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仿真LTspice(4):三极管共发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好久没有回顾旧知识了,重新温习一下模拟电路,若有误之处,烦请指教。

同样,共发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也从直流和交流两方面来分析:

  • 1.直流分析

根据前一贴说明,Vc=VCC/2时,可以最大不失真,且另外一个借鉴的经验是Rc=10Re。用这2个经验可以来确定其他直流参数。如上图,假设电源电压12V,Rc=1k,h_{FE}=200,得到如下参数:

  • Ic=(VCC-Vc)/Rc=6mA
  • Ve=Re*Ic=0.6V
  • Vce=Vc-Ve=5.4V
  • Vb=Ve+Vbe=1.3V
  • Ib=Ie/bf=30uA
  • Rb1=17.8k,Rb2=2.2k

下图是仿真结果:

基本上参数一致,

  • rbe=200+26/Ib=1.1k,
  • A=-β*Rc/rbe=-182,
  • ri=Rb1//Rb2//rbe=-0.55k
  • ro=Rc=1k。

这里面Ue是固定Ie电流的,不参与放大,所以Ie要尽可能的小,保证Vc电压较大,从而保证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充足,但Ue也不能太小,Ube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Ue太小会降低静态工作Ie稳定作用,Ue应当不小于0.5V

流过Rb1和Rb2的电流肯定要远大于Ib,这样可以稳定工作点Q,即Vb电压基本不随温度变化,进一步Ie也不随温度变化,一般选择I_{Rb1}=20-50倍Ib比较合适。如Ib=30uA,Irb=30*20=0.6mA,Rb1+Rb2=VCC/Irb=20k,Vb=1.3V,所以Rb1=17.8k,Rb2=2.2k。(也有用Rb1//Rb2<<(1+β)Re来判断,Rb1//Rb2=2k,(1+β)Re=20k,基本满足)

(有点一知半解的意味,坐等大佬帮忙讲解一下这些经验总结)

  • 2.交流分析

输入:SINE(0 10m 1k),幅度10mV 频率1kHz,得到输出波形

输入:SINE(0 100m 1k),幅度100mV,频率1kHz,得到输出波形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类似,10mV输入,输出1.5V,放大倍数150左右。

优点:由于温度影响静态工作点Q,但负反馈可稳定Q值。T变大->Ic变大->Ue变大->Ube变小(Ub不变)->Ib变小->Ic变小。

Re作用:直流负反馈只用,其值越大,反馈越强,Q点越稳定。

使用.temp -20 100 60 spice来仿真其温差造成的影响:

具体细节地方如上图,温差相差60度,电压值相差不到0.1V,效果很可观。

  • 3.三极管用途

三极管用途不过2种:放大器和开关。放大器利用的是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特性,而开关则利用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和截止区的特性。

  • 截止区:三极管be极没有正向偏置而截止,ce极相当于断开,Ib=Ic=0,,负载Rc不工作;
  • 放大区:三极管be极获得正向偏置,Ib较大令三极管达到饱和,Ic达到饱和值,ce极相当于短路,于是有电流经过Rc,Vce有个很小的饱和电压Vce(sat)(如下图)。如:Ic=0,Vce=Vcc;Ic=Ic(sat)=10mA,Vce=0.2V(2N3904 NPN三极管)。

     假设LED二极管压降Va=1V,Ia=10mA,三极管Vcc=5V:

  • Ic(sat)=Ia=10mA=(Vcc-Va-Vce(sat))/Rc,——> Rc=380欧
  • Ib=Ic(sat)/hFE=200uA(假设hFE在饱和时的=50)
  • Rb=(Vcc-Vbe)/Ib=22k,串接电阻值

这样就确定了Rc和Rb的值(三极管选型首先应该根据负载工作电流来确定,google或baidu或问商家)。

  • 4.放大器举例

假设某输入信号Vin幅度为50mV,f=500Hz,请设计一个共发射极偏置电路将其幅度放大到1V(Vout)以上,若负载RL=47K,Vcc=12V,Rc=10k。

  • 根据Vin和Vout可知:电压增益为Av=Vout/Vin=20;
  • Ic=(Vcc-6V)/Rc=0.6mA,Re=Rc/10=1k
  • Ve=Re*Ie=0.6V,Vb=Ve+Vbe=1.3V
  • Vb=Rb2/(Rb1+Rb2)*Vcc,假设Rb1=10k,Rb2=1.2k,Ib2=1.08mA,Ib=Ic/300=2uA(这里Ib2又不是Ib的20-50倍,有点蓝瘦,希望大佬们能给些建议)

  • Vb=1.28V、Vc=5.48V、Ve=0.64V、Vce=5.44V
  • Ib=2.08uA、Ic=0.65mA、
  • rbe=200+26/Ib=1.5k
  • A=-bf*Rc//RL/(rbe+(1+bf)Re)=-300*8.2k/110k=22
  • ri=Rb1//Rb2//(rbe+(1+bf)Re)=1.07k、ro=Rc//RL=8.2k

输出波形的幅度大约在1.05V,有个50mV的误差。

温度差相隔60度,幅度变化约5mV。说明这种Re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时,放大电路随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如需LTspice元工程,请关注公众号:Proteus仿真店子

后台回复:LTspice模拟电路

参考资源链接:[硬件电子工程师必备:20种基础模拟电路解析](https://wenku.csdn.net/doc/83xfdozx6z?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设计一个分压置式共射极放电路,首先要理解分压置的作用和基本原理。分压置通过提供一个稳定的置电压给基极,使得三极管工作在放区并具有稳定的静态工作点。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步骤: 1. 选择合适的三极管:根据放电路的频率和增益要求选择合适的NPN型三极管,如2N2222。 2. 确定静态工作点:通过直流负载线确定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通常取Ic为管子最电流的1/3到1/2之间。 3. 计算分压置网络:设计一个分压器网络,通常由两个电阻R1和R2组成,将电源电压VCC分压到基极置电压Vb。R1和R2的比值应计算得出,以满足Vb的需要。 4. 计算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集电极电阻Rc的值会影响电路的输出阻抗和增益,发射极电阻Re通常加入一个旁路电容Ce以减小交流电阻并提高放性能。 5. 完成电路并进行仿真:在设计完所有元件后,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如LTspice或Multisim进行仿真,验证电路性能是否满足预期。 6. 考虑温度稳定性:三极管的特性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并相应调整置网络和工作点。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放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的共射极放电路。为了更深入理解和应用分压置式共射极放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技巧,强烈推荐阅读《硬件电子工程师必备:20种基础模拟电路解析》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电子工程师必备的模拟电路知识,内容全面,讲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想要提升自己电路设计能力的工程师。 参考资源链接:[硬件电子工程师必备:20种基础模拟电路解析](https://wenku.csdn.net/doc/83xfdozx6z?utm_source=wenku_answer2doc_content)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