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工作两年,我的思考和总结

18年毕业到现在,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已过去两个年头,有挫败也有欢喜,感谢老板同事伙伴们的帮助。和工作第一年相比(我做算法工程师的第1年),在业务认识、工作方法、算法应用和落地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认识,趁着周末总结一番,与君共勉。

意愿和思维调整

和工作第一年相比,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尽快的完成意愿和思维的调整,从任务思维快速转换至项目思维。

任务思维依赖他人对于任务的准确划分和定义,欠缺独立的思考和想法,容易陷入被动接受指导的境地,把按时完成任务作为自己工作成果的主要衡量指标,缺乏牵引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刚走入职场时最普遍的思维模式,需要尽快调整。长此以往,始终处于任务思维阶段的同学个人成长往往会遇到肉眼可见的瓶颈。

项目思维:拥有了一定的工作自主性和项目视角,清晰的了解项目当前的目标、所处的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等关键点,并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影响其他的合作方更好的落地项目。这时往往不需要管理者做过多的任务安排,在明确了项目目标后能够自驱的推进自身的工作并普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会设置项目的中、长期规划,会有意识的去管控内外部依赖的风险,拥有优秀的合作共赢意识,对于项目过程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会主动的想法解决来保证项目的完美落地,也就是成事的决心。因为同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体现模型调优上。

简单来说,任务思维更像是你接到mentor的一个模型优化的需求,告诉你需要将指标优化至xx,然后你开始埋头苦干。而项目思维更像是全链路的了解需求背景和沟通,模型如何协同落地,每个节点的数据和监控是否完整,项目和业务之间的关系,项目中长期目标的设定和达成路径的规划,对这些都了然于心。同时具备对于项目推进的欲望和对项目成果获取的急迫性。

 

经验沉淀和体系搭建

尽管项目的背景多种多样,但是项目成功的经验本身具备一定的可迁移。可以将项目成功特质进行抽取,有意识的对工作中的方法论或者产出进行沉淀,git真的是个宝藏,希望大家没事多逛逛,总是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和项目。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就会触发某个知识点,我们捕捉到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沿着知识体系的无数关联和回路,快速找到相关的其他知识的点,组合起来,形成针对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表现出专业水准,就当得起“领域专家”之称。

 

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权衡

深度决定不可替代性,宽度决定适应性。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80%的算法工程师是很博爱的,只要标题里带有“模型/算法/深度学习/震惊/美女….”等词汇,他们都会好奇地点开看三秒,然后失望地关掉,技术性越强的反而越容易被关掉,很可能撑不过三秒。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层出不穷的碎片知识和公众号,帮助我们了解多样化的技术。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角度,增强对知识领域间的重组运用。然而知识广度也可能带来“认知过载”的问题,浅尝则止,没有进行深度应用。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结构化完整的知识图谱,然后在网络内进行总结和消化,对自己认为重要的节点进行加厚加深,才能让这个网络更加稳固。比如对于推荐系统。

 

让我们在算法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笃步前行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