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 的本质和创新, 勇敢的新世界 作者:程明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aa33488010005jv创新之于人类是永无止境的,而我们谈论创新话题的热情也是经久不息。最近跟几位老朋友讨论起创建Web20网络文化教育媒体的话题,我们都认为Web是信息时代影响无远弗界,潜力无穷无尽,而且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创新。我的这几位老朋友都曾经是网络媒体的先锋,其中一位最近在 UC Berkele
基础是永远也补不完的 之前上研的口号一直是打基础,从九月份开学以来,也一直在看基础知识。昨天这学期的核心课程分布式系统终于开始上课,突然发现自己在专业方向上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参考书需要看,很多资料需要查,末了还要写一篇综述。这些事情如果认真去做,加上两门数学课,大概就没有太多时间让我去补基础了。另外还有一门移动计算,说实话,原本我是不想选这门课的,因为看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等上了几次课才发现,移动计算不但和分布式计
教育的真谛 今天上英语听说课时,发现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回来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课文截取了全文的一部分。现在把原文转贴如下:What is Education??? By Karen Pennebaker Whether it is "No Child Left Behind" or any other buzz-word, do people really understand what
进入著名外企并非没有限制 前天,我遇到一位同校同专业的师弟,说是有留学的问题找我聊聊。作为徐小平老师的咨询助手,我接触的留学人群不算少,但是,自己却并非留学技术方面的专家,他此次来北京是为了找机构帮助他润色申请文书,留学准备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我还能帮他什么? 简单地跟他交谈了几句,我发现她对留学并不缺少相应的知识,他缺少的是对留学目的及意义的认识。我说,你这个专业的申请还是要有难度的。他就问,那么你能不能给我
开始旷课了 上个月集中主要精力看完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部分,完成了当时的计划 。这个月打算把重点放在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这本书上,希望本月之内能看完前三章。其他两本书希望也能follow上,但不制定什么硬性目标。本来我希望把拉下的两门数学课补一补,后来又转念一想,这两门课最重要的是应付考试,抓得太早到后面反而会忘了。至于十一月份是否开始补,根据情况到时再说,总之十月份最重要的任务是看完离散数学的前三章。
非典型读研 随着课程的展开,我对这学期课程的工作量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总的来说,课程还是要比本科轻松不少,真正需要花费力气才能通过的也许只有两门数学课:矩阵论和组合数学。这两门都要做不少题目,不像其它课,只要听老师讲一讲,最多翻翻教材就能通过。不要小看就两门课,真正好好做起题来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少。除了这两门,剩下的大头自然是我想读的书了。经过最后的权衡和妥协,我选择了下面这些书: 离散数学
开学一周 转眼已经开学一周了。原来听说研一比较轻松,以为是课比较少,等选完课程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上下学期各七门课,上学期的课表已经排出来了,周一到周日都有课。说轻松的大概是因为研究生不像本科生要求那么严格,课再多不去上自然就轻松了,何况考试又不难过。经历了不如意的四年大学生活,等到现在有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时,自然摩拳擦掌,想开一个好头。但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结果,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当然我可以认
工作一月的感受 从5月9日开始上班到今天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考研后再回到原来的公司原来的团队中,物是人非,自然别有一番滋味。最大的感受是心态的变化,没有了归属感,更多的是一种打工的心态。回想三年前我来到这家公司时,我是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应届毕业生特有的热情,对技术的狂热,以及刚工作的新鲜感让我每天都开足了马力往前冲。两年工作对人的磨砺,以及考研一年的波折坎坷,让我慢慢褪去了浮躁和狂热。三年后,当我又踏入这家
谈谈C++中的抽象 谈谈C++中的抽象作者: 李建忠这两天抽空在审校邓际锋(soloist)先生翻译的Bjarne Stroustrup为Embedded software and systems. 2005写作的《 Abstraction and the C++ machine model》一文。结合自己一段时间的C++培训经验,对C++的抽象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此作一简单总结,与朋友们交流。为了将问题谈
.NET Framework中的一个拼写错误 今天在MSDN Library查阅Keys enumeration时,居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CautionFor the .NET Framework 2.0, a member IMEAccept was added that supersedes the previous entry, IMEAceept, which was spelled incorrectly. The older
