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以下是对该赛事的详细介绍:
一、宗旨
赛事旨在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实践,为青年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供重要平台,同时在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赛事构成与交替举办
挑战杯包含两个并列的项目,分别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这两个项目交叉轮流开展,每两年举办一届,奇数年举办“小挑”,偶数年举办“大挑”。
三、历史沿革与影响力
- 首届挑战杯竞赛于1989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由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和全国学联、中国科协及部分媒体联合发起。
- 自首届以来,挑战杯竞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
- 长者曾经亲自竞赛题写了杯名。
四、竞赛内容与形式
- “大挑”:以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发明制作等作为参赛内容与参赛项目,是纯科研、纯学术类型的竞赛。主要考察参赛项目的学术价值、科研成果价值的大小。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 “小挑”: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五、奖项设置与奖励
挑战杯竞赛设有多个奖项,包括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获奖者不仅可以获得奖金、学分等奖励,还有机会获得进一步的学术或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优秀组织奖也激励着各高校积极参与竞赛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六、官方网站与参赛方式
挑战杯竞赛的官方网站为www.tiaozhanbei.net,参赛者可以通过该网站了解赛事的最新动态、报名参赛、提交作品等。同时,各高校也会根据赛事安排自行举办校内选拔赛,筛选出优秀作品推荐至省赛或国赛。
七、个人经历回顾
本人在2023年参加过小挑,不过在校赛就被刷下去了。我选的题材是一个弥补英语短板的应用程式,类似simpler。需要做一份创业计划书,我写了一个大约20000字的创业计划书。需要PPT,我写了十五页的PPT。我没有做出实际的应用程式,有些纸上谈兵,而且我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全部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感觉如果想进场的人还是参加编程的竞赛比较好,不创业的话就不要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