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

4.1 信号完整性概述

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信号线上的质量,即信号在电子线路中以正确的时序和电压作出响应的能力。

4.1.1 信号完整性问题

实际电路中,信号往往呈现出如下图所示的状态,上升到高电平通常伴随着上冲和振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常把信号完整性问题分为4种类型:
①单网络的信号质量;(阻抗突变)
在信号传输路径上由于传输线、过孔,以及其他互连造成阻抗突变而引起的反射与失真。

②多网络间的相互串扰;(耦合)
理想回路与非理想回路的电容耦合、电感耦合。

③电源分配系统中的电源和地线噪声;
由于芯片与电源网络间存在寄生电感和电阻,当大量芯片内的电路和输出级同时动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瞬态电流,导致电源网络和地网络的电压波动和变化。

④元件和系统间的电磁干扰

4.2 传输线原理

传输线:传输线用于将信号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它由完整的信号路径返回路径组成,是类似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一种新的理想电路元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信号在传输线的传送方式就如水流经一根长的方形管子一样,而且是以波浪的形式流过管子,电信号也是以波的形式沿传输线传送,且传送需要花一定的时间

4.2.1 PCB中的传输线结构

最常见的两种传输线结构是微带线和带状线

微带线是PCB外层的走线

带状线是在两个导电平面结构中被介质材料所包围的传输线,

4.2.2 传输线参数

传输线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特征阻抗时延

特征阻抗描述了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所受到的瞬态阻抗,它是传输线的固有属性,与传输线长度无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0为特征阻抗,L为分布电感,C为分布电容

时延即信号传输经过整个线长所用的时间总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d为时延;l为传输线长度;υ为信号的传输速度。

4.2.3 传输线模型

传输线的零阶模型是由一排微型电容并联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用传输线的零阶模型来分析传输线的电压-电流(V-I)特性和瞬态阻抗。
设单位长度为Δx,每个微型电容的大小就是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容量C0与单位长度的乘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流I由注入到每个电容上的电量Q决定,注入电容的电量Q等于电容C乘以其两端的电压V。电量注入到每个微型电容的时间间隔为Δt,等于单位长度Δx除以信号的传播速度υ。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电流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推导出信号受到的瞬态阻抗,根据欧姆定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计算中υ取材料中的光速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线的电压-电流(V-I)特性:传输线上任何一处的瞬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传输线的瞬态阻抗只由传输线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特性即介电常数共同决定。

零阶模型把传输线描述成一系列间隔一定距离的微型电容的集合,这仅是传输线的物理模型,为了得到其等效的电气模型,接下来介绍传输线的一阶模型。

===============================================================
一阶模型

一阶模型是建立在零阶模型的基础之上,把传输线的两条导线的每一小段用电感代替,每两个并联的微型电容由电感连接,共同组成了一个微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入4.2.2节的特征阻抗和时延计算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补充公式:

单位长度电容和单位长度电感与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如下的计量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 时序分析

4.3.1 传播速度

当信号源接入后,信号开始在传输线上传播,两条路径间就产生了电压,而这个电压差又使两导线之间产生电场,继而激发出磁场。突变的电压产生突变的电场和磁场。电场和磁场相互铰链在一起,以变化电磁场的速度(即光速)在传输线周围的介质材料中传播。

电磁场的形成快慢,以及周围的介质材料特性共同决定信号传播速度。

一般存在一种误区,简单地认为信号的传播就是电流的传播,这是错误的观点。

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周围介质中传播。

信号即是电场和磁场的相互铰链,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精确地描述其行为特征

4.3.2 时序参数

TCO是指时钟触发开始到有效数据输出的器件内部所有延时的总和;
缓冲延时是指信号经过缓冲器达到有效的电压输出所需要的时间
TCO = 缓冲延时 + 逻辑延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立时间:时钟边沿触发前,要求数据必须存在一段时间