上班一周了 上班后日子过得真快,从5月9日第一天上班,屈指一算,已经整整一周了。想起上个月等待工作时的焦灼,还心有余悸,转眼已经一头扎进琐碎的工作中了。4个月,不算很长,但我相信经过考研的洗礼,开学前这四个月的工作经历一定别有滋味。
一年考研经历的回顾和总结(4)——学习方法 相信每个考研人对学习方法的重视怎么说都不为过,我也不例外。考研刚开始时,我和其他研友们一样,在考研加油站里看了无数大牛们写的方法总结。佩服之余,我开始在脑子中慢慢形成想法,觉得好的学习方法大概是什么样的。在考研过程中也不忘坚持看大牛们的文章,一面激励自己,一面改进自己脑子中学习方法的模型。换句话说,我脑子里的学习方法是从众大牛的方法中抽象出来的。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我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理想化的方
工作不值得你全身心投入 3月份忙完考研的事以后,就开始找一份短期的工作,一来不让我开学之前的这几个月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二来解决日渐窘迫的经济问题。4月份花了不少精力去找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过程颇不顺利。自从我03年毕业进入公司以来,便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了,外界的东西很少涉猎。这次找工作,遇到重重困难,不由让我反思过去两年的工作状态,感慨良多。回想当年在公司时,一位工作多年的同事对我讲:公司让你做的事是为了实现
思想和技艺 昨天看到EmilMatthew写的一篇“做题的意义”,提到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做题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回想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我发现自己和EmilMatthew的态度很相似:“自从进了大学后,实际上我对考试的热情是逐渐下降的,对什么为考试而准备,忙的不可开交之类的事甚为不齿。的确,到了大学还为考试而学习确实没什么意思”。中学时我对学习的兴趣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和频繁的考试中,学习给我的认识就是背
谜样的计算机科学之父 谜样的计算机科学之父李国伟从二十世纪后半开始,电子计算机对人类文明产生惊天动地的变革,一个“资讯时代”的文明阶段已经正式展开。把作为计算机理论创始者的涂林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应该是恰当的。我认为艾伦‧ 麦昔森‧ 涂林(Alan Mathison Turing,图一)是二十世纪对人类文明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不过我也要声明,这样的评价也许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我确信随著时代的推进
一年考研经历的回顾和总结(3)——关于计划 关于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研也是一样。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所以我从开始考研到最后复试一直在订计划。但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我的计划几乎没有完整执行过的。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形容我的考研生活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常常是学两三天就要休息一天,每个月还经常要连着休息几天。加上我身体不好,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感冒,回首我的考研学习,很少有什么高歌猛进的提高阶段。看到这里你也许会纳闷,难道415分就是这
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本质李国伟现代数学在方法上的特征现代数学在方法上最明显的特色是它的演绎性,就是由基本定义与公理出发,经逻辑推论到所有定理的发展方式。采取这种方法并非偶然,而是有内在的需求。我们要把一套概念讲清楚,必须用比较简单的概念来解释,但是这些概念又需要再加澄清,如此继续下去,如果不曾周而复始得到一个什么也说不清的恶性循环,便会无限延伸下去,达到一个不可知的前端。人类寻求知识的目的在组织自己
一年考研经历的回顾和总结(2)——不一样的辞职考研 不一样的辞职考研现在工作这么难找,我当初决定辞职考研时,赞同的人不是很多。我女友的舍友听说我要辞职,居然直接问女友“他是不是有病”。女友无语,回头跟我提起,我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还有些人虽然嘴上表示支持,但也只是不想打击我的热情。记得今年一月初我去学校食堂吃饭时,装满了考研资料的书包被偷。当时我复习状态很差,身体有病,一度感觉自己考不上了,心灰意冷时给家里打了电话,心想着家人总能给我
一年考研经历的回顾和总结(1)——为什么考研 引子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收到了计算机学院的录取通知,给考研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从去年5月31日从公司辞职,到今年3月30日体检结束,历时整整10个月。今天,当考研尘埃落定,我坐在四月和煦的阳光下回顾这段经历时,感觉一切都像是做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梦,幸好梦醒之后生活还在按照我预定的轨道前进。这篇文章,不是为后来者写的经验总结,而是我自己的个人总结。考研虽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如果能细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