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报告解读,小编早已有过发布,今天在往期基础上,聊一些其他内容(全球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和趋势分析)。
近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报告:Humanoid 100;报告在肯定人形机器人行业广大前景前提下,并按“大脑(Brain)”“身体(Body)”和“集成商(Integrators)”三个类别详细梳理了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上市公司、技术发展、投资机会、市场潜力以及未来趋势。
本报告相较于[高盛]于2025年2月20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报告Humanoid Robots III:The supply chain dynamism,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层面和“大脑(Brain)层面解读更加详细,并将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分为五大派系,更全面解读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现状和未来趋势。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其中,中国和美国将是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主要市场;预计到2030年,美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收入将达到40亿美元,到2040年达到2400亿美元,到2050年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0亿元人民币,到2035年达到2160亿元人民币,到2050年达到6万亿元人民币,并预测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60 万亿美元。
报告围绕Humanoid 100清单展开,既:100家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公司,涵盖了从半导体、传感器到整机集成的多个领域(包含82家已参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和18家被认为有潜力参与的公司),并将清单中分为三个主要类别:“Brain”(大脑)、“Body”(身体)和“Integrators”(集成商),以提供给投资者权威建议,因此这一章节是核心章节;本报告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构成和成本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人形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第四部分梳理了现阶段行业现状以及分析了未来趋势。
第一章节:Humanoid 100
1)大脑(Brain):提供人形机器人所需的AI、软件和半导体技术(共22家,含中国两家:百度和地平线)
报告中,又将大脑(Brain)部分细分为基础AI模型、数据分析、模拟与视觉软件、半导体、内存等诸多模块,以国外企业为主(仅列举部分模块及公司);
-
基础模型:谷歌、百度、Meta、微软、英伟达;
-
数据科学与分析:甲骨文、帕兰提尔;
-
模拟与视觉软件:谷歌、达索系统、海克斯康等;
-
视觉与计算半导体:安霸、地平线机器人、英特尔、莫仕、英伟达等;
报告中并详细阐述了各公司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缘由和现状,如:谷歌的DeepMind团队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AI研究,并已与人形机器人公司[Apptronik]建立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英伟达作为具身智能赛道“最强卖铲人”,与大多数主要人形机器人开发商合作。
2)身体(Body):提供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机械组件、传感器和能源系统(共64家,含中国24家:旭升集团、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
注:篇幅原因,仅展示部分表格
报告中,将身体(Body)部分细分为传感器、电池、半导体(模拟)、线束、热管理、自动化等诸多模块,国内企业占比极高(仅列举部分模块及公司);
-
轴承:日本精工NSK、RBC轴承、瑞格乐、舍弗勒等;
-
螺丝:恒立液压Hengli、上银科技、日本精工NSK、北特科技;
-
齿轮与减速器:哈默纳科、上银科技、和大工业、绿的谐波、双环传动、铁姆肯等;
-
电机:埃斯顿、雷赛智能、鸣志电器、尼得科、汇川技术、兆威机电等;
-
摄像头和视觉传感器:英特尔、 基恩士、安森美、速腾聚创、索尼等;
-
电池: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LG新能源等;
3)集成商(Integrators):开发完整的人形机器人系统或有潜力开发(共22家,含国内10家:比亚迪、小鹏汽车等)
报告中,将集成商(本体公司)分为五大派系汽车制造商、消费电子公司、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公司、传统机器人公司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纯粹玩家。
-
汽车行业:比亚迪 、 广汽集团、现代汽车/Boston Dynamics、特斯拉、 Toyota 、小鹏汽车;
-
消费电子:苹果、鸿海精密/富士康、LG电子、三星电子、索尼集团、小米;
-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阿里巴巴、亚马逊、Naver、腾讯;
-
传统机器人公司:ABB、美的/库卡、Teradyne(TER);
-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纯粹玩家:Rainbow Robotics、优必选;
并在后续内容中详细梳理了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初创公司表格(含国内26家)和16家主流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含国内5家)。
温馨提示:本篇报告篇幅较长仅展示极少部分,如果您想下载本篇报告以及完整中文翻译版(含100家企业详细梳理),加入知识星球“机器人头条”查看并下载,深度了解具身智能赛道,星球内容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