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六家中国风电整机商已跻身全球前十,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目前,全球最大单机容量26MW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由中国企业研发成功,且拥有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实现了对风力机供应链的完全自主可控;预计到2030年,我国国内风机装机量将翻倍,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实现平价用电。
随着装机规模扩大,传统运维模式难以满足需求。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实时监控、故障预测和智能维护,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智能化技术可以优化风场设计、提高风能利用率,并增强电网稳定性。此外,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风电行业应对当前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下,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显得尤为必要且迫切。
仿真技术是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它通过构建数字模型,优化设计、测试和决策过程,为风电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数据基础和验证手段。同元软控针对风电行业的仿真需求,并紧跟新能源发展风潮,在MWORKS.Sysplorer 2025a中重磅推出了风力发电模型库,该模型库涵盖了环境模型、机械设备、发电设备、电力变换设备、电力储存、控制系统等多个子库,支持风电系统稳态和暂态特性分析、机侧和网侧控制策略优化设计等功能。从项目的设计、研发,到运维阶段的故障诊断与性能检测,从设备的性能研究到控制系统的优化,该模型库将以其高可靠性和适用性,满足您对新能源数字化仿真需求。
二、模型库概述
风力发电模型库包括通用模型库、环境模型库、机械设备库、发电设备库、电力变换设备库、电能存储设备库、电力输送设备库、控制系统库、负载库、传感器库、边界库等11个子库90个设备模型,同时覆盖直驱、双馈发电场景等8个典型案例。该模型库不但能够支持风力发电厂的设计、运行、性能评估和能量预测,且能够分析在复杂组合风速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该库也提供了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重用模型,支持在现有模型库基础上进行快速的自定义扩充。
1.模型库架构
2.模型展示
部分模型展示
三、模型库功能亮点
1.支持直驱与双馈式风电机组稳态和暂态特性分析
提供了风力发电系统机械、电气等部分关键设备模型,支持多功率等级直驱与双馈式风电机组并网工况仿真,模拟不同功率型号的直驱、双馈等风电机组并网运行,能够分析和评估运行过程种中稳态和暂态特性。
2.支持风力发电系统机侧、网侧控制策略设计、优化与验证
支持直驱、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变桨距控制、并网控制等的仿真与验证,基于仿真数据,可对控制参数迭代优化,进而提升风电机组性能、优化发电效率、确保安全运行。
3.支持新能源发电场景综合建模与优化
风力发电模型库可与光伏发电模型库配合使用,用于分析和优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运行和调度,研究其最佳匹配方案以提升综合配置能力,强化电网稳定性和负荷响应能力,提升新能源的利用率与经济性。
四、应用案例
1.直驱型风电机组机侧控制策略设计
1)问题描述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是一种不依赖于齿轮箱的发电设备,常用于大规模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直驱发电机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现代风力发电的主流。
机侧控制是确保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运行稳定、可靠、有效的关键。机侧控制策略设计关键问题包括:
- 最大化风能捕获,确保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 适应不同风速、负载和外部扰动的变化;
- 保持发电机的稳定运行,避免过载和损坏;
- 保证系统的功率输出平稳,减少功率波动;
- 提升风电机组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如何快速实现机侧控制策略设计与验证,仍然是现代风力发电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
2)解决方案
采用风力发电模型库,建立包含风速、桨叶、永磁同步发电机、以及机侧控制系统(包含最大功率跟踪、变桨控制、转矩或转速控制等)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响应特性、控制精度、功率输出波动等指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控制策略。仿真中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风能捕获效率、功率波动幅度、响应速度及精度等。
三种控制策略:
- MPPT控制:根据实时风速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发电机始终在最大功率输出点工作
- 变桨控制:调整风轮叶片的角度来改变风轮的捕风面积,从而控制发电机的转速和功率输出
- 风电机组转速或转矩控制:调节发电机的转速或转矩,以适应不同风速的变化,确保机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3)结果分析
采用组合风速模拟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风速从初始风速3m/s逐渐增加直到15m/s,其中考虑了渐变风和随机风的影响。在风速约为11.5m/s前,实现MPPT,风能利用系数达到最大;当风速超过11.5m/s时,桨距角控制器被启用,风力机通过调节桨距角,实现机组转速随风速增加而降低,风能转换后的机械功率等于其额定值,桨距角增大,同时Cp值降低,从而将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值的附近。
2.直驱发电机并网控制系统
1)问题描述
由于直驱发电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并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动态问题(如功率波动、同步问题、谐波污染等),其与电网的协调运行仍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直驱发电机侧控制系统
