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清华+复旦”三重背景创始团队,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陈亦伦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正式亮相!

11月26日,拥有”华为车BU+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三重背景的具身智能赛道初创公司【它石智航】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图片

它石智航】(公司全称:上海它石智航技术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上海成立,正处于首轮融资阶段,具体方向还没有完全确定;创始人陈亦伦、联创丁文超皆有华为车BU背景,目前在高校任职;目前还没有开放社招,团队成员主要是清华和复旦的博士研究生。

至此,继【星海图】后,【它石智航】成为第二家由“自动驾驶+高校教授”双层背景组合成立的具身智能赛道初创公司。

(创始人)陈亦伦(博士):目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领衔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担任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创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陈亦伦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智能电力管理公司伊顿担任技术专家和项目经理;2017年,加入大疆任首席工程师;2018年,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自动驾驶系统CTO、车BU首席科学家,从0到1主导完成了华为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的全栈研发;2022年,投入清华张亚勤博士麾下,担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陈亦伦博士往期获得荣誉包括上海市人工智能正高级工程师、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等。

值的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AI)研究主要来自于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领衔的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领衔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其中具身智能领域产出主要来自于交叉信息研究院,典型代表人物及公司是陈建宇(星动纪元)、赵行和许华哲(星海图)、高阳(千寻智能)。

(联合创始人)丁文超(博士):目前在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担任青年研究员,同时是集群机器人系统实验室(MagicLab)负责人,实验室由甘中学教授领导,致力于打造面向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的通用人工智能,尤其是在以LLM以及前沿 Foundation Model 驱动下,探索自动驾驶的大模型、自动驾驶的感知和决策优化(实验室主页:www.fudanmagiclab.com)和复旦河钢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拓展:MagicLab是复旦大学工研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团队之一,复旦大学工研院副院长、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教授为实验室首席PI;其中复旦大学“光华一号”人形机器人就是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产物。

丁文超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师从沈劭劼老师,主攻无人骂驶预测决策方向;和人形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创始人& CTO 彭志辉一样,通过华为专项招聘计划 “天才少年”于 2020年9月加入华为,任职于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部(ADS),担任ADS预测决策团队负责人,致力于智能驾驶预测决策方面的研究和产品落地,作为核心贡献者参与打造了华为ADS1.0以及ADS2.0智能驾驶系统;2023年1月,加入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任研究员。

丁文超博士往期获得荣誉:入选上海市白玉兰浦江人才计划(2023)、小米青年学者(2023)等;近5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TRO、JFR、RAL、AAAI、ICRA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十余篇,任ICRA2023副编辑,获IEEE ROBIO 2023最佳论文提名奖。

从整体履历来看,陈亦伦(博士)和丁文超(博士)都侧重于智驾领域"大脑"研发工作,[特斯拉]证明了人形机器人可完全复刻智能驾驶技术路径,后续[它石智航]侧重方向极有可能是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大脑”)。

目前公司还处于初期,还没有开放社招,团队成员主要是清华和复旦的博士研究生,两位创始人也都是兼职形式创业,这也是国内具身智赛道,高校教授入局的主要方式。

接下来小编介绍另外一家,由“自动驾驶+高校教授”双层背景组合成立的具身智能赛道初创公司【星海图】。

星海图】于2023年9月苏州成立,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从具身本体、端到端算法、到场景落地解决方案,都采取全栈自研;11月4日,完成超2亿元Pre-A轮融资;成立以来,已完成天使轮、Pre-A轮两轮融资,公司累计完成4轮融资(今年1月,完成天使轮第两轮交割(首轮是23年11月),累计数千万级美元天使轮融资);目前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IDG资本、高瓴创投、无限基金SEE Fund、BV百度风投、北京国管、蚂蚁金服等顶级投资机构(IDG资本与BV百度风投都参与此银河通用7亿元天使轮融资;BV百度风投还投资了智元机器人及有鹿机器人)。

创始团队

  • (创始人兼CEO)高继扬:物理竞赛保送至清华电子系,后在南加州大学USC IRIS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师从Ram教授,3年完成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业,毕业后先后进入Waymo和Momenta工作;

  • (联创)赵行:目前担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MARS Lab 主任;MIT 取得了博士学位,师从 MIT AI&D 系主任、多模态深度学习的鼻祖Antonio Torralba 教授;后于谷歌无人车 Waymo 担任研究科学家;

  • (联创)许华哲:目前担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博士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和李飞飞团队的吴佳俊合作;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导师为Trevor Darrell教授,本科就读清华大学;

  • (联创)李天威:UCL硕士,校招进Momenta,五年升职4次到高级总监;

其中三位创始人有头部智驾公司工作经验,其中两位面前在清华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属于自动驾驶+高校教授的组合,论创始团队背景,绝对行业Top。

 

但目前【星海图】面临同其他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公司同样问题,一切都是规划状态,并没有实际商业化落地。

小编视角:相较于有全职创始团队的[星海图],同时“智驾+高校”双重背景但以“兼职”形式的【它石智航】具体优势点在哪?

智驾赛道从业者涌入具身智能赛道是趋势。

特斯拉证明了旗下车辆和人形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技术同源;随着智驾行业降温且具身智能迎来投资热潮,智驾领域的从业者和公司都纷纷快速转入或加码具身智能;同时,因为硬件(零部件)同源,车企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受困于智驾车企疯狂卷价格,也开始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特斯拉证明了旗下车辆和人形机器人软件和硬件层面的技术同源;其实软件技术同源不难理解,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皆属于具身智能领域,运行逻辑基本一致,都是感知、决策、执行;从本质来看,两者皆需要具有智慧的大脑,只是形体不同。随着智驾行业降温且具身智能迎来投资热潮,智驾领域的从业者和公司都纷纷快速转入或加码具身智能。同时,因为硬件(零部件)同源,车企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受困于智驾车企疯狂卷价格,也开始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智驾行业降温可以分两个层面理解:1)行业格局已趋稳;虽技术仍在进步,但头部势力已定,产业链上的细分市场也基本成熟;国外有特斯拉、Waymo 等,国内有蔚小理等,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自都有龙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已经占据了许多市场份额;2)资本市场遇冷,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额不断下降。

目前智驾领域入局具身智能赛道方式:车企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特斯拉、小米、小鹏等)、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公司(有鹿机器人、星海图、The Bot Company等)、智驾产业链的各头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或与人形公司战略合作(博士、速腾聚创、移远通信等)。

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能领域公司:

具身智能赛道这波创业浪潮中,具备一定知名度且已完成融资,“学院派”教授/助理教授“兼职”创业团队是当前主流,吸引了大部分融资;另外一类创业团队,则是具备“大厂+高校”双重背景的全职创业公司,这类公司创始人基本来自于头部互联网公司内部研究院、自动驾驶行业或者老牌足式机器人企业,并具备良好学历背景。

... ... ...

接下来小编继续详细介绍智驾领域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其他方式:车企内部组建人形机器人团队(公司盘点、产品进展)、智驾背景从业者从大厂离职后创业成立具身智能领域公司(公司盘点、创始团队、融资、商业化现状)、智驾产业链的各头部企业切入具身智能上游零部件或与人形公司战略合作(公司盘点、具体入局方式、现状)

... ... ...

本文内容仅展示一部分,更多详细解读,关注GZH"猎场备忘录",扫码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完整版文章[原创]智驾领域从业者,涌入具身智能赛道并深度了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