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由宁德时代联创、副董事长李平创办[柏睿资本]于11月6日完成对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初创公司【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天使+轮融资(独投)后,【宁德时代】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小编有看到,有科技媒体近日发布“独家”报道:[宁德时代]内部已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进行自研;这消息也太闭塞了,[宁德时代]从2024年初就开始对外招聘、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进行技术预研。
硬广,深度了解具身智能赛道和掌握行业前沿资讯(有些资讯,不能公开发布,容易被发律师函),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
目前【宁德时代】入局进行机器人赛道方式为:自研、高校合作、对外投资和与外部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战略合作四种方式。
-
自研:公司年初九开始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隶属于公司21C创新实验室,以技术预研为主,至今没有成熟产品;
-
高校合作:公司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于2023年与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多款智能机器人(包括:腿足式机器人、双足式机器人、重载四足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视觉伺服机器人)联合攻关合作项目;
-
对外投资:11月6日,完成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首笔投资,投资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新贵”【千寻智能】;此前,其已完成近2亿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千寻智能]于2024年1月成立,公司虽定位为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但不同于其他本体企业,其核心卖点是高泛化、高通用机器人大脑;创始人兼CEO韩峰涛曾任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高阳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UC Berkeley,导师是Vision领域的大牛Trevor Darrell,读博期间和深度强化学习先驱Sergey Levine合作开始强化学习方面的探索,博后跟随Pieter Abbeel做强化学习));
-
战略合作:据网上信息,公司今年已接触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并在电池工厂测试验证人形机器人(现阶段,并没有人形本体公司对外透露);
最近比较火的信息还有,主机厂【赛力斯】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不得不说,科技媒体消息也太闭塞了,人家上半年就开始组建团队了(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信息不闭塞)(有些资讯,不能公开发布,容易被发律师函)。
小编在往期文章:人形机器人创企九死一生:商业化卡点梳理中有简单提到:特斯拉证明了旗下车辆和人形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技术同源;随着智驾行业降温且具身智能迎来投资热潮,智驾领域的从业者和公司都纷纷快速转入或加码具身智能;同时,因为硬件(零部件)同源,车企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受困于智驾车企疯狂卷价格,也开始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接下来小编在往期文章基础上,详细阐述智驾领域从业者正疯狂切入具身智能赛道。
往期文章有提到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背景可大体分为: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小鹏等)、机器人企业(优必选、宇树等)、科研院校孵化(银河通用)和互联网背景创业团队(星尘智能、1X等)。
特斯拉开启电动汽车时代的同时开启智驾时代,随着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次具身智能浪潮。
马斯克曾多次提到: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因此特斯拉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更是代表着智驾行业从业者切入具身智能赛道的无限可能。
马斯克多年前就表示并多次表示:特斯拉是最大的机器人公司之一,特斯拉汽车是放在轮子上的机器人;在10月11月,特斯拉“We,Robot”为主题的发布会上,马斯克再次强调了特斯拉人工智能、电池、电子设备等能力在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身上的复用性,并表示两者区别不过是腿上的机器人和轮子上的机器人。
现实中特斯拉也的确这么做;软件层面,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复刻智能驾驶技术路径;由于人型机器人算法与智能驾驶系统相类似,都是将AI能力赋能于复杂硬件设备,串联起众多传感器、运算芯片与执行器,因此Optimus 搭载了与特斯拉车辆相同的 FSD 智能驾驶系统,计算芯片移植了 HW3.0 智驾芯片,具备了完整的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的循环链路。硬件层面: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 采用Dojo 超算平台作为底层 AI 算力支撑;特斯拉超级计算集群Cortex使Optimus不受限于训练算力;电池、摄像头、转向器、制动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可复用于Optimus。
原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的负责人Andrej Karpathy近期访谈时表示:从本质上讲,汽车也是机器人;在从汽车到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技术转移中,工作量其实不大,而且工具都是现成的,只是从汽车转移到机器人上,系统被重新配置,但本质上还是相同的。
特斯拉证明了旗下车辆和人形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技术同源;其实软件技术同源不难理解,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皆属于具身智能领域,运行逻辑基本一致,都是感知、决策、执行;从本质来看,两者皆需要具有智慧的大脑,只是形体不同。随着智驾行业降温且具身智能迎来投资热潮,智驾领域的从业者和公司都纷纷快速转入或加码具身智能。同时,因为硬件(零部件)同源,车企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受困于智驾车企疯狂卷价格,也开始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智驾行业降温可以分两个层面理解:1)行业格局已趋稳;虽技术仍在进步,但头部势力已定,产业链上的细分市场也基本成熟;国外有特斯拉、Waymo 等,国内有蔚小理等,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都有龙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已经占据了许多市场份额;2)资本市场遇冷,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额不断下降。
目前智驾领域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方式:车企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特斯拉、小米、小鹏等)、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公司(有鹿机器人、星海图、The Bot Company等)、智驾产业链的各头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或与人形公司战略合作(博士、速腾聚创、移远通信等)。
车企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可以追溯到本田,但当时仅是出于技术研究而非车间应用;丰田作为仅次于本田的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车企,但业务场景规划是家庭、医院、建筑工地、灾区等;现代于2020年接手波士顿动力;但此次具身智能浪潮,本田、丰田和现代存在感比较低。
特斯拉是具身智能浪潮下全球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典型代表,国内目前多家主机厂都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包括小米、小鹏、理想、奇瑞、赛力斯、长安等;比亚迪、上汽和北汽先后投资国内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智元机器人】,其中北汽还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北京银河通用】。
小米和小鹏是国内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的典型代表,作为国内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先驱者,两者有诸多相似点:智驾车企属性、核心初创团队构成、最初产品切入方式和落地场景以及后续的核心团队离职、产品迭代缓慢,又先后宣布旗下人形机器人将延期特斯拉optimus商业落地场景和技术路线;目前两者皆从行业先驱变为行业透明。
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能领域公司:
具身智能赛道这波创业浪潮中,具备一定知名度且已完成融资,“学院派”教授/助理教授“兼职”创业团队是当前主流,吸引了大部分融资;另外一类创业团队,则是具备“大厂+高校”双重背景的全职创业公司,这类公司创始人基本来自于头部互联网公司内部研究院、自动驾驶行业或者老牌足式机器人企业,并具备良好学历背景。
... ... ...
接下来小编继续详细介绍智驾领域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其他方式: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公司盘点、创始团队、融资、商业化现状)、智驾产业链的各头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或与人形公司战略合作(公司盘点、具体入局方式、现状)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智驾领域从业者,涌入具身智能赛道,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