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主成分分析(PCA)

主成分分析(PCA)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Q2UkQmi-1689528282890)(D:\YHT\SVD博客\13.png)]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是实现数据降维的一种算法。正如其名,假设有一份数据集,每条数据的维度是d,PCA通过分析这d个维度的前k个主要特征(这k个维度在原有d维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出来,且是全新的正交特征),将d维的数据映射到这k个主要维度上进而实现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 PCA算法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降维后的数据所损失的信息量应该尽可能的少,即这K个维度的选取应该尽可能的符合原始d维数据的特征。

本篇博客中所有的可视化及数据预处理代码已上传至github:

Machine-Learning/SVD_PCA at main · Scienthusiasts/Machine-Learning (github.com)

1.理论部分

PCA之所以能够实现将数据降维后依然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数据的特征,主要依赖于对数据集每个维度两两之间的协方差(或方差)分析。

我们知道,协方差可以表示两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散程度。对数据的不同维度之间进行协方差分析,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个维度越线性相关,越是相关的两个维度之间的信息熵越低(因为知道一个维度的分布就可以大差不差推出另一个维度的分布),信息熵越低则意味着合并这两个维度所损失的信息量越小。

因此,PCA通过寻找数据d个维度之间的最佳线性组合,找到其中的某一超平面(使得这一方向数据的方差或协方差最大)作为主成分,将数据投影到这个超平面上[如开头图所示], 将d个存在线性相关性的维度压缩为d-1一个维度(压缩的过程中舍弃的是方差最小的方向)。 而对于如何寻找这d个维度之间的最佳线性组合,则可以通过对数据集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来实现。

而实际情况是,数据集所在的d维空间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可以有多个主成分,选取其中的前k个最重要的主成分,将d维数据投影到这k个主成分上,舍弃相对不那么重要的d-k个成分,实现数据的降维。

实现PCA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个是最大化投影方差,另一个是最小化投影距离,下面以最大化投影方差为例进行说明。

最大化投影方差

我们首先假设输入n条数据,每个数据原始有d维,以列优先存放,每一列是数据集的一条数据,数据集构成一个d行n列的矩阵X

假设将这d维数据投影到新的坐标轴上的投影矩阵W,W大小为k行d列(k<d)
X = [ x 1 , x 2 , … , x n ] , W = [ w 1 T w 2 T ⋮ w k T ] X=\left[x_1, x_2, \ldots, x_n\right], \quad W=\left[\begin{array}{c} w_1^{\mathrm{T}} \\ w_2^{\mathrm{T}} \\ \vdots \\ w_k^{\mathrm{T}} \end{array}\right] X=[x1,x2,,xn],W= w1Tw2TwkT
其中W是一个标准正交基,每一行w是一个单位向量,即满足:
w i T w j = δ i j = { 1 , i = j 0 , i ≠ j w_i^T w_j=\delta_{i j}=\left\{\begin{array}{l} 1, i=j \\ 0, i \neq j \end{array}\right. wiTwj=δij={1,i=j0,i=j
基于最大化投影方差,PCA的目标是,我们希望降维后还能更多的保留原来数据的信息量,而且降维后不同维度的相关性越小越好,这样去掉某些维度不影响剩余维度。

最大化投影方差(协方差)意在使投影后的数据点之间的方差(协方差)达到最大。首先给出投影之后的方差(协方差)公式,注意这里D(X)其实就是协方差矩阵。
D ( X ) = ∑ i = 1 n ( W x i −  mean  ) 2 D(X)=\sum_{i=1}^n\left(W x_i-\text { mean }\right)^2 D(X)=i=1n(Wxi mean )2
一般地,我们会提前将数据每一维度0均值化处理(mean=0),这样一来,就可以简化后续的推导步骤.
D ( X ) = 1 n − 1 ∑ i = 1 n ( W x i ) 2 = 1 n − 1 ∑ i = 1 n ( W x i ) ( W x i ) T = 1 n − 1 ∑ i = 1 n W x i x i T W T = 1 n − 1 ( W X X T W T ) = W ( 1 n − 1 X X T ) W T = W C o v ( X ) W T \begin{aligned} D(X) & =\frac{1}{n-1} \sum_{i=1}^n\left(W x_i\right)^2=\frac{1}{n-1} \sum_{i=1}^n\left(W x_i\right)\left(W x_i\right)^T \\ & =\frac{1}{n-1} \sum_{i=1}^n{W x_ix_i}^T W^T=\frac{1}{n-1}\left(W X X^TW^T\right)=W(\frac{1}{n-1}XX^T)W^T\\ & = WCov(X)W^T \end{aligned} D(X)=n11i=1n(Wxi)2=n11i=1n(Wxi)(Wxi)T=n11i=1nWxixiTWT=n11(WXXTWT)=W(n11XXT)WT=WCov(X)WT
我们将协方差矩阵令为 Σ,最大化投影方差等价于:
m a x { W Σ W T } s . t . W W T = E max\{ W ΣW^T\}\quad s.t.WW^T=E max{WΣWT}s.t.WWT=E

