在低增益的时候,图像的亮度比较均匀,图像中没有特别亮的区域也没有特别暗的区域,这个时候OB还是比较集中的,此时用减去OB均值这样的方法没什么问题。但是在高增益的情况下,OB的均值可能没变,但是方差变大了,这就是说OB的波动变大,此时如果还按照OB的均值来减,就有可能有较多的残余,且RGB分量会有明显的不平衡,后面再受到白平衡(Rgain、Bgain)的影响,图像暗处会偏紫。
2.2 温度对OB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变高,OB的偏移也在加大,此时去除OB就要考虑到各家sensor在设计、工艺和算法上的能力了,sensor内部的BLC算法有没有根据温度扣除OB,要看各家的算法设计。
3. 总结
由于pedestal是固定值,目前的ISP设计,都是去除全局均值的做法,根据不同的gain做不同的校准采样。若ISP多扣一点OB,一是会导致awb在暗区偏绿,二是会导致噪声形态被破坏,若ISP分通道扣除OB,会导致不同的色温下,偏色情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