- 功率波动与稳定性分析:受风速波动的影响较大,系统功率波动可能导致电网频率和电压的不稳定;
- 并网同步与相位控制:并网需要精确的同步控制。
如何有效利用仿真技术分析和解决直驱发电机并网系统中的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解决方案
建立包含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PMSG)、电力电子装置、电网及控制系统的详细模型。仿真模型应准确反映风速变化、发电机转速、负载波动、电网参数等影响因素,并结合控制策略、功率电子设备模型、同步控制策略等进行综合建模。
- 动态仿真与功率波动分析:在仿真模型中引入风速变化和负载波动,模拟直驱发电机的动态响应。
- 并网同步策略优化:仿真过程中,验证不同的同步控制策略(如相位锁定环PLL、频率锁定环FLL等)的性能。
3)结果分析
从下图结果曲线可以看出,电网侧有功功率与风机的机械功率在数值上大小相近且波动频率降低,这表示全部功率都被传输到电网中;控制系统具备隔离作用和自身惯性,因此在风速突变造成发电机侧转速波动增加的过程中,电网侧有功功率输出不会出现高频波动分量且输出较为平滑。结果曲线显示,风速起伏变化过程中直流母线电压基本维持稳定,这表明电压定向控制效果较为理想,以及并网电流稳定,实现了并网同步与相位控制。
3.双馈发电机并网系统
1)问题描述
双馈发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是风力发电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中型及大型风电机组中。它主要由双馈感应发电机、变流器、控制系统和风轮等组成。与DDG不同,DFIG系统使用了齿轮箱,并且通过两个馈电源(即定子和转子)来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 DFIG在并网时与PMSG一致,同样存在功率波动与电网稳定性、无功功率调节与电压控制、并网控制与功率因数调节等问题,亟需仿真技术分析和解决双馈发电机并网系统中的问题。
2)解决方案
建立包含双馈发电机、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滤波电感、锁相环、机侧控制器、网侧控制器、桨叶、桨距控制器、电网、传感器。仿真模型应准确反映风速变化、发电机转速、负载波动、电网参数等影响因素,并结合控制策略、功率电子设备模型、同步控制策略等进行综合建模。
3)结果分析
从风速曲线图可以看出模拟工况下风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变流器直流侧电压曲线的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变流器直流侧电压基本维持稳定,电压定向控制效果较为理想;电网有功功率在1s后其数值大小基本稳定且波动频率降低,围绕参考值1.3MW上下波动,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与较平稳的稳态震荡,这表示全部功率都被传输到电网中;网侧三相电压曲线表明,在整个双馈发电机并网系统仿真过程中网侧三相电压基本维持稳定。
五、使用说明
1.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环境与适配性问题
TYWindPower风力发电模型库仅支持Sysplorer 2025a 及以上版本,且获得MWORKS. Sysplorer许可证(License)在软件内激活后方可使用。
MWORKS.Sysplorer许可证激活界面
操作系统兼容表、编译器兼容及模型依赖表
2)仿真设置
对于初次接触我们TYWindPower风力发电模型库的用户而言,当采用开关器件的变换器模型,推荐使用如下仿真设置来提升仿真效率和精度。
- 步长设置:输出步长设定范围根据系统规模确定,若系统中包含开关电路型逆变器则建议<=5e-5,以保证系统的求解精度,同时提高仿真效率;
- 积分算法:选择离散求解-InlinelmplicitEulier-内联积分步长,可提高求解速度同时保证求解精度
3)设备参数个性化设置
设备模型(如PMSG)默认配置内置设备参数的同时,开放了参数自定义功能,支持用户按需自定义设备参数,增强模型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当勾选“UserDefined”,在组件参数面板可自定义设备参数;当取消勾选时,可以直接设定已定义好的“device”设备参数,如2MW/10kW…等不同型号,其他参数将被置灰;如果想要将自定义好的设备参数保留下来,可以通过文本编辑的形式增加常用的可选设备型号,便于设备型号保存与管理,避免重复设置。
方式一:勾选UserDefined,在组件参数面板自定义设备参数
方法二:文本编辑,在device中增加可选设备型号
2.设备型号选择
用户通过可替换重用类方式,可以自定义设置并保存设备参数。在搭建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检查电机设备与控制设备的“组件参数”窗口,确保“device”设备参数所选择的发电机型号保持一致。
3.常见问题解答
问:风力发电库在风电工程初期如何高效利用?
答:用户可以通过TYWindPower风力发电模型库中的模型,搭建适宜的风电控制系统。这里以简单的直驱电机MPPT控制系统为例,我们可以按项目需求在末端设置模拟负载。
用户还能通过设置组合风速模型参数,来模拟预选厂址的风况。如果已拥有往年风速数据,也可以在组合风速模型“组件参数”窗口的“风速数据导入”中直接输入外部数据文件。
问:模型库已有模型不满足场景使用,如何快速构建新的模型?
答:用户可以通过TYWindPower风力发电模型库中Components通用模型库、Basics基础模型库,或同元基础库(Modelica 4.0.0.TY.1)、专业模型库(机电液等)中的组件,开发新设备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问:若风力发电系统在包含多种类型控制器,各控制器中又包含多个PI控制器,此时系统的仿真调式会出现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法?
答:目前尚未有更优方法,但我们已经着手后续的模型库更新,准备增加PI控制器参数自动调节功能,在物理拓扑不变条件下自动设置合适的控制器参数。
六、后续规划
从TYWindPower风力发电模型库的发布开始,我们便着手该模型库的优化工作,通过模型完善来提升模型库的易用性、适用性、准确性。
我们计划在2025年实现以下功能:
- 扩充变换器、MPPT控制算法类型,提升模型库适用范围
- 新增风储控制器,满足风光储场景应用
- 新增离并网控制器,支持离并网切换
- ......
七、试用与反馈
欢迎大家在MWORKS 2025a在同元软控官网上线后进行下载试用,具体上线时间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者有任何您认为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建议,欢迎您通过MoHub社区(https://mohub.net/home)发帖联系我们。我们将持续更新迭代模型库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将风力发电模型库打造成风电仿真领域内的工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