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设计师,你是否常常产生一种创意与落地执行的割裂感呢?
有好的创意,却在落地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成品效果不达人意,这是很多设计师或多或少会遇到的困境之一。
但未来,这些问题可能将不复存在。今天,全球首个设计类AI智能体平台Lovart正式开放Beta测试,短短数小时便引爆设计圈。
一句话指令,完成全套设计方案
这款被用户戏称为“赛博设计师”的工具,仅凭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就能从LOGO设计、品牌视觉系统到广告成片全链路输出,甚至主动追问用户需求细节。
官方视频
Lovart的颠覆性在于它打破了传统AI工具的单点突破模式。不同于文生图工具被动接收指令,Lovart更像一位拥有自主决策能力的专业设计师。
例如,当用户输入“为麦当劳与熊猫联名设计全套视觉方案”时,它会先解析需求关键词,调用GPT-Image-1生成LOGO初稿,再联动Flux Pro设计包装、Kling AI制作分镜视频,最后用Suno AI合成背景音乐。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却能产出红白黄经典配色与熊猫元素完美融合的联名包装,连帆布袋上的竹叶纹路和“Golden Arches, Panda Heart”标语这种细节性的设计也不漏掉。
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还能生成一份《设计理念解析指南》,用专业术语解释每个元素的商业逻辑,让非设计背景的用户也能理解创作意图。
看到这里,这么强大的完成度,估计已经让很多设计师开始汗流浃背了。
全链路自动化背后:对多模态模型的革命性调度
它集成了GPT image-1、Flux Pro、Gemini Imagen 3等12款顶尖模型,把这些能生成图片、视频、3D、音效的模型都有机整合成一个交互系统,并根据任务类型动态组合工具链。
例如处理品牌VI需求时,先通过OpenAI-o3进行推理拆解,确定需涵盖15类物料;若发现灵感不足,则自动爬取网络案例库,筛选与提示词匹配的参考样本;甚至能识别用户上传的草图,在无限画布中实时编辑——扩图、去背景、局部重绘等PS级操作仅需点击即可完成。
有测试者用“AI白日梦空间”为主题生成硅谷快闪活动视觉方案时,Lovart不仅复刻了原LOGO的几何线条,还衍生出APP界面、入场证件甚至联名棒球帽设计,风格统一性堪比专业设计团队。
最令人惊喜的,是Lovart的人性化交互。它摒弃了机械的指令响应模式,采用“预测性追问+多轮对话”机制:当用户提出“做一套宠物品牌视觉”时,它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包含线下门店场景应用”;生成海报后,又建议“将主标题字体调整为衬线体以提升高级感”。
这种类人交互体验,就像有个24小时在线的精英设计助理,连甲方都没它懂需要什么。
设计师的饭碗要被砸了?
Lovart的横空出世,正在重塑设计行业的成本结构。
传统需耗时数周的品牌方案,如今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并且生成效果近乎接近一线设计水准。
然而,Lovart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反对者担忧它会导致设计同质化,毕竟所有输出都基于现有模型和数据。对此,Lovart团队回应称:工具的核心是激发灵感而非替代人类,未来将开放API接入自定义模型,并推出“设计师联名模式”,允许用户训练专属风格库。
Lovart无疑开启了Agent元年最具想象力的篇章。人类设计师或许该重新思考:是与AI竞争速度,还是借其突破创意边界?
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敢于拥抱AI、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设计师,终将在这片新大陆上刻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