保持时间:时钟边沿触发后,数据也必须保持一段时间,以便能够稳定读取

如果数据信号在时钟边沿触发前后持续的时间分别超过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那么这部分超过的分量分别称为建立时间裕量和保持时间裕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尽量提高建立时间裕量和保持时间裕量,以保证系统在外界环境发生有限改变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延时称为传播延迟

时钟抖动是指两个时钟周期之间存在的差值,由时钟内部产生,与走线无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钟偏移是指两个相同的系统时钟之间的偏移

4.3.3 时序设计目标

时序设计的最大目标是尽量提高建立时间裕量和保持时间裕量

公共时钟同步,是指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总线上的驱动端和接收端共享同一个时钟源,在同一个时钟缓冲器(CLOCK BUFFER)发出相同时钟的作用下,完成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对于任何时钟控制系统,要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就必须使两个时间裕量都大于零。

在工程中保证足够建立时间裕量的最直接方法是延长到接收器的时钟信号走线,缩短到驱动器的时钟走线,或者缩短驱动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数据信号走线长度。

4.4 反射及阻抗匹配

4.4.1 瞬态阻抗及反射

分立元件其瞬态阻抗为其阻抗;传输线上的瞬态阻抗即为其特性阻抗。

反射:其定义可简单概括为:当信号沿路径传输时,将探测或感受到路径上的瞬态阻抗。如果探测到瞬态阻抗发生改变,则一部分信号将被反射,另一部分发生失真并继续传播下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射交界面处的电压和电流是连续的

4.4.2 反弹

反弹:信号在源端和负载端之间来回形成多次反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源内阻小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会出现振铃,称为过载传输线;当源内阻大于传输线特性阻抗时会将信号上升沿拉长,称为欠载传输线;只有当二者相等时,多次反射才不会发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3 上升沿对反射的影响

随着传输线的变长,反射噪声越趋严重。如果导线足够短,虽然反射依然会发生,但来自另一端的反射是在信号状态转换完成以前就到达,那么就被信号的边沿所掩盖,几乎看不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布线长度应满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4.4 电抗性负载反射

传输线并不总是均匀的,负载为纯电阻的情况也很少

容性负载的存在给接收端信号带来了下冲噪声及上升时间的变长。
不管是末端端接电容还是中途的不连续性寄生电容,都将造成欠冲及延长上升沿时间的问题。

末端负载电容变化时的接收端电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串接到均匀传输线上任何部件都会有一些串联电感。
引线电感较大时,接收端信号电压会发生严重的振铃。

末端电感不同时的接收端电压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5 串扰

当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通过电磁耦合在相邻的传输线上会产生不期望的噪声干扰

4.5.1 串扰现象

串扰:指有害信号从一个网络串到相邻网络

网络是包括驱动源、信号路径、接收器、返回路径和驱动源的一个完整系统,一个网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干扰,也可能被干扰。

所有的线性无源系统都满足叠加原理,在同一个网络上传输的多个信号互不影响。

一个网络上接收的噪声是各个噪声源影响的叠加。

4.5.2 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

当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之间将产生电场,围绕在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周围也有磁场。

这些场并不仅仅局限于微带线的正下方,而是会延伸到周围的空间。这些延伸出去的场称为边缘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电磁场基本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感应电流,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压。

串扰根源:当一个网络(静态网络)的布线进入另一网络(动态网络)的边缘场时→当动态网络信号变化→边缘场变化→在静态网络感应出噪声

耦合:两个网络之间通过场相互作用

耦合又可以分为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而把耦合电容和耦合电感分别称做互容和互感

当返回路径是很宽的均匀平面时,如PCB上的布线,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大体相当。如果返回路径不是很宽的均匀平面,如引线,串扰主要来自于互感。

4.5.3 串扰的模型描述

通常用两种模型来模拟耦合传输线的串扰

① 将相互耦合的两条传输线描述成一个差分对
② 运用n节集总电路模型来近似

二维场仿真器可以用来求解多导体系统中传输线间的电磁现象,求解的输出结果就是电容矩阵和电感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11、C22、C33和C44分别为单位长度微带线与地之间的自电容,Cij=Cji(i≠j)为每对微带线之间的单位长度互容