上述带约束的极值问题,可以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求解:
L ( W ) = − W Σ W T + λ ( W W T − E ) L(W) = -WΣW^T+λ(WW^T-E) L(W)=WΣWT+λ(WWTE)
对W求偏导,得(此处需运用矩阵求导法则):
∂ L ( w ) ∂ W = − 2 Σ W + 2 λ W = 0 ⟹ Σ W = λ W \frac{\partial L(w)}{\partial W}=-2 \Sigma W+2 \lambda W=0 \Longrightarrow \Sigma W=\lambda W WL(w)=W+2λW=0ΣW=λW
可以发现,我们所要寻找的投影矩阵W其实是 Σ的特征向量, λ是对应的特征值。

此时最大化投影方差,就等价于:
m a x { W λ W T } s . t . W W T = E ⇒ m a x { λ } max\{ Wλ W^T\}\quad s.t.WW^T=E\Rightarrow max\{ λ\} max{WT}s.t.WWT=Emax{λ}
可见,PCA要去寻找的第一主成分,就是使得X的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若我们最终想要保留下k个维度,我们就选取前k个最大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把原始的数据在这些轴上面进行投影即可:
x i ′ = [ w 1 T x i w 2 T x i ⋮ w k T x i ] ⇒ X ′ = W X x^{'}_{i}=\left[\begin{array}{c} w_1^{\mathrm{T}}x_i \\ w_2^{\mathrm{T}}x_i \\ \vdots \\ w_k^{\mathrm{T}}x_i \end{array}\right]\Rightarrow X^{'}=WX xi= w1Txiw2TxiwkTxi X=WX

一般而言,k的选取依照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可以通过降维前后的信息占比η来决定k应取多少:
η = ∑ j = 1 k λ j 2 ∑ i = 1 d λ i 2 \eta=\sqrt{\frac{\sum_{j=1}^k \lambda_j^2}{\sum_{i=1}^d \lambda_i^2}} η=i=1dλi2j=1kλj2

基于SVD分解的PCA

求解的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本质就是对XXᵀ进行特征分解,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SVD分解来完成这一操作。

由SVD分解的形式可知:
X X T = U Σ V T V Σ U T = U Σ 2 U T X X^T=U \Sigma V^T V \Sigma U^T=U \Sigma^2 U^T XXT=UΣVTVΣUT=UΣ2UT
因此XXᵀ的特征值就是奇异值分解后得到的奇异值的平方,特征向量就是左奇异矩阵U中的每一列。

核PCA

值得注意的是,PCA属于线性分析方法,假设数据各个维度之间既不相关也不独立,PCA就有可能失效,比如下面这种数据: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1y2KCNV-1689528282891)(D:\YHT\SVD博客\14.png)]

再回顾一下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X X T = ∑ k = 1 n x k x k T X X^T=\sum_{k=1}^n x_k x_k^T XXT=k=1nxkxkT
可以注意到,在求解协方差矩阵的过程中,出现了XXᵀ的形式,因此我们就可以使用核函数,将原始数据映射到非线性的高维曲面上,在更高维度的曲面上,X或许就是线性可分的。核函数的使用前提和具体形式可以回顾我之前记录的的SVM博客。即:
K = X X T = [ ϕ ( x 1 ) T ⋯ ϕ ( x N ) T ] [ ϕ ( x 1 ) , ⋯   , ϕ ( x N ) ] = [ k ( x 1 , x 1 ) ⋯ k ( x 1 , x N ) ⋮ ⋱ ⋮ k ( x N , x 1 ) ⋯ k ( x N , x N ) ] K=X X^T=\left[\begin{array}{c} \phi\left(x_1\right)^T \\ \cdots \\ \phi\left(x_N\right)^T \end{array}\right]\left[\phi\left(x_1\right), \cdots, \phi\left(x_N\right)\right]=\left[\begin{array}{ccc} k\left(x_1, x_1\right) & \cdots & k\left(x_1, x_N\right) \\ \vdots & \ddots & \vdots \\ k\left(x_N, x_1\right) & \cdots & k\left(x_N, x_N\right) \end{array}\right] K=XXT= ϕ(x1)Tϕ(xN)T [ϕ(x1),,ϕ(xN)]= k(x1,x1)k(xN,x1)k(x1,xN)k(xN,xN)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kKetGto-1689528282891)(D:\YHT\SVD博客\15.png)]

然后对K进行特征分解求出W即可。

2.应用部分

PCA可以对数据进行降维,以大家熟知的MNIST数据集为例,每张图像的尺寸为28x28,利用PCA将数据的维度压缩到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我们便可以可视化出每张图像在特征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GLbrWVj-1689528282891)(D:\YHT\SVD博客\16.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dtzDYYJ-1689528282892)(D:\YHT\SVD博客\17.png)]

基于ED的降维结果和基于SVD的降维结果基本一致。如上图所示,手写数字中属于同一类的数据大致聚集,但是PCA毕竟是一个线性的降维算法,仍然不能很好的将不同的类别区分开。

Reference

主成分分析(PCA)原理详解

PCA的数学原理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