电容矩阵和电感矩阵联合起来包含了一组传输线间相互耦合的全部信息,据此可以计算多导体传输线系统中各种情况下的串扰。

4.5.4 串扰噪声分析

串扰是由于相邻导体间的互容和互感引起的。

ICM经过CM从微带线1流到微带线2,此电流在微带线2上将向两个方向流动。
变化的电流通过互感在微带线2上感应出电流ILM,方向和微带线1中的电流相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瞬时耦合噪声与耦合电容和电感、信号速度,以及信号强度成正比,而与信号上升时间无关。

容性串扰的近端噪声和远端噪声极性相同,而感性串扰的近端噪声和远端噪声极性则相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远端的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具有相反的极性,所以在远端二者呈现抵消趋势。

对邻近的走线,容性串扰和感性串扰同时存在且容性串扰通常比较强,而对距离较远的走线,串扰主要呈现为感性

4.5.5 互连参数变化对串扰的影响

减小串扰的一般规则:
① 尽量使用边沿速率较慢的器件
② 加大布线间距,减小平行走线长度
③ 减小介质层厚度
④ 信号线应该设计成带状线或埋式微带线
⑤ 相邻信号层的走线应彼此正交
⑥ 对于要求十分严格的系统可以使用差分走线,如系统时钟
⑦ 可以在串扰严重的两条线之间插入一条地线以降低耦合
⑧ 防止布线时出现拥挤

原文见《高速电路PCB设计与EMC技术分析》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借助软件仿真分析,对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 电磁兼容三大类信号完整性问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重点研究了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针对现代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研究的现状和需求,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 针对现代高速电路设计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从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 电磁兼容三个方面对高速电路进行综合分析和层次化设计的思想。 对现代高速电路设计中日益显著的传输线非理想效应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对欠驱动和过驱动情况下所造成的环绕振荡和振铃两类最基本的反射现 象进行了仿真分析与阐述,并对影响反射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抑制反射的六种阻抗匹配措施,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 这六种匹配措施对反射的抑制作用。从能量耦合的角度对串扰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对影响串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它们对串扰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串扰的一般性措施。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布线拓扑结构设计对信号完整性的重要影响,指出了良好的布线拓扑结构设计是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基础,并对布线拓扑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详细研究了电源分布系统的构成,并对电源完整性设计的重点去耦电容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目标阻抗法的电源完整性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实例设计。与传统 PI 设计方法相比,本设计方法和流程能显著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对高速电路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从信号完整性I和电源完整性设计的角度来优化系统 EMC 性能的观点。总结并完善了基于 EDA 工具仿真分析的现代高速电路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对仿真模型和仿真软件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并基于该设计流程和信号完整性设计规则对一块信号处理子板进行了信号完整性设计,通过布线后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信号处理子板完全满足系统信号完整性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和流程在现代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
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High-speed Circuit Signal Integrity Analysis and Design)是一本介绍高速电路信号传输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书籍或文档。这本书主要关注于在高速电路中确保信号的完整性,以确保在高频率、高速度和高带宽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高速电路中,信号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高频率的情况下,信号传输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信号衰减、信号串扰、时钟抖动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数据丢失,从而影响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本书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号完整性分析方法和工具,以及在设计高速电路时的一些有效的技巧和策略。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信号传输线建模与分析、时钟和数据信号的特性分析、噪声和干扰分析、信号调整和校准方法等。 在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信号的传输性能、信号的幅度和时间特性、信号的波形保持和需求、信号的噪声容限和耐受能力等。通过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我们可以评估和优化电路的设计以满足这些需求。 总之,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在高频率环境下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和正确解读的技术和方法。这本书将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技术,并应用于高速电路的设计和